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作文题范文

时间:2023-12-12 11:15:32

湖南高考作文题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1

我们如果考察近年来湖南及全国各考区的考题,就会发现,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文阅读,都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导向,由此可以窥见中考阅读的命题趋势,为我们的复习应考做好准备。

一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与趋势。落实课标要求,突出能力立意,体现人文关怀。从阅读能力的要求看,命题考查的主要能力点有:

1. 整体感知、信息处理。阅读是从整体感知开始的,在整体感知中去搜集处理信息,包括提取、概括等。其中搜集信息能力的考查如:

(2013年湖南永州卷) 认真阅读,在下列空格中填上体现“我”情感变化的恰当的词语。

“我”的情感经历:抗拒母亲向母亲对母亲产生被母亲感动对母亲深深的与怀念。

概括归纳能力的考查如:

(2013年湖南益阳卷)作者想象中的“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2013年湖南娄底卷)简要概括选文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概括能力的考查在所有文体中都会出现。如对事物特点的概括、画面内容的概括、人物形象的概括、段落内容的概括等。但要注意的是,概括与概述是有差别的。概括要求语言精炼,概述一般针对记叙文,要求概括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2. 分析思路、把握层次。解析文章思路,分析结构层次,这是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常见考点。如:

(2013年湖南长沙卷)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2013年湖南益阳卷)请简要说说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长沙卷采用填表的形式梳理并概括情节,益阳卷是对一个语段的论证过程进行分析。由此可见,一个能力点,在不同文体中可以从不同视角去命题、去呈现。

3.文体要素分析与解读。随文解读的能力,就是尽量贴近文体要素进行命题考查,这样,就把文体要素常识与阅读理解能力融合起来了。如:

(2013年湖南邵阳卷)小说中赵三大爷具有 的性格特点;作品旨在突出

的主题。

(2013年湖南衡阳卷)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小说考查情节、人物(形象特点与描写方法)、环境等,说明文考查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等,议论文考查论点、论据与论证等,这些都是依据文体要素进行的分析解读。当然,考查时题型与设题角度总是在不断进行变化,如衡阳卷考查的是两个要点,一是顺序,二是中心内容。这样的命题增加了容量,需要细心审题,这些题型都是命题趋势。

4. 问题分析、理解探究。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探究与评价,这是阅读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如:

(2013年湖南长沙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013年湖南湘潭卷)从文意看,动物的“语言”能传递哪些方面的信息?

这些试题,可以是对全文或是对局部内容的分析,也可以是对问题的理解探究。值得注意的是,长沙卷考查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些考题都带有创新的成分,也都是平时复习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5. 词句品读、鉴赏、仿写。这是常规的命题考点,并将会继续延续。主要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深层含义,句子的寓意,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现力,仿写、续写、补写语句等。如:

(2013年湖南衡阳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013年湖南湘潭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仿照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词语考查命题有三个层次,解释、品读、赏析。而语句的考查,则从理解、赏析(既有自主赏析,又有规定角度的赏析)、仿写(续写、补写等)这些方面设题考查。

6. 写作技法的把握与品评。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都需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如象征、联想、渲染、衬托、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设题的考点。如:

(2013年湖南衡阳卷)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013年广东广州卷)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对文章技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记叙文、小说、散文的阅读中,而且一般都会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巧妙设题。

7. 阅读方法、感悟评价。阅读方法如批注、对观点的评价,以及情感体验、启示感悟等。这类考查都属于压轴题之一。如:

(2013年湖南邵阳卷)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仿照示例,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作批注。

(2013年湖北黄冈卷)结合重点动词体味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阅读方法还可以是做读书卡片、圈点勾画等。感悟体验,体验包含了对作品情感、人物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感悟包括感想、启示(启发、启迪)等。这些都是设题的必考点之一。

8. 联系拓展、解决问题。这也是最常见的压轴题之一。命题的形式有,联系“相关链接”材料进行答题,联系个人或社会生活实际解答,提供相关情境或案例解决问题。如:

(2013年湖南长沙卷)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湖南张家界卷)假如你是一位父亲或者母亲,你将怎样帮助孩子走出青春叛逆期?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并简述其理由。

命题者提供“相关链接”材料,拓展了阅读的内容,解答时既要联系阅读材料,又要联系链接材料,二者结合起来解答相关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一类的考查,与前面启示类考题不同,前者只是从阅读材料出发,后者则要结合自身或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一类的试题,则要运用阅读材料中的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二 古诗文阅读命题特点与趋势。突出基础、理解赏析、古为今用。具体表现为:

1. 重点考查:理解、探究。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探究,是必考内容之一。如:

(2013年湖南长沙卷)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013年湖南湘潭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难点考查:比较、赏析。因为选文多采用课内外不同语段,所以常常设置比较一类的试题,赏析也是必考内容之一。如:

(2013年湖南益阳卷)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采用 、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 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采用 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 ”的特点。

(2013年湖南邵阳卷)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

3. 热点考查:古为今用。传承古诗文中有生命力的词句,有价值的内容等,是古为今用的要义。这属于热点考题。如:

(2013年湖南湘潭卷)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

(2013年湖南衡阳卷)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古诗文考查,要把握其变与不变的规律,基础知识要烂熟于心,重点难点要了然于胸,这样,获取高分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把握了命题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复习应考。同学们,让我们击掌加油,力争拿高分、满分!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2

摘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是一项原创性的改革。2013年12月湖南省首批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目录以来,政策支持两型产业

>> 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认定工作实践与思考 全面推进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的建议 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现状的调查研究 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及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湖南省X市青少年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 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抽样调查研究 湖南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湖南省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 湖南省邵阳拐卖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 湖南省“硕师计划”政策执行现状调查 关于深入推进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的对策研究 湖南省水旱灾害风险意识及应对措施的社会调查研究 湖南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之指导教师工作现状调查研究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背景下高职人文素质现状分析研究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发利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湖南省非重点工科类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问题调查研究 湖南省资兴市“单独两孩”政策宣传氛围浓 湖南省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调查与思考 湖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服务性消费需求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政府采购支持两型产品办法(试行)[Z].2013-09-22.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金融的资源配置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2014ZK3057)。

作者简介:曹再兴(1981-),男,湖南新化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郭小华(1970-),男,湖南耒阳人,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金融。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3

