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6 07:36:55

湖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其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识,根据世界普遍规律可以知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则其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强调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人口举家进城落户,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健的推进城镇化。湖南省作为中部重要发展地区,2015年GDP总量位列全国第十,而湖南省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本文根据湖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湖南省城镇化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发展 经济发展

引言:城镇化是指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居住方式向城镇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我国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极大的阻碍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在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剩余,并且在农村内部无法自我消灭,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因此加快城镇化的水平是解决人口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重要途径,加快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经途径,是中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经途径。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脚踏实地认真贯彻国家思想继续推进城镇化,对于全方面进行国家区域性战略从而推进各省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进一步使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促进经济不断向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体质,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进一步保持全社会自由民主和谐,促使全社会长足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湖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湖南省位处中部地区,是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向贵州四川等中西部地区过渡的省份,靠近珠三角、长三角、大闽西等经济区,自古以来,湖南省就是农业大户、人口大户。湖南省城镇化率从1978年11.49%提高到2015年50.89%,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资料发现以下规律:城镇化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快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与总人口比重处在30%到70%之间)、成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到90%之间,因此湖南省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计算可以得出,每当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一千万到一千两百万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如今国内外在研究城镇化水平时,都用城镇化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来代表城镇化水平。

1.1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城镇化进入初期阶段,国家“一五”计划实施,湖南省重点发展了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地区的工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949-1957年,湖南省城市总数达到16个,城镇人口也上增加到了329万,城镇化率提高到了9.38%。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也使得湖南省的城镇化有了新的发展方向,1978年至1990年,城镇化率从11.5%提高到17.5%,总共上浮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截止到2014年湖南省城镇化率达到49.28%,比2005年湖南省城镇化率的37%提高了1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1.2个百分点。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湖南省八十年代年增长0.52个百分点,九十年代年增长1.18个百分点,新世纪以来年增长2个百分点。截止到2014年底,湖南省城镇人口为3549万人,相比2000年的1952万人增加了1600万人口。湖南省1978年拥有地级市3个,县级市7个,到1998年发展到一个自治州,13个地级市,16个县级市,72个县数,地级市增加10个,县级市增加9个,乡数减少了近2000个。而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差距趋势由逐渐增大到近十年来逐渐变小,1978年全国城镇化率为17.92%,比湖南省高6.4个百分点,2000年,全国城镇化率为36.22%,比湖南省的城镇化率29%高出了7个百分点,2005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2.99%,比湖南省的城镇化率37%高出了6个百分点,而截止到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湖南省的城镇化率为49%,差距仅5.3个百分点。因此可以看出,湖南省城镇化率在逐年上升,2020年预期将城镇化率提高到58%左右,这将会使得湖南省城市化率与全国的城市化率的差距进一步减小。

1.2 城镇布局和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2015年长株潭地区GDP总额12548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8.6个百分点,相比湖南省平均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长株潭三市GDP总量占湖南省GDP比重为43.2%,比2005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2015年湖南省人均GDP43114元,而长株潭三市人均GDP为78629元,远超湖南省平均水平。另外,各个地级市建立了等级完备、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结构,湘南经济圈、湘西经济圈、环洞庭湖经济圈、湘中经济圈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数量也在不断提高。从1978―2014年,湖南省设市(包括县级市)从10个增加到29个,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个自治州-湘西自治州,镇的数量也从1978年的154个增加到了1153个,实现了量的w跃,现在湖南省包括3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18个小城市。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省积极贯彻党的宗旨,不断进行经济发展,现如今经济实力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2014年湖南省GDP总量为2.7万亿元,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城镇化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截止至2014年覆盖全省、连通各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已经全部开通,13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中,已经有10个地区开通了高铁,日益完整的现代交通体系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动力,为更快更好更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二、 湖南省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虽然湖南省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公共设施越来越便利,经济增加越来越迅速,人类居住的环境也在持续进步,但是也浮现出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进一步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经济实力形成了硕大的挑战。

2.1 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匹配

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发挥集聚效应,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城镇化率,湖南省的工业化率超过40%,已经进入工业化的扩张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最为显著,城市通过集聚效应吸引人口,进一步对工业增长起拉升作用,由此来发展农业现代化,从而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这是一个互动协同的过程,但是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湖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与之不匹配,相对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一般可以用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比值来衡量关联度,合理的范围应该是1.4-2.5之间,根据计算,2000年比值为0.818,2005年比值为0.93,2013年比值为1.023,2014年比值为1.067,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该比值呈上升的增长趋势,但是和一般规律不匹配。

