不同药剂配施对稻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试验

时间:2022-10-16 10:28:51

不同药剂配施对稻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试验

摘 要:为了探索不同药剂配施防治灰飞虱、白背飞虱以及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2013年于徐州市铜山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锐胜)进行种子处理,并在水稻1叶1心期、2叶1心期、4叶1心期、6叶1心期分别喷施25%吡蚜酮、25%噻虫嗪、40%毒死蜱、25%吡蚜酮,对稻飞虱(包括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水稻增产显著。

关键词:灰飞虱;白背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75-02

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分别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传毒危害造成的,为了摸索不同药剂配施防治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及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筛选最佳防治方案,特安排了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锐胜)(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吡虫啉WP(江苏克胜集团有限公司);25%吡蚜酮SC(江苏克胜集团有限公司);40%毒死蜱EC(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噻虫嗪WG(阿克泰)(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2 各试验药剂用法及用量 (1)锐胜包衣:稻谷浸种48h后捞出种子,按1kg干种用2g(一包)兑水20mL调成药浆,然后与种子直接混合拌匀成包衣,再晾干后直接播种;(2)10%吡虫啉WP拌种:采取浸种48h后捞出,按1kg干种用14g药剂兑水20mL调制成药浆,与种子直接混合拌种后,直接播种;(3)生长期使用10%吡虫啉WP20g/667m2喷雾;(4)40%毒死蜱EC100g/667m2喷雾;(5)25%吡蚜酮SC20g/667m2喷雾;(6)5%噻虫嗪WG(阿克泰)6g/667m2(5 000倍液)喷雾。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7个处理:(1)锐胜包衣1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2叶1心期25%阿克泰喷雾4叶1心期40%毒死蜱喷雾6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2)锐胜包衣2叶1心期25%阿克泰喷雾4叶1心期40%毒死蜱喷雾6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3)锐胜包衣1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4叶1心期40%毒死蜱喷雾6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4)锐胜包衣;(5)10%吡虫啉拌种1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2叶1心期10%吡虫啉喷雾4叶1心期40%毒死蜱喷雾6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6)1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2叶1心期25%阿克泰喷雾4叶1心期40%毒死蜱喷雾6叶1心期25%吡蚜酮喷雾;(7)空白对照(ck)。田间试验按照顺序各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处理区面积为330m2,在各区之间筑泥梗(20~30cm)以防止窜水。

1.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选点在铜山区房村镇尚王村孟建朋责任田中(为上年发病田),该田面积3 000m2,肥力均匀,土壤类型为粘壤,前茬作物小麦,pH值6.3。供试水稻品种为镇稻99,6月12日各处理区同时播种,各试验区均按照试验设计实施用药防治。收获期测算平均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每667m2理论产量。

1.5 调查与分析方法 分别于水稻2叶1心期用药后7d及6叶1心期用药后7d进行田间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2.22m2水稻,统计平均每0.11m2虫量、发病情况,计算防治效果等。

1.6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各次施药当天及药后8h均无雨。

1.7 白背飞虱及灰飞虱发生情况 试验区7月5日始见白背飞虱的迁入,7月8~9日出现白背飞虱迁入小峰,空白对照区于7月9日调查20点,平均虫量2.6头/0.11m2,7月27日调查,平均虫量12头/0.11m2。二代灰飞虱7月上旬进入羽化高峰,7月20~23日为三代灰飞虱的孵化高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分析

2.1.1 不同处理对灰飞虱、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从试验结果来看,在2叶1心期施药后第7d的防治效果,以处理1和处理2对灰飞虱防效最高,均为91.3%,其次为处理6、处理3;在水稻6叶1心期施药后第7d调查,处理1、2、6均为87.5%,高于其他处理。而单独使用锐胜进行种子处理的处理4,在2叶1心期施药后第7d对灰飞虱的防效为46.4%,6叶1心施药的第7d对白背飞虱的防效仅为20.8%,说明仅采用种子处理而不进行接力喷雾,对灰飞虱及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差(见表1)。

2.1.2 不同处理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 7月28日田间调查,试验区及对照区均未发现南方矮缩病病株;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最终病株率表现为:处理1无病株,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为100%,处理2和处理6的病株率为0.01%,防效为98%,处理3和处理5病株率为0.2%,防效为60%;处理4病株率为0.3%,防效为40%(见表1)。

2.2 不同处理的产量分析 产量调查分析表明,最终株高表现差异不明显,6种施药方法对水稻均表现不同的增产效果,产量由高到低分别是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6、处理5和处理4。(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的产量调查

[处理\&株高()\&穗长()\&667m2穗数

(万/667m2)\&穗实粒\&空秕率(%)\&千粒重(g)\&产量(kg/667m2)\&增产率(%)\&1\&92.0\&16.8\&31.54\&81\&5.4\&24.8\&633.58\&21.8\&2\&92.2\&16.8\&30.88\&81\&5.4\&24.8\&620.31\&19.25\&3\&92.0\&16.5\&31.7\&78.7\&5.7\&24.6\&613.72\&17.87\&4\&92.0\&15.8\&31.35\&75.2\&8.3\&23.2\&546.94\&5.15\&5\&92.0\&15.5\&31.6\&77.0\&9.1\&23.3\&566.94\&8.99\&6\&92.1\&15.8\&30.1\&77.7\&7.5\&24.8\&580.21\&11.54\&ck\&92\&15.7\&31.53\&70.2\&9.0\&23.5\&520.16\&\&]

3 结论

2013年本地白背飞虱迁入期较晚,迁入量较少,为轻发生年份。从试验结果来看,空白对照区也没有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说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田间白背飞虱的数量。

近年来,本地灰飞虱连续大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接踵在本地严重发生,推广使用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锐胜)进行种子处理,并在2叶期、4叶期、6叶期分别使用25%噻虫嗪WG(阿克泰)6g/667m2(5 000倍液),40%毒死蜱EC100g/667m2和25%吡蚜酮SC20g/667m2喷雾,对灰飞虱防治效果好,能很好地预防水稻上的病毒病。由于直播稻的出苗期即为灰飞虱迁入的尾峰期,1叶1心期使用25%吡蚜酮SC20g/667m2喷雾,可以有效地防治迁入秧田的灰飞虱成虫,压低传毒基数。

使用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锐胜)进行种子处理,对于水稻秧苗前期的灰飞虱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特别是秧苗4叶期之前效果显著;同时,经过锐胜包衣处理的秧苗表现秧苗健壮,根系多、白,叶色嫩绿。

综合考虑,建议使用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锐胜)进行种子处理,并在1叶1心期、2叶1心期、4叶1心期、6叶1一心期分别喷施25%吡蚜酮、25%噻虫嗪、40%毒死蜱、25%吡蚜酮,对稻飞虱(包括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水稻增产显著。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研究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作品《散文诗》中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