关键词:出版业;现状;问题;对策;湖南

近年来,湖南出版业在湖南乃至全国的文化经济舞台上表现得特别抢眼,已然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因而探讨“出版湘军”的学者大有人在,研究成果也有不少,但各有侧重。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出版产业现

状的考察,探讨湖南出版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对策措施。

一、湖南出版业现状

湖南出版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增加值保持逐年增长势头,产业实力逐步增强

1、从规模上看,出版单位数量增多。到2006年,湖南共有图书出版社12家,音像和电子出版社10家,网络出版机构1家,而2001年,湖南才11家图书出版社,4个音像电子出版社。

2、从出版企业的结构看,门类基本齐全。既有综合性的出版单位,也有专业出版机构,如文艺、科技、教育等出版社,还有音像和电子出版社以及网络出版机构。

3、从经济效益来看,出版业的销售额、利润额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2001年,湖南图书出版销售收入是47亿元,利润4.04亿元。2006年,图书出版销售收入达到142.19亿元,利润11.83亿元。五年时间分别增长了202.53%和192.82%。

4、出版物种数、总印数、总印张呈逐年增加趋势。如2001年图书种数是3346种、总印数23808册、总印张12.70亿张,而2005年是4086种、33238册、17.99亿张,分别增长22.11%、39.60%和41.65%。

(二)出版物质量不断提高,出版了一些精品图书

“十五”期间,湖南先后出版了《大中华文库》、《波斯经典文库》、《爱因斯坦全集(1―5卷)》、《魏源全集》、《湖南药物志》等一批具有重大文化积累价值的优秀图书,以及《小平十章》、《清宫秘档》等一批列入国家重点规划的音像电子出版物,共有26种图书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等部级大奖,21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获得不同等级的部级奖项,保持了湖南省出版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三)体制创新取得突破,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稳步推进

近年来,湖南出版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管理模式。在2001年,湖南省组建了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新华书店集团和湖南新华印刷集团,使全省新闻出版业驶入了集团化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9月,湖南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省政府授权经营原湖南出版集团和所属各单位占有(用)的国有资产,与省新闻出版局正式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这标志着湖南省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5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完成销售收入59亿元,占全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的44%。自2001年起该集团已经持续六年入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

(四)人才队伍稳步发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湖南出版人才队伍稳步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一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湖南新闻出版人员由2000年的20903人增长到2005年的11万人,五年内增长近5倍。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公开报考、民主推荐等形式,以好的作风选拔充实了一批优秀干部职工,优化了队伍结构,做好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

三是队伍的教育培训得到加强。举办了新闻出版、版权行政执法培训班,加强了编辑、印刷、版权、统计等业务培训,推行了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新闻记者法规考试制度,做好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工作。

二、湖南出版业存在的问题

(一)出版规模偏小,规模效益还未完全显现

湖南出版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扩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湖南图书出版不仅在种类上不占优势,在数量上的劣势也很明显,其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1.87%、3.46%、4.76%、3.22%。就出版能力指数而言,湖南仅与山东接近,总码洋为20亿左右,较北京(总码洋280亿元)、上海和江苏(二者的总码洋30亿以上)等发达地区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二)营销方式陈旧,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市场仍显狭窄

湖南出版企业的市场营销仍然沿袭传统的方式,或者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方式,基本上还是将产品简单地交由批发商或零售商销售。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净文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而且这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出版企业应对这种多样化需求的措施还不多。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从湖南目前的出版销售情况看,出版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偏重于城市,而在城市中,一般读物的主要消费者又偏重于“白领”阶层,出版物在城市普通居民中尤其是农村的市场份额还很小,也就是说出版物的市场边界很有限。

(三)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教材教辅比重过大

从2004年统计的数据看,教材总品种数占全省图书出版的15.48%,而其总印数占65%,如果加上教辅、教参等图书,则总种数、总印数、总印张数三项指标均占全省图书出版的80%以上。发行方面,90%以上的新华书店是以发行教材为赢利的主要手段。湖南新华印刷集团作为湖南印刷业的龙头老大70%以上的印刷业务是教材。靠教材赢利,就是吃政策饭,或行业垄断。

(四)出版物技术含量有限,媒体形态单一

传统的纸介质图书,其“信息载体”的性质,由于网络的介入,被无限放大。同时,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替代纸介质图书,纸介质图书的市场无可挽回地面临“缩水”的命运。而包括湖南出版业在内的整个中国出版业恰恰对这一点认识不足,长于纸介质图书的生产销售,而短于数字出版、网上销售等新经济门类,缺乏综合性整体推进和多媒体共同发展。

虽然近年来湖南出版集团决策层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逐步加大了对电子音像制品、高科技产品和报刊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湖南省电子音像市场起步慢,品种结构单一,且音像市场秩序混乱,盗版猖獗,湖南省出版业的经营仍然举步维艰。

上述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湖南出版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所留下的“后遗症”,是出版业转型条件下所难以避免的。但湖南出版业所面临的挑战似乎并不仅仅如此,湖南出版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更多的困难和更复杂的问题。

三、发展湖南出版产业的主要对策

(一)深化改革,突破旧体制,创立新体制

湖南出版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应该说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结果。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湖南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出版人就坚决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不仅培育出了湖南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等骨干企业,以及一批精品图书,奠定了“出版湘军”的基石,而且还催生了一大批民营书商,打造出了“黄泥街书市”这一全国知名品牌。

在新的形势下,湖南出版业要继续其发展的势头,除了要实施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外,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突破旧体制,创立新机制。

而出版产业体制创新的重点,应是进一步明确出版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通过这种地位的明确,使出版企业能够自主经营,适应市场、活跃于市场、打拼于市场。而政府则从办企业中抽身出来,转而对出版产业实施宏观管理和服务。这样一来,企业因少了许多的“捆绑”而轻装走上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自身的经营行为,以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政府也摆脱了繁琐的事务管理而专注于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执行,使自己的行政效率更高更好。可以说,旧体制的打破,新体制的创立,使出版企业和政府获得双赢。

(二)放开视野,拓展两个市场

所谓两个市场,就是国际图书市场和国内农村市场。中国出版业走向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拓展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这是与湖南出版业在全国出版界的地位和实力相适应的,也是符合湖南出版业发展战略的。但是,国际图书市场毕竟不是国内市场,它对出版物的质量、品种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企业投入的成本也会更大,因而国际市场更多的是实力的比拼。但正是这种比拼,给企业强化自身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而湖南的出版企业只有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磨砺自己,才能增强自身实力。

