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时间:2022-09-19 07:12:24

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摘要】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并购发展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形式。分析跨国并购的动因,旨在为我国企业利用海外资源、走向国际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并购;动因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050-03

【作者简介】李甫英,江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数学与信息工程;(江西南昌330013)

陈林心,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西南昌33006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主要表现为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资本重新流向发达国家、国际资本流动以并购为主和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重点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并购(购买企业股权10%以上)发展势头迅猛,年均增长率达42%。1999年全球企业并购约2.4万起,并购金额高达2.4万亿美元。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主导形式,从1990年的1510亿美元,增至1999年的7201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从72%上升到83%。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企业并购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一方面跨国并购主要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之间进行,欧盟的跨国并购约占世界跨国并购的一半;另一方面世界大多数大宗跨国并购交易都是由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进行的。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并购方式,尤其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大量并购国有企业。导致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主导形式的原因,主要是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生产经营的全球配置。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跨国并购的动因是指跨国公司实施并购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跨国并购行为面临不同的东道国、行业和目标公司,其具体动因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跨国并购是多动因综合推动、动态平衡的结果。近年来,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目标公司价值低估、获取财务协同效应、适应国际环境变迁、获取市场势力、获得规模经济性、传递或获取厂商优势,以及获取速度经济性。

1.目标公司价值低估

由于东道国股票市场低迷、汇率下降引起目标公司价值低估,这是推动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Gonzalez,Vasconcellos和Kish分析证明了目标公司价值低估是跨国并购的动因之一。他们采用1981―1990年外国投资者并购美国76家企业样本,并利用q比率研究价值低估学说对跨国并购价值低估学说的适用性。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疲软,股市低迷,就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8年,发生在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跨国并购大量增加,表明外国投资者利用东道国货币严重贬值,大肆低价收购目标企业,获得价值低估的资产;近年来日本货币贬值、经济衰退,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使日本成为世界跨国并购活跃的市场之一。

2.获取财务协同效应

跨国并购由于税收、会计处理方法以及法规的不同,企业可以从并购中获得货币经济利益,这种收益是通过财务运作带来的,被称为财务协同效应。获取财务协同效应是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获取财务协同效应,常见的情况是通过对亏损企业的并购,在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的盈利和被并购企业的亏损相抵扣,从而实现减少税收的目的;在并购盈利企业时,通过互换股权或股权和现金收购结合,也可以在企业扩张的同时减少开办费、投资收益所得税等,实现避税。

3.适应国际环境变迁

跨国并购适应国际环境变迁的动因,是外国投资者对国际环境变迁战略反应的结果。199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国际环境变迁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的迅速发展,是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这些环境变迁包括:竞争加剧,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政府采取促进并购的有利政策;竞争加剧和全球化进程加快条件下的较高效率;获得技术与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对欧洲共同体统一大市场计划做出的反应;许多发达国家80年代采取了金融自由化政策,这使低成本融资选择成为可能;80年代后半期经济繁荣期间,发达国家出现的新的投资机会。其中前3个因素将对跨国并购市场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纷纷制定措施,在行业准入、审批程序、税收等方面鼓励跨国并购,促进了跨国并购的发展,1998年这些地区发生的跨国并购占整个亚洲的73%;20世纪90年代,美、欧等国相继放松了对电信、金融业的进入限制和并购监管,而这两个行业正是跨国并购发生最多的行业。地区经济一体化也促进了跨国并购的发展,例如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引发了美国企业对墨西哥企业的并购浪潮,1998年欧盟成立,当年欧洲内部发生的跨国并购增加了30%,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跨国并购最多的地区。

4.获得市场势力

市场势力论认为,通过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控制能力和长期获利能力。研究表明:大公司的利润变动率比小公司小,受市场环境、行业发展变迁和技术革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就说明了企业规模、稳定性和市场势力三者存在密切的关系。1987―1999年间,全球跨国并购有54.4%是横向并购,其增强市场势力的动机十分明显。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一些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并购频频发生,仅1999年就发生了109起,还发生了一些行业巨头之间的并购,例如英国沃达丰电讯(Vodafone)收购美国Airtouch电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收购英国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这表明,获取市场势力是跨国并购,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要求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获取更大的市场势力,而跨国并购是短期内获取市场势力的最佳途径。

