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30例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19 11:16:38

冠心病介入治疗30例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介入室于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SCA)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及起搏器植入术。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6±1.2)d明显短于对照组(11.3±2.1)d,但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评分(96.2±13.8)高于对照组(81.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皮下气肿,且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干预;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9-0092-02

冠心病介入手术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可以迅速、精准地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以指导临床治疗,目前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1]。冠心病介入手术的成功与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密不可分[2]。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2岁,平均(58.3±13.7)岁。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介入室于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SCA)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及起搏器植入术。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大部分患者对手术不是太了解,常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可靠性,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术前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脏彩超、胸部正侧位片及做碘过敏试验等常规检查。②术中护理:术前备好除颤机、食管调搏仪、临时起搏器、多导电生理仪、负压吸引器、氧疗装置并确保其功能良好,备好抢救车常用抢救药品。予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血压监护,术中不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安慰患者,解除其恐惧、紧张心理,对患者的不适要随时观察与询问,以便使手术并发症及早地被发现。如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术者,停止操作,及时处理。③术后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认真检查穿刺点情况,放置患者肢体至舒适位置,注意保暖和卧位舒适;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及时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存在,应继续进行心电监护24 h以上。拔管前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向患者讲明操作方法,解除其紧张心理。拔鞘管后局部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 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疼痛、出血、渗出,手背及上肢有无肿胀,桡动脉搏动是否异常,以及指端的颜色和温度。术后24 h即可拆除绷带、下床活动。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同时予以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

1.3 护理满意度的判定

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评价[3],包括护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及设施、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生活护理5方面,每一项20分,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但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皮下气肿,且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采用微创的方法,借助特殊的导管材料和球囊装置,经皮肤和股动脉送到心脏冠状动脉内操作,具有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其技术要求高,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4,5]。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密切配合,才能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顺利康复出院。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我们体会到:术前针对患者对介入治疗产生的负性心理给予理解、安慰、鼓励等心理上的支持,同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仪器等。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常见问题,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6,7]。本组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6±1.2)d明显短于对照组(11.3±2.1)d,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评分(96.2±13.8)高于对照组(81.9±11.2),且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与王钰等[8]报道的观点相符,说明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王滨,曹贵文. 介入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 张丽.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110例围术期护理[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0):1262-1263.

[3] 穆景辉. 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15-216.

[4] 范现汝. 冠心病介入治疗103例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187-188.

[5] 陈依妹,卢剑萍. 冠心病介入治疗806例围术期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5):154-155.

[6] 段金凤. 围术期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6-17.

[7] 王红霞,吴秋霞,刘育慧,等.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 医学信息,2009,22(5):682-684.

[8] 王钰,栾桂萍,徐倩.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9-10.

(收稿日期:2013-04-26)

上一篇:脑囊虫病的MRI诊断价值 下一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