国内农村市场也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值得挖掘和拓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向农村市场的产品必须实用,而且价廉。因此,对于面向农村市场的产品必须认真研究,内容必须完全“涉农”,装帧可以简朴一些,尽量减少成本,以降低书价,以便于农民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

(三)建立自己的分销系统

出版企业建立连接市场终端的分销系统,有其必然性。

首先,做大做强是企业的目标,而出版企业做大做强除了在产品上下功夫和延伸产业链之外,最便捷的路子就是涉足销售市场,建立分销系统。

其次,出版企业的出版选题决策需要更多的信息,而来自于自己的分销系统的信息不仅快捷,而且更可靠。

再次,在当下拖欠、滞帐严重的形势下,建立分销系统可以及时回笼资金,缓解因恶意拖欠带来的不利局势。

最后,出版集团内部既有综合出版社,又有专业出版社;既有图书,又有音像产业;既有纸质出版物,又有电子出版物。供给市场的产品可谓一应俱全,加之进入市场的投资较少,因而出版企业建立分销系统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四)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效益水平

1、所谓科技创新,这里主要包括了下列三个方面的内涵:(1)技术改造,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装备生产和物流工具,提高出版产业的有机构成。(2)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员工,树立科学的观念,尊重科学,尊重市场规律,用科学的思想进行企业管理和行业管理。(3)开展科学研究。

2、出版企业的科学研究主要研究下列问题:一是研究市场。研究图书市场的规律,不仅研究国内市场规律,还要研究国际图书市场。二是研究读者。研究读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同层次的读者心理和行为。三是研究出版企业和出版物的营销方式。科学研究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更多的应该是与研究机构特别是高校开展合作,实施校企结合,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结合自己的产业经营经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五)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

湖南出版企业在保证主营业务运转灵活的前提下,将投资用于多种不同的业务,实施多种经营,拓宽赢利渠道。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范围经济,提高出版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湖南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05[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湖南省统计局.“十五”期间湖南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J].统计信息,2006(21).

3、陈奇亮.湖南新闻出版业“十五”改革发展报告[EB/OL].省略.

4、潘国彦.中国出版年鉴2005[M].中国出版年鉴社,2005.

5、陈昕.中国出版业:现状与问题[EB/OL].省略.

6、朱建纲.湖南出版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思考[J].出版经济,2003(8).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5C289)的阶段性成果。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湖南历史资源;教学;改革

现阶段,随着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不断改革创新,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局限于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在历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长期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感到:历史教师在利用和开发历史教材教学作用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结合各地区的历史资源,并将两者加以整合,才能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挖掘历史教材内容,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往往被放在低于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位置,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重视,这种现状给历史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现阶段的历史教学总结出以下两点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历史教材内容。湖湘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此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湖南的历史知识,如四羊方尊、屈原、蔡伦,魏源《海国图志》、曾国藩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湖南志士、伟人等。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历史教材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导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课程资源,不断扩展课堂内容,开拓学生学习思路。例如,在2012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中,第23题考查什么是雷锋精神,人教版教材的课文正文中并未涉及,而是出现在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自由阅读卡”中。只有不断地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和开发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重组,按照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时间或人物顺序进行重新划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记忆效率。

二、整合湖南历史资源,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学习认知能力。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湖南历史考试内容的分析,出题人主要用选择题或判断题等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内容相对简单,并不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为此,历史教师可以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将湖南当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贯穿在历史教学中,将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湖南当地的发展历史相结合。譬如:在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一课中,教材只提到了孙中山,而2011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第19题却是:请列举两位为辛亥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湖湘伟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湖南当地历史渗透在历史课堂中,这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记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对比思维习惯,又能减少因单独记忆历史教材内容和当地历史发展而造成的记忆混乱压力。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中倡导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历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外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岳麓书院、雷锋纪念馆、故居等地参观,搜集历史资料,延伸历史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历史遗迹,拉近学生学习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帮助其养成好的历史学习思维和习惯。例如: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指导学生动手开展几个活动,如仿制湖南古代文物(长沙有走马楼吴牍、四羊方尊、马王堆素纱禅衣等),临摹欧阳询“欧体”书法比赛,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手抄报竞赛等。通过历史实践活动,弘扬湖湘文化,开展爱国爱家乡教育,使初中学生“知我湖南,爱我湖南”,做一个“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人。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教材,再结合当地的历史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涛.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10).

[2]冯一夏.历史情景与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04).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5

关键词:南四湖;水质污染;南水北调;污染源;生态环境;富营养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008-02

南四湖是我国有名的浅水型湖泊,位于我国山东省境内。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建设中的驱动枢纽,能否成功完成对其的建设工作影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整体质量。东线的建设工作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沿线河流存在严重的污染情况,而南四湖作为东线中最重要的湖泊,对其污染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处理其结果不单单影响着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整体质量,对日后我国有效治理水污染问题也有积极意义。

1 南四湖的污染源

在南四湖的长期监测结果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其13条进入湖泊的河流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污染情况,其主要来自农业用水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在不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湖中造成极其严重的湖泊污染问题。在对南四湖的监测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污染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特征:

1.1 污染源混杂

其污染来源大多是城市,市区中生活用水、工业废水混合排放造成湖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污染物浓度较高。

1.2 污染渠道多

一般来讲对河流造成污染的城市废水来源于两种途径:渠道或河道,但就南四湖周围情况看来,城市地下水管带来的废水也是其污染物来源之一。

1.3 排污口不合理设置

南四湖污染物来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分散、不易管理。其根本原因是城市排污口没有合理规划,不合理分布造成不便于综合治理。数据表明南四湖水质的污染程度已经影响到其水质质量。

1.4 农业污染源

南四湖水质的污染源不仅仅来自城市废水,其周围的农业废水对湖水的质量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南四湖周围的农业废水排放没有明确导向,导致农业废水多渠道渗透到湖水中,其中包括排污渠道产生的废水和底层中渗入的废水。南四湖的另一水质污染源是水底淤泥营养富集化造成的,水底淤泥主要来源是水土流失中产生的泥物和城市废水中带来的泥污,由于近几年来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废水中成份越来越复杂、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水底淤泥营养富集化,湖中水生生物死亡,水草等物质大量生长,最终导致水体水质发生不可逆转的污染变化。

