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时间:2022-09-20 03:15:46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多,如何保证工程建后的正常运行与管护并持续发挥工程效益,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运行维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对农业的支持和促进,对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作用巨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使其正常运行,造福农民。

1、加强农田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必要性

1.1、运行是建设的目的,管理是建设的延伸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小,投资少,但是效益却十分显著,不但能够提高农业旱涝保收的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节约资源的战略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是工程的运行使用,不是形象工程,不是建好摆给人看的,需要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和效益。建设仅仅是起点,管理好、使用好、真正发挥效益才是目的。

1.2、三分建,七分管,运行管理关系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

水之兴利在于建,利多利少在于管。建设是基础,没有建设就没有田间地头的水利工程,没有建设也就无从谈管理。但是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比如灌溉工程一般是半年用、半年闲,防洪除涝设施有的1a只用几天,有的则几年只用1次等。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需要做好运行管理工作,否则将会导致建好的小工程,因平时无人看管、维护而损坏,既是极大的浪费,也将影响农田水利事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1.3、以小见大,小水利的管理水映出水利大事业的成效

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数量多,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不高,但是管理难度甚大。近一时期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十分巨大,极大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投入的重点主要是大江大河治理,而对于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关注和投入不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暴露出小水利的“短板”问题,说明小水利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瓶颈。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解决耕地浇灌及旱田节水灌溉,经历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4种主要模式,4种模式在实际的发展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具体见表1。政府投入引导模式主要是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来开展建设,突出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示范效应,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小型水利工程之需求。产权流转模式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与使用管理权相分离,根据“谁投资、谁经营、谁所有”的原则,采取摸索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有效配置各要素资源,使得现有水利存量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当前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是补质的,主要依托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因此,工程的前期立项工作较受重视,相对而言项目审批过程中对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要求不高,项目建成后的管理工作在立项目之初就容易被忽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项目建好后就无人问津,待到需要用时可能已损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

3.2、管理维护经费无保障

3.2.1、部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政策损失

农业水费一般由“国有水费”和“群管水费”(在大中型灌区称为末级渠系水费)两部分组成,对于小型水源工程一般无国有水费。国有水费上缴国有水管单位,群管水费用于群管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群管水费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为了减少农民水费支出,有些大中型灌区没有实施末级渠系水费政策,群管工程依赖国有水费返回维持运行。但由于水费返回量少且不确定,很难保证末级渠系维修养护费用,末级渠系运行维护状况较差,田间供水秩序乱,甚至无人管理。

3.2.2、部分地区农户水费支出过高,挤压了末级渠系水费计收空间

目前,在一些北方大中型灌区,为减少农户承担的水费,也为了保证末级渠系正常管护,政府价格管理逐渐延伸到群管工程,末级渠系水价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末级渠系水费由水管单位代收代管。但是,由于国有水费标准相对较高,挤压了末级渠系水价空间。这种既想减少农户水费支出,又想保证末级渠系正常管护的愿望很难实现。

3.3、管理维护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完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依靠乡镇水管站与水利站,两者作为农田水利的基层组织,承担着管理服务与技术推广的职能、乡镇水利站人员较多,但有正式编制的人员很少,较少的上级拨款难以满足逐渐增多的支出,由此导致专职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在乡镇水利站尤为紧缺、再加上乡镇机构改革,部分乡镇水管站与水利站被撤销,只有少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置管理部门、而小型水库所谓的管理部门是由村镇人员兼管,水利渠道缺乏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4、加强农田水利运行管理的措施

4.1、明晰产权和责、权、利

一些跨区域的水利设施,首先要明晰产权。明确主管部门,工程的使用和调度由主管部门负责,产权归管理部门所有,使用和调度同样由管理部门负责。对于一部分小型的水利设施,责成乡镇负责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和维护。制定一定的使用规范和意见。尤其是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往往超过了经济性。

4.2、多渠道、可持续,确保资金投入

首先,项目前期立项阶段应当尽量减少项目县级以下配套比例,或者在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治理,以免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因投入不足造成半拉子工程,或者因项目投入分散不能形成完整的工程配套体系,给后期运行管理埋下隐患。

其次,根据小刑水利工程的性质和效益分别制定运行维护管理及资金筹措方案。对于纯公益性质的,各级政府应保障管理维护费用的投入;对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可以通过市场吸引投入的机制,例如通过第二方对工程进行维护管理,第二方可以通过收取水电费、排灌费等形式获取管理费用。

再次,可以通过建立运行维护补偿基金的形式调动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为避免工程建成后因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工程损毁,避免因工程损毁需要重复、反复建设形成的投入浪费,可以在工程建设资金中设立工程维护基金,以补偿和奖励形式促进管理单位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4.3、增强维护管理意识,提升业务水平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全民参与,树立牢固水利运行维护管理理念。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其自身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增强农民自觉维护管理意识。严格遵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吸纳与运用社会资金,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

4.4、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

通过多元化的筹借渠道来满足管理经费的需求,以此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如明确乡镇水管站作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加强配备必要设施和人员,落实经费。此外,大力建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可使其与乡镇水利机构一起构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基出,进而有效发挥其管理与服务能力。

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基本设施建设之一,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型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滞后直接制约着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表现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类型较多,涉及面较广,但存在严重的损毁现象,难以有效发挥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管护好工程,发挥其效益,以此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萍.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0:63-64.

[2]徐成波,王薇,温立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中国水利,2011,07:23-25.

[3]贾燕.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21:135-136.

上一篇:简易升降机的发展历程和判定方法 下一篇:建设工程成本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