2.2 湖南省第三产业水平低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则会与不同的产业结构相联系,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率的发展,而工业也需要城镇发挥聚集效应来吸引劳动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工业化水平。在城镇化发展的开始阶段和中间阶段,工业化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并不能持续的增加城镇化水平,反而会带来空气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在城镇化的稳定期,第三产业成为了城镇化的动力来源,城镇化率将高于工业化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高度的正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更多的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率水平。然而,湖南省第三产业GDP占总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18.6%提高到了2014年的42.2%。虽然城镇化率和第三产业占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总量偏低,水平不高的情况,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4.77%,2014年我国服务业比重为48.1%,而湖南省的服务业比重为42.2%。因此可见城镇化率和服务业比重都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并且根据历年来湖南省服务业比重发现,湖南省服务业比重在2005达到了最高点43.7%,近几年服务业比重一直徘徊在40%左右,因此湖南省第三产业水平低是造成湖南省城镇化率低的关键因素,应加强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3 湖南省各地级市发展水平不平衡

根据湖南统计年鉴2015,截止到2014年年底,湖南县级以上城市共有1053个。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999个,与2010年相比城镇个数增加了44个,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湖南省各个地级市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2014年湖南省共有29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其中地级市13个,县级市16个,县城数量为72个,镇1053个,而湘东地区城镇密度最大,湘北地区次之,湘中、湘南地区密度居中,湘西地区密度最小。

三、 提高湖南省城镇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湖南省已进入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空间格局逐步成型,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必须适应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推动城镇化进入质量与速度并重、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3.1 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指导-长株潭地区

长株潭地区应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其作为湖南省城镇化率最高、经济最发达、经济基础最雄厚、区位效应最明显的地区,为湖南省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应该将资金引导到住房建设方面,为新增的农村人口解决最大的住宿问题,另外还需要完善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另外作为全省最发达的地区,应该进一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经济圈,优化城市群的结构,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进一步统筹规划城市群的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设施设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例如增加城市铁路的运行趟数,加快机场建设、长株潭组合港等现代交通网络的建设,加大创新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口聚集,打破跨区域行政体制等障碍,将长株潭地区的产业向周边的地级市和有实力的县级市转移和梯度扩散。

以l展第三产业为中心,着力发展经济金融、科技研究、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等服务业,进一步利用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鼓励高学历人才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对湖南省高科技基础的支撑能力,鼓励创新发展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长株潭地区建立金融活动中心或者片区总部等,鼓励各大企业在长株潭地区设立中部地区的活动中心从而进一步进行电子商务等运营活动。在长沙市大力发展娱乐业,多建立影视文化制作基地,例如大王山影视基地等,同时大力推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聚集与融合,振新湖南省老工业基地,辐射并带动周边经济区域、乡村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等新兴产,进一步加快湖南省城镇化进程。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影响华中地区乃至影响全国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群。

3.2 湖南省各个地级市的政策指导

各地级市的发展是湖南省持续发展城镇化的重要因素,以地理因素划分的几个由不同地级市构成的经济圈应根据环境、资源等发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城市的综合经济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环洞庭湖城市圈包括岳阳、益阳、常德三市,其城市化发展处于中低水平,该区依托洞庭湖的地理优势,水系丰富,水陆交通发达,人口众多,产业结构偏轻型化,应积极建设跨地区湖区发展,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发展高效水产业、高耗水型资源加工业和制造业。湘西经济区包括怀化、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三市,城市化水平为省内最低水平,应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旅游产业,以新型旅游产业加大城市化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对农业人口的吸收能力,严格控制污染企业,重点保护生态旅游环境,走旅游带动型城市化道路。湘南经济区包括永州、郴州、衡阳交通发达,靠近珠三角和大闽西经济区,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承接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在不断深化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湘南地区应该以老工业基地,经济较发达的衡阳为中心,进一步改善投资的环境,增加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企业家回家乡,建故乡。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深入发展制造业和旅游业,增加城镇能容纳的就业人数,提高经济水平,同时对加强对环境的全面建设和监督管理。湘中经济区包括邵阳和娄底,该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工业基础较雄厚,但是工业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低。应对工业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使其成为结构合理、效益优良的企业,走加工工业带动型的城市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文胜,王文强. 当前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03:14-21.

[2] 顾朝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J]. 人文地理,2004,02:1-5.

[3] 王乐军,郑近德. 湖南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关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93-497.

[4] 李勇坚,夏杰长.户籍制度、城市化与服务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经济与管理,2008,9: 5-10.

[5] 牛文元.中国城市化发展报告[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66-77.

[6] 李官生.长株潭模式与新型城市化[ 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9.88-89.

[7] 湖南省建设厅.湖南省3 +5 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 M] .长沙:湖南出版社, 2009.34-56.

[8] 蒋永清.中国城市化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J] .求索, 2001,1:78-79.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道桥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