2 对南四湖水质的治理政策

由于南四湖水质污染特点呈现复杂化、综合化,我们在制定南四湖水质治理方案时也应针对南四湖的具体污染情况具体分析。南四湖的污染问题主要出现在两方面——有机物污水污染和营养富集化水底淤泥污染。其形成原因复杂,既有天然污染源,又有化工污染源,污染物进入的途径也相对分散、不好掌控,并且对湖水污染的治理方法也应综合考虑经济合理性和防止效果的明显性,应本着以逐步优化水环境为核心的思想对湖水治理进行合理规划。

2.1 减少南四湖污染源的总量

随着经济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南四湖地区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其周边城市和农村的人民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污染问题也呈现复杂化和发展化趋势。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南四湖的水质污染问题,就应从减少污染物流入总量上入手。在南四湖地区开展实时和密集的水质监测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和密度,严惩超标排放污水的不法企业行为,杜绝污水直接入湖;农业部门加大对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等产业的引导和督查,对农业生产地区加强管理力度,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水利部门加大对排污沟渠的统一整治、归并和监管力度。从多渠道、多部门,多管齐下、快速、严厉地查处破坏水环境、污染水环境的各种违法行为和事件,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入湖总量。

2.2 降低水质富营养程度

综合以往对水质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降低南四湖地区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

2.2.1 减少外界营养物质的流入量。使水质呈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界营养物质的流入,含有大量磷、钾、氮元素的城市污水和营养元素丰富的农料成为湖水富营养化的两大主要原因,因此减少这两种污水排入湖中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此我们可以利用整治归并后的排污沟渠,对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的方法,效果明显。

2.2.2 从内部减少富集化程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生物手段,在湖中投入莲花等可以吸收氮的水生植物,不仅美观,而且吸收氮的能力强,减少富集化现象明显;另一方面是采取人工方式,采用机器将水底淤泥挖出来进行有效处理,或是用低浓度的磷、氮水注入湖中利用渗析作用阻止水藻生长。

2.3 优化南四湖周边环境

要想使南四湖水质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并且保持其持续性,对南四湖周边环境开展相应的优化工作也是必要的。南四湖周边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并且资源丰富,包括一些人工湿地,要想保证它们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对其水质优化是基础工作,而其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四湖,所以对于南四湖周边环境的治理和保证工作也是南四湖湖水治理工作的基础项目。我们应本着治理、使用、保护同时进行的治理方针,以南水北调战略为指导思想,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对南四湖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科学、合理的水质优化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每一片湿地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持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 结语

南四湖在南水北调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疏导枢纽作用,对湖水开展有效、快速的治理工作是当务之急。综合考虑南四湖的具体水质情况,多种治理方法共同作用,快速、有效地从根本上治理水质是确保能否按时完成南水北调工程、确保沿途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恩峰,沈吉,杨丽原.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研究[J].地球化学,2008,37(3).

[2] 安文超,李小明.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J].环境科学,2008,29(5).

[3] 张伟.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分析与评价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1,(1).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6

关键词:湖南 旅游资源 多语种翻译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592;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37-03

湖南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受游客喜爱,尤其备受韩国游客的青睐,张家界的“韩风”盛行。根据张家界旅游部门统计,韩国游客的数量在张家界入境游中稳居第一,加上张家界与首尔为友好城市,每年会有几十万的韩国游客前往张家界,欣赏漂亮的自然风光,湖南其他知名景点的入境游人数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韩国仍然是湖南海外入境游的主要客源国,客源结构较单一。其实欧美国家是全球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日本和韩国都与中国相邻,在距离上有着明显的地理优势,但在湖南入境游的调查结果中,日本和欧美国家所占的比例均远远低于韩国。面对韩国游客的不断增加,面对日本和欧美游客的入境游的待开发现状,湖南全省各大旅游景点的多语种翻译也逐渐增多。在湖南旅游资源现有的多语种翻译中,存在许多翻译不规范的现象,不利于湖南旅游资源的国际化发展。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旅游景区的公示标牌翻译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极大地推进了旅游资源的国际化进程,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英双语公示语的翻译上,如肖付良(2016)对湖南主要景点的英译错误类型进行了研究。极少数学者对中韩双语公示语或中日双语公示语进行研究,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有待提高。(刘淋,2016)以张家界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整理出误译类型并提出纠错改错的措施。笔者借助实地拍照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在本文中针对湖南主要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现状进行研究,基于国际化视野下,对发展多语种翻译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一、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现状

本文从湖南的众多景区中,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五个区域,收集了众多图片,进行了系统分析。虽然没有涵盖湖南全部旅游景点,但通过代表性的景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及国际化程度的水平。本文在针对收集到的图片、景点宣传手册、景点门户官网资料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将重点分析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湖南旅游资源的双语公示语标牌及多语公示语标牌翻译的近况。第二,景点的旅游宣传手册、景点多语种门户官网的情况。

(一)长沙-岳麓山、橘子洲、大韩民国长沙临时政府

在长沙的众多旅游资源中,选定了岳麓山、橘子洲、大韩民国长沙临时政府,通过调研发现岳麓山和橘子洲有大量的多语种翻译公示语,语种为汉语、英语、韩语、日语,岳麓山的多语种最丰富,涵盖了所有路标,对每个景点也有详细介绍,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曾在岳麓山疗伤,成为韩国游客来湖南旅游时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橘子洲的公示语翻译虽也涉及多语种,但主要体现在路标上,景点介绍的多语种翻译较少,难以满足国际游客们的需求。大韩民国长沙临时政府作为与韩国关联度最高的景点,只设置丰富的中韩双语公示语标牌,虽然在湖南省没有知名度,但韩国游客无人不晓,韩国成为大韩民国长沙临时政府入境游中的唯一客源国。岳麓山、橘子洲、大韩民国长沙临时政府目前没有权威的韩语和日语旅游手册,在“长沙市岳麓区风景名胜区门户官网”上,有提供多语种网页服务,支持中英韩日四种语言的切换,内容全面,能基本满足游客需求,但与中文网页相比,多语种翻译还存在不足,没有对交通、住宿、美食进行详细描述。