5.取得规模经济性

获得规模经济性是跨国并购重要的动因之一。Caues研究了技术的规模经济性问题,他通过对生产同一产品的6个不同国家的6个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其中一个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但是价格上的优势却被运输成本抵消,这家企业只有兼并另外5个国家的企业,形成统一的跨国公司,才能更为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率。目前,跨国公司的R&D支出较高,一般占销售收入的5-15%,庞大的技术开发费用促使许多跨国公司通过跨国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在更大规模的基础上分摊技术开发成本,实现技术的规模经济性。1998年12月1日,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动用10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银行信孚银行的全部股权,合并后的银

行总资产将达到8200亿美元,成为新的全球最大的银行。两家银行合并后,在世界各地的雇员将达到9.6万多人,预计将裁减其中的5500个职位,从2001年起,每年大约能节省10亿美元(17亿马克)的成本,2001年德意志银行每股利润可增长10-15%。日本麒麟啤酒收购珠海啤酒厂后,利用其全球化、批量采购的优势,不仅保证了啤酒花、小麦等原料的质量,而且降低了采购成本。

6.传递或获取厂商优势

跨国并购具有传递厂商优势的动因。例如,日本本田汽车并购原广州标致后,不仅引进了本田公司在美国最新推出的具有20世纪90年代技术的先进车型,改造了原来的生产线和发动机车间,而且引进了看板管理、零库存管理、质量控制等先进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厂商优势的有效转移。实证分析也表明,获得厂商优势是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出于获得厂商优势的跨国并购屡见不鲜,例如德国大众公司对英国劳斯莱斯汽车的并购,很大程度上是其看中了劳斯莱斯公司强大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拥有世界领先的发动机生产技术;1998年,美国强生公司收购瑞典德普伊矫正产品制造公司,其主要动因也是获得德普伊公司控制的矫正产品技术。

7.获取速度的经济性

按照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的论述,企业可以通过加快库存、销售、生产的速度,提高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所谓的速度经济性。速度经济性表明,若将企业看成一个资源转化的系统,则企业的经济效率不仅取决于转换资源的数量,而且取决于资源转换的时间及速度,靠加速交易过程带来成本的节约。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获得目标公司的生产、销售、研究与开发能力,从而加速这些资源在生产循环中的流通,获取速度经济性。

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使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市场时的时间变得更加重要。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市场,采用跨国并购是最快的一种进入方式。跨国并购可以快速建立生产能力、销售网络,获取市场筹供能力,从而比新建更快地在东道国建立生产能力,这样既可以防止东道国原有厂商的报复,也可以对后期进入的其他跨国公司构成威胁。同时,技术升级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已经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新产品如果通过新建的方式在东道国扩散,可能面临更大的产品升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采用并购的方式建立同样规模的生产能力比跨国新建要快得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获得速度的经济性。

在跨国并购的动因中,速度经济性对于推动跨国并购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无论是获得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传递企业的厂商优势,还是获取市场势力,都无法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不选择新建,而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因为这些动因同样可以推动跨国新建的形成。但是如果考虑到速度经济性的影响,这些动因对于跨国公司并购的推动作用就变得明显了。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速度经济性是推动跨国并购最重要的动因。

二、结论

跨国并购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它既是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一种方式,又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使跨国公司在进行并购决策时,不仅面临着国内并购所要面临的问题,而且要受东道国的外资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结构、竞争状况的影响。因此,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相对复杂。

进入2000年后,由于恐怖活动、战争等因素使得跨国并购数量有所下降,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并购数量减少的趋势。2001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仅为1.74万亿美元,较201)0年的3.4万亿美元下降了50%。但与此同时,北美、拉美、东亚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并购数量和总额有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并购浪潮中仍唱主角,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有所作为,在全球并购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设施、丰富的目标公司资源促成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分析跨国并购的动因也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对象,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还很少。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将跨国并购作为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在政策、开放领域等多方面鼓励跨国并购。还有一些国家,例如东欧市场转型国家,积极推动跨国并购改造原有的国有企业。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海外并购动因研究值得关注。

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出,跨国并购的动因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并购对象,不同的跨国公司采取并购行为的动因不尽相同。目前,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全解释跨国公司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是多动因共同推动的结果。在以上分析的跨国并购动因中,适应国际环境的变迁、获取规模、财务、速度经济性,取得和扩散厂商优势,增强市场势力等带有明显的战略倾向,因此,从本质上讲,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为了获得长期的国际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扩张行为,带有明显的战略意图。跨国并购是基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多因素推动、综合平衡的结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第三方逆向物流的价值和运作研究 下一篇:浅议战略管理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