(二)张家界-武陵源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洞

本文选取了张家界的武陵源国家森林公园和黄龙洞作为采样区域,张家界在韩国的知名度极高,近几年张家界入境游中韩国连续第一,张家界旅游部门对韩语公示语极其重视,中英韩公示语遍布景区每个角落,很少见到日语公示语。2013年由张家界华天国旅、韩国哈拿多乐国旅合作印制的韩文版《旅游服务指南》在韩国投放给韩国市民,涵盖张家界景点、酒店、交通工具、美食、民族文化等,榍巴张家界的韩国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但该指南仅限在韩国发放,目前张家界的英文或韩文旅游手册主要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制,基本满足游客需求,但偏向于景点介绍,涉及面不广。另外,尽管张家界的韩国游客日益增多,但张家界人民政府旅游官网、张家界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并没有韩语网页,只在武陵源官网和天门山官网看到英语和韩语版本。但武陵源官网右上角切换界面的“韩语”被译成“英语”,内容也仅限于对景点的介绍,官网的多语种翻译仍存在问题。

(三)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是中国名山之一,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圣地。衡山的多语种公示语主要是中英双语,韩语公示语标牌仅限于少部分路标,很难满足游客的需求。另外,南岳衡山旅游官方网站虽然右上角标有中英日韩标志,但不支持英日韩的切换,只有汉语网站,英日韩的衡山旅游官网还有待开发。根据衡山旅游部门的调查结果,衡山的入境游客源国主要是东南亚国家,日韩及欧美游客较少。衡山的自然风光不亚于张家界,对于爱山乐山的韩国人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韩国有许多人信奉佛教,如果能加强在韩国的宣传,衡山也可能迎来张家界的“韩风”。

(四)韶山同志故居

韶山同志故居是湖南最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景点。但国外游客不多,景区的公示语标牌也基本是中英双语,日语和韩语少。之前在韶山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上曾设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版本,且每种语言都有较丰富的内容,对景点信息、交通、住宿、美食、特色文化都有介绍。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韩文版网站里存在乱码,韩文内容无法显示,有些中文没被译成韩文,该网站的最大特色是开设留言板,游客们自由留言,但是使用度低。目前该网页只剩下汉语版本,其他版本已经无法找到。

(五)岳阳楼

岳阳楼地处湖南省岳阳市,拥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美誉。如此久负盛名的古楼,外国游客访问量却很少,国际化程度低,景点的标牌基本上是中英双语,在岳阳楼官方网站,虽然设有中英日韩语种的图标,但不能切换,甚至无法打开,有待开发。在“岳阳楼-君山岛”旅游官网上,出现了中英日韩四个版本,都能正常打开,对景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存在许多误译现象,例如韩语版本中,“岳阳楼”的韩文翻译前后不一致,拼音、韩语、汉字交替使用,会让游客很混乱。

二、国际化视野下优化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的对策

在国际化背景下,通过提升湖南省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质量,为国际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多语种旅游服务,既有助于加强国际游客对景区的了解,优化来湘旅游的海外客源结构,还可以提升湖南省旅游国际化水平。湖南旅游资源多语种翻译的构成要素是汉英韩日,汉语是最根本要素,必须排第一。英语作为通用语种,是每个景点必不可少的语种。韩国是湖南入境游的最主要客源国,湖南越来越多景区都设置韩语公示语。日本和中国相邻,对中国的旅游业来说,日本客源市场前景可观,许多景点都会选择日语公示语,湖南地区也不例外,如同张家界的“韩风”,如果湖南景点掀起一股“日风”,对发展湖南的国际化旅游市场也有利。本文以湖南旅游的多语种翻译现状为基础,在国际化视野下,对优化多语种翻译和构建多语旅游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1.提高对多语种翻译的重视程度

在国际化潮流下,目前各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吸引国外游客。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多语种翻译的重要性,以政府部门带头,联合旅游部门、各大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国际旅行社等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政府,政府重视,才能带动一切力量,共同为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2.丰富语种数量和翻译内容

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现状不容乐观,景点的语种过于单一,中英双语翻译占多数,国际语言环境的多元化格局不明显。无论是景点的公示语翻译,还是旅游手册的印制以及多语种门户网站的建设,都需要丰富语种的数量,不能单纯地只设置多语种的图标却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也不能仅涉及景点介绍,还需要包含交通工具、住宿、餐饮、民俗文化等内容。

3.对误译现象进行纠错改错

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存在误译现象,例如拼写错误、词汇错误、语法错误、漏译、直译、隔写错误、前后翻译不一致等,影响了传达,很难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另外,外语翻译还面临着文化差异,需要灵活处理跨文化因素,才能在旅游翻译内容上更好地引起游客的共鸣。针对多语种翻译的误译现象,需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纠错,只有提升多语种翻译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彻底实现多语种翻译的国际化水平。

4.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人才

多语种翻译离不开多语种翻译人员,高水平的翻译人员是发展多语种翻译的力量。湖南缺乏优秀的翻译人才,需要旅游部门联合高校,培养更多高水平外语翻译人才,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将翻译美学理论、功能目的论、跨文化交H理论融入到翻译中,更好地提升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还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多语种导游,加强专业培训,湖南在组织导游证考试时,把湖南景点的多语种导游词放进去,加强综合能力考核。除了加强翻译水平的培养力度以外,还需要提高译者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

5.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翻译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各有特色,针对景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语言政策。长沙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翻译长沙旅游资源时,无论是翻译语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需做到最佳。张家界入境游中韩国游客最多,在多语种翻译上,重点是稳住韩国游客,加大日本游客和欧美游客的开发力度。南岳衡山是佛教圣地,在多语种翻译上,可以加大对佛教文化的宣传,扩大在全球佛教文化圈中的影响力。同志故居属于红色旅游根据地,在多语种翻译时,多宣传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特色美食、民俗民乐,更能引起游客共鸣。《岳阳楼记》是以岳阳楼为题材创造的文学作品,在进行多语种翻译时,将这部作品引入,旅游和古典文学的结合,增强翻译底蕴,打造出岳阳楼特色旅游文化翻译。

6.走出去,请进来

多语种翻译是湖湘文化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湖南常德政府门户网站、林伯渠同志故居、东江湖景区聘请了专业翻译人员,定期对韩语翻译内容进行完善,可以多借鉴。“走出去”,指走出湖南,

还鼓励走向国外。湖南景点进行定期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多去国外考察景点,学习国外翻译模式,选择最能让外国游客接受的翻译模式。同时加强在国外的宣传力度,加强跨地区合作,多与国外主流媒体合作,将湖南景区的多语种翻译的宣传词投放到国外网站上,扩大知名度,最终才能把更多的国外游客请进来。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进行实地调研,研究了湖湘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每个景区的实际特征和入境客源结构,提出了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湖南旅游资源的多语种翻译质量,提升多语种翻译的国际化水平,促进湖湘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希望本文对研究湖南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也希望对其他省市的旅游产业研究及国际化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张斌华.语言景观中的澳门多语状况[J].语言文字应用,2016(1):45-54.

[2]吴正明.张家界旅游国际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127-128.

[3]张家珍,邓秋萍.浅谈旅游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陇东学院学报,2012(1):70-72.

[4]李丽纯,李松龄,夏传文.长沙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11(10):1651-1654+1709.

[5]谢永林.湖南省开发日本入境旅游市场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39-40.

[6]陈莉,李穗菡.对开拓湖南省入境旅游多元化市场格局的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6):134-135.

[7]田海龙,沈长智.多语旅游环境建构与旅游资源价值提升[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1):43-47.

[8]王庆生,马晓巍.城市旅游及其国际化问题初探[J].消费导刊,2007(12):100-101.

[9]林龙飞,唐峰陵.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探析――以韶山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85-89.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创新型湖南建设;支持功能;支持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74-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以创新发展战略为战略国策的背景下,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2012年2月29日印发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为此,湖南省各高校以及湖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在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高等学校文献情报中心,高校图书馆存储着大量的学术信息资源,其他信息机构无法相比。但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定位是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服务对象仅限于师生,访问权限也受限于用户身份,受此影响,丰富的信息资源局限在高校内部局域使用,信息资源类型以研究支撑为主,网络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较多,这虽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撑,但对技术成果、专利等创新源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支持和参与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很大局限,在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立足于提供海量学术资源,以资源服务为根本。而在“泛在信息社会”环境下,科技创新活动用户所关注的不是简单地获取信息,而是对解决某个具体实际问题有效和有用的知识、信息或方案。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观念,从“资源提供者”向“知识创造者”转型,明确核心价值不是资源服务,现在及未来的服务根本是经重组、提炼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立足于知识创造及知识服务,尤其应该立足于提供与科技创新过程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面向终端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服务委托,提供灵活的、“订单式”服务。要主动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重大科研项目合作,为它们提供深入的、一对一的专利信息服务,结合学校学科特色,积极融入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全过程。

二、研究的意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究高校图书馆对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支持功能和支持模式,有利于对专利、技术成果等创新源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促进科技成果等信息要素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流畅地向产业界传递,切实推动高校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流动不畅的关键技术瓶颈。

研究高校图书馆对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支持功能和支持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促进高校按照创新型湖南建设要求,不断强化各项有利于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政策、机制和体系建设,增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功能,拓展高校图书馆支持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研究高校图书馆对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支持功能和支持模式,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与社会经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促使高校科技资源向企业和基层流动,积极引导高校科技人员面向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提出研究课题,与企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联盟,为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步伐开辟新模式。

三、高校图书馆对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支持功能

1.补给知识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创新型湖南建设补给知识资源,包括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技能性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人生,知识就是财富。学习知识可以积蓄力量,运用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创新型湖南建设主体提供所需知识,给创新补足营养,帮助他们实现创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补给还可引发新的科技创新,从源头上丰富科技创新的来源,挖掘科技创新的思维。

2.提供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创新型湖南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包括直接信息和再生信息。创新型湖南建设主体在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时,从课题立项申请到课题实施期间再到最后结题,都必须通过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支持和辛勤付出,对相关科研项目的新趋势、新进展、新动态予以报道和梳理,以便于科研人员拓宽视野,把握方向,迅速而准确地查找信息,借鉴前人的数据和成果,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了解发展前沿和动态,从科技信息的角度客观地判断科研课题或成果的新颖性,跟踪和评估最新科研成果的价值,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避免在科技信息大爆炸背景下,面对海量文献时的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以及无意义地重复劳动或者重蹈覆辙。

3.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高校系统文献信息领域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图书馆员是图书情报信息的人才,是创新型湖南建设中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人力因素,是图书馆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创造力的因素。高校图书馆员能不能真正认识和做好自己所从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理想,这是高校图书馆向创新型湖南建设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关键。经过高校图书馆开发本校教师、科研人员、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等潜在人力资源,提高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把握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和主动性及创造性,由此使他们成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能为创新型湖南建设贡献力量的人。

四、高校图书馆对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支持模式

1.支持高校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在创新型湖南建设和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高校科技创新能不能高速运行,图书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服务于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与完善适应本校科技创新需求的专业知识平台和专业知识网络体系,建立与信息传递相结合、以高校专业知识为重点的知识平台,构建面向师生的动态的、全面的、整合的、结构化的、存取利用方便的教学、科研与学习信息资源体系和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模式,为师生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和专业支持。高校是创新型湖南建设和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型湖南建设和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应该发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人才培养发挥人才储存库的作用;通过知识创新发挥智囊团的作用;通过技术革新发挥助推器的作用。实施学科化服务,加强对用户的调研和互动,分析师生数据资源使用情况,利用门户技术、信息挖掘技术、信息推送技术、智能技术等,开展网络智能知识服务模式,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应用过程的个性化服务,实现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还可实施“二代学科馆员模式”,让有较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及有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嵌入科技创新过程,进行长期、广泛的技术跟踪,直接融入科技创新项目第一线,更直接、更具体地为科技创新过程提供高效、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还可采用以核心馆员为主导的招募、组建阶段性项目团队的灵活工作模式,或专职与兼职成员相结合的合作服务模式等。

2.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动力支撑。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企业、行业协会与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三向联合,打造整合各个企业资源的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尤其要着重收集区域内经济与产业政策信息,开发、建立与企业相关的各种经济专题信息库,呼吁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种子资金、行业科技进步等支持力度,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源头活水。另外,还可以国内外、国际间的图书馆联盟和协作网络系统为依托,面向企业开展信息服务,加强企业科技知识的辅导、培训,保障企业自主创新走向国际化,为企业成果转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加强与某些政府部门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结成服务联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在经验积累、服务品牌效应方面的劣势,利用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产业动态、市场趋势的把握、产品或技术的预测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共同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应有长远的规划,对信息资源、服务人员、服务营销等多个层面进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如根据用户需求通过自主建设、联合采购、共建共享等方式进行多种类型的科技信息库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及服务实践提高馆员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及时补充包括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多学科背景的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改革管理与考核方式,激发馆员的服务潜能;组建项目团队的灵活工作模式,或专职与兼职成员相结合的方式等。

3.支持地方科技创新。目前,高校图书馆已具备支持地方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条件,建立了虚拟信息资源并形成资源共享,使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使信息咨询服务对象全球化。还扮演着地区活动中心、情报中心、学习中心等多种社会角色,密切结合地区特点,提供生产、科研等方面的文献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协助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地方智库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地方科研课题的论证、查新、鉴定及成果推广活动中去,提供研究课题发展动向,帮助科研人员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理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和人民的心里。高校图书馆还可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举办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培训班,既充分利用了馆藏文献和场地,又拓展了图书馆教育职能,还为地方科技创新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造了一定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红颖.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体系的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 龙敏.论大学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

[3] 张红芹.高校图书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定位研究与服务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4).

[4] 晁蓉.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功能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5] 张红霞.高校图书馆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10).

[6] 晁蓉,欧庭高.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功能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7).

[7] 晁蓉,龙敏.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的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深层次开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8).

[8] 晁蓉,龙敏.从高校科技创新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J].现代情报,2007,(7).

[9] 晁蓉.高校图书馆对高校科技创新支持功能的资源内涵[J].现代情报,2007,(11).

[10] 赵凤月.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作用[N].吉林日报,2015-12-05.

[11] 陆小辉,周金付.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J].科技广场,2010,(9).

[12] 王建红.高校图书馆参与科技创新的优势与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2).

[13] 王二峥.高校图书馆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6).

[14] 王二峥.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科技创新的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

湖南高考作文题篇8

关键词: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绿色湖南;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5?0037?05

生态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包容性很强的命题,是一种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回归思想,强调了发展应该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发展,而不是毁坏前人智慧、创造、财富基础之上的发展,只有在“尊重前人”基础上的发展,才是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在逐渐反思自己行为的同时,开始善待大自然。与此同时,生态文化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中共湖南省委提出的“绿色湖南”恰好契合了生态文化的本质内涵和总体要求。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党的十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这些纲领性文件无疑对湖南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湖南生态文化涵盖湖南经济与社会、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它既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注重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还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湖湘的独特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形成生态特色品牌效应,发挥生态优势,将湖湘生态特色转化为生态建设的动力。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文化强省放在富民强省大局中来推进,呈现出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文化与社会同步繁荣的大好局面。这就为湖南生态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 产业优势

生态文化产业链条长,市场潜力大,涉及三大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十分广阔。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既有国际先进经验,又有国内成功实践。近年来,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一直保持强劲发展的势头。随着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的明显提升,湖南坚决淘汰了一批落后的产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成效显著。可以说,湖南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已成为湖南生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时期,湖南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20%左右,成为湖南七大千亿产业之一。2011年,湖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8%,成为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一极[2]。

(二) 资源优势

湖南山清水秀、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这是湖南最大的自然优势,也是湖南生态文化建设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目前,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已经进入纵深推进的阶段,初步建立了试验区空间动态管理系统,探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融资规划“四规合一”的有效途径,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湘江水污染整治效果明显,湘江风光带建设顺利完成,积极探索了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特别是生产要素集聚效应的日益显现,足以表明绿色湖南建设取得的实效。

(三) 政策优势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适度调整,将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领域倾斜,更加注重支持重点领域改革。长株潭城市群在获批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后,又获批部级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试验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在全国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准。全省三大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层面,环长株潭城市群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湘南地区获批部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地区31个县(市)列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湘东6个县(市)列入国家罗霄山片区扶贫开发规划[3]。这些试验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的日益增强,尤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湖南生态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四) 人才优势

湖南基础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生态文化领军人物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生态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显著增多,国际化人才崭露头角,人才结构日益优化,造就了一批国内乃至国际具有较大影响的生态文化领军人才,增强了湖南生态文化长远发展的竞争力。目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均拥有生态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必将为推进湖南生态文化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长株潭城市群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高等院校,聚集了全省90%的科研人员,全省80%的高层次人才,人才总量占全省近1/3,而且形成了门类较全、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具有省内其他地区乃至国内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人才优势。这无疑为湖南生态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湖南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在客观分析湖南生态文化发展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理性思考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深入推进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 城市和乡村生态文化发展不平衡

二元分割的城乡体制加剧了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而生态文化本身的差异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个别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烟尘、扬尘、粉尘物排放总量超标,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比较突出,致使风、雹、干旱、酷热等城市病害逐年增加。正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突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不协调,森林过伐、草原过垦、湿地过毁、部分区域地下水过采、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不少区域生态功能失调。不少地方变相将城郊农用地和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由于使用化肥、农药不合理导致部分区域的农作物和蔬菜有毒物质含量超标,秸杆、畜禽粪便等各类种养殖业的废物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市区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 生态城市建设缺乏地方人文特色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城市人口密度发展的扩张性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不少城市忽视了地方特色的保护,虽然兴建了大量的高度混合的住宅,增加了社会交通的成本,但城市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新建的公共建筑和商业场所缺乏必要的停车场所,新建的住宅小区缺乏公共绿地和地下停车场,行人过道完全被车辆挤占,城市居民缺乏应有的生态安全,商业中心地段高楼林立,到处都是拥挤的人流和生硬的建筑,造成城市交通拥挤。一些地方为了过分追求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习惯于硬质景观建设,往往不太注重对乡土植物的研判,从而使城市建设丧失了生态特色。有的地方对老城区建筑的修缮,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老城区原有的生态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三) 生态文化建设所需的环境资源约束日趋紧张

虽然湖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态平衡不协调,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等问题。在资源约束方面,湖南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生态能源紧缺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湖南生态文化的发展。目前湖南人均土地面积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加之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生态功能脆弱[4]。有的风景区生态旅游服务区功能布局不合理,旅游服务设施建在核心景区或环境脆弱地带,对风景区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干扰和破坏。在环境约束方面,湖南铅、镉的排放在重金属污染物中所占比重达80%、90%,致使一些河流、土壤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治理任务。

(四) 生态文化配套措施亟待加强

生态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畅通、科学化程度不高,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综合决策机制不健全。比如,环保部门是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直接隶属并依赖于地方政府,它既要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责,又要服从地方政府的领导。由此,现行的环保体制导致地方环保部门的监督能力不强,环保监督效果不明显。有的地方缺少对生态文化市场的研究,生态文化项目设计存在主观臆断,随意决策等现象。全民的生态观念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公众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有的地方对自然与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不力,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生风貌。

三、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湖南生态文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建设“绿色湖南”的具体体现。要实现“生态湖南”的科学发展,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断为公众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共同打造湖南生态文化品牌。当务之急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湖南生态文化发展要与绿色湖南建设结合起来

湖南生态文化发展是绿色湖南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湖南加快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的重大举措。湖南生态文化发展要以绿色湖南建设为契机,以倡导生态自觉和文化自信为目的,以壮大绿色产业、美化城乡环境、推动绿色消费和增强环境承载功能为主线,以长株潭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郴资桂城市群、邵东东部城市群、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永州冷零祁经济圈、怀化鹤中洪芷经济圈、湘西吉凤花城镇带等城市(镇)群为格局,努力打造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构架,以湘、资、沅、澧水系为脉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以名人文化、伟人文化、民俗文化和湖湘文化为载体,凸显生态文化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群效应,集中力量打造生态文化聚集区,抓好大项目的全程管理,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新拓展、新突破,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创建工程,打造一批生态文化建设标杆,促进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发展。围绕绿色转型升级,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建设,在开发建设中保护,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保障和制度安排,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文化建设贯穿于每个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地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生态绿心地区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湖南社会生产、建设、流动和消费的各个领域,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 湖南生态文化发展要与产业结构体系结合起来

突出发展“两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业、生态农业、环保型产业和现代旅游服务业,推动产业向低消耗、低污染、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方向发展。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生态企业、工业园区集聚,重点扶持绿色产业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企业发展,推动工业园区由综合型向专业型转变,重点提升长沙、株洲、湘潭、益阳高新区和岳阳、常德、经济开发区的园区发展水平。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支持清洁生产,推行产品生态设计,促进长株潭、环长株潭、湘南、大湘西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发挥湖南省“出版湘军”“广电湘军”“动漫湘军”的优势,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等主题,组织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以项目建设带动生态文化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两型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建筑、绿色消费,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机制,建立产业提升和落后产能推出机制,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项目,该改造的坚决改造,该关闭的坚决关闭。推进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强化对湿地、河流、山体、森林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着力构建森林、农田、流域、湿地和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新建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重点推进以南岭、雪峰、武陵、罗霄山为主体的自然生态屏障。

(三) 湖南生态文化发展要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

从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客源市场的需求来看,城市一直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场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态文化强调园林建筑与山水花木的有机结合,凸显生态意境美,能够为市民提供休息、娱乐的生态活动空间。就此而言,湖南生态文化不仅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雅致、优美的风景图画,而且能够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激发人的最大潜能,提升生态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实际上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一体化发展,是深入推进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关键。可见,湖南生态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其目的就是全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乡一体化是湖南生态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湖南生态文化发展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绝不能脱离城乡统筹这个大原则。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丰富城乡生态文化的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关系。湖南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帮助基层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兴办生态文化馆、图书馆、剧团,配备生态文化服务车、电影放映车和流动舞台等,加强“乡镇生态文化站”“农村生态书屋”的建设,创新生态文化建设机制,引导各个区域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继续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森林公园和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四) 湖南生态文化发展要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

加大生态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生态文化产业,促进生态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发展。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副组长的湖南生态文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主管林业行政的副省长担任,副主任由文化厅厅长和林业厅长担任。积极探索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省社会科学院开展生态文化合作共建,成立湖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或基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探索建设生态城市、生态校园、生态社区、生态家园,让生态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生态文化是一种公众参与的文化自觉。只有人们从文化层面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树立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价值观,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内化于心,把善待自然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共同信念和价值取向,进而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各级政府要积极拓展生态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引导人民群众公众参与生态文化建设,加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化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对涉及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要通过公示、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加快推进生态文化示范带(区)建设,集中支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一批生态文化建设示范模式,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在生产、生活和消费领域的聚集效应。从文化渊源分析,生态文化以道家思想为底蕴,融合儒家礼教、佛教禅宗等多种思想流行的精华,始终贯穿着和合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价值内核。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园林设计师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人员必须增强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摒弃传统过时的各种偏见,协调和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觉履行生态文化行业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5]。同时要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生态文化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生态环境指标、社会和谐指标、文化生态价值指标、文化生态资源指标、文化设施指标、文化娱乐消费指标、文化产业发展指标、文化可持续发展指标等,[3]注重过程考核和动态考核,将生态文化考核结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把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五) 湖南生态文化发展要与政策法规完善结合起来

《21世纪议程》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显然,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契合了生态文化的基本要义。这就要求湖南生态文化发展必须统筹考虑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通过社会机制和科学技术创新,引导人类保持对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相得益彰,进而规范和引导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做到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发展:既要满足本地区、本国人民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人民的需要。要围绕湖南省委“四化两型”战略的实施,加快生态文化顶层设计编制,制定《湖南生态强省实施战略意见》等文件。加强自主性、创新性立法,重点加强湖南生态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尽快颁布实施《湖南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条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武陵山片区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鼓励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交通节能,推广新能源公交,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总量。大力推进资源环境、财税、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改革,积极争取环境税制改革、碳交易改革、排污权交易等国家改革在湖南试点。落实《洞庭湖部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加快洞庭湖保护立法工作。完善“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修复、谁使用谁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早日把湖南建成“一个山清、水秀、地绿、天蓝、气爽”生态大省。

参考文献:

[1] .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9.

[2] 梁志峰. 2012年湖南产业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12.

[3] 梁志峰. 2012年湖南经济展望[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45.

[4] 山东省文化生态研究课题组. 山东省文化生态研究[M]. 齐鲁书社, 2009: 96?98.

上一篇:中秋节有哪些诗范文 下一篇:初一英语小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