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魅力的研究

时间:2022-09-19 06:06:55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魅力的研究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并未真正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紧跟时代,教学语言对接学生的需求;传播真理,化复杂深奥为浅显易懂;平等对话,化僵化古板为情理交融;言之有趣,提升思政课教学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语言 教学实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语言并未真正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说服力,跟上时代的步伐,离不开创新思政课教学语言,提升思政课教学语言的魅力。

1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沿用思政课教材话语范式,有的抽象晦涩

高校思政课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材多以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呈现,话语范式多为灌输式、独白式,远离现实生活,语言单调乏味,有的还抽象晦涩。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坚持教材的话语体系的话,容易与学生的话语体系产生冲突,学生甚至对思政课教学语言的排斥和反感。久而久之,使思政教学语言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

1.2 教师拥有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的话语体系是在一元语系统下形成的权力话语体系,这表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教师处于支配的地位,学生少有话语权。这种不平等状态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强调对学生的控制,而缺少与学生的对话,导致话语没有生气,缺乏情感。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开放性、多变性、匿名性的特点,学生在新媒体中的话语主体地位有所提升。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同样渴望与教师平等、民主、互动的话语交往,希望在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双方实现精神交往、话语共享,而不是过去那种“我说你听”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1.3 话语刻板老套,不接地气

思政学科具有意识形态性,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的思政教学语言则远离生活、刻板老套。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生活化、多样化的新媒体话语更易于接受,他们的话语表达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抒发的是他们对现实或理解、或批判的情感,而远离生活、不接地气的思政教学语言很难进入大学生的语境中。有的教师理念陈旧、墨守成规,转换话语的自觉意识不强,仍然以严肃、刻板的政治话语呈现,没有察觉到自身的语言与学生的语言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2 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思政课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讲究科学性。也就是说,教学语言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必须是科学严谨的,集思想性、知识性、逻辑性于一体,观点和言论不能出现错误。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概念准确、遣词造句准确无误、逻辑推理严密清晰。无论是概念的剖析、知识点的讲解、案例的分析,都必须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2.2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思政课教学语言的高层次的追求。由于思政课教材体系特有的政治性、理论性、抽象性,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热点焦点、历史典故、歇后语、网络语等引入课堂,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魅力的举措

3.1 紧跟时代,教学语言对接学生的需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要创新,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强化问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关照学生的地位、价值、尊严、权利、发展等,与学生的需求相对接,回答、解决大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与热点焦点面对面,直面问题,并善于答疑解惑,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积极了解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生活,要强化参与网络生活的意识,体验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学习、交流和娱乐的方式,把握他们思想上、行为上的发展变化,关注他们成长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贴近大学生群体、易被吸收的话语资源,使话语内容更贴近学生,拉近双方的距离,实现思政教学语言与学生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强亲近感。

3.2 传播真理,化复杂深奥为浅显易懂

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传播真理,又要把复杂深奥变得浅显易懂也不是一件易事。思政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诸如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等。首先,教师应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其它多门学科的知识,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真正掌握教学语言的高超艺术。其次,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并能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做到观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坚持传播科学真理。最后,要把握一定的转换和翻译方法,将教材上的学术话语转换成大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将高深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成视频、PPT、图片等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比如讲解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这一知识时,借用网络上的相关视频,学生马上可以明白并非自己所理解的“一人一票”那么简单。

思政课若能把抽象的、高深的、晦涩的理论语言转换为形象的、浅显的、生动的大众化的语言,就能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也更易于大学生消化吸收、欣然接受。例如,在讲解“实践出真知”的观点时,采用“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来表述,生动形象。1955年10月,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讲话,他说:“什么叫左倾、右倾?……人们对事物的运动观察得不合实际状况,时间还没有到,他看过头了,就叫左倾;不及,就叫右倾。……比如生小孩子,要有九个月,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就一压,把他压出来了,那不好,那个叫左倾。如果他已经有了九个月,小孩子自己实在想出来,你不准他出来,那就叫右倾。”[1]总之,能将深奥难懂的道理,用最浅显、最质朴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是思政课追求的理想境界。

3.3 平等对话,化僵化古板为情理交融

卢梭曾指出:“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N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2]这种“东西”就是情感。思政课教学要从过去的僵化古板中走出来,实现情理交融。首先,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干巴巴的说教,摒弃盛气凌人的姿态,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主人格尊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懂得学生的心理需要,善于运用历史和现实的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做到晓之以理,使人茅塞顿开。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积极引导学生真实情感流露,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做到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到心悦诚服,自觉接受教育。最后,借鉴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更多地与学生开展民主平等的对话,通过思想上的碰触、意见的交换、开启学生的智慧。

3.4 言之有趣,展现思政课教学语言的魅力

言之有趣是思政课教学语言追求的高境界。有趣味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内容,收获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要实现有趣味,既需要教师的睿智,还需要技巧方法:其一,巧用修辞,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奥的理论浅易化。谈话和写文章时喜欢“打比方”,他的许多比喻贴切生动。1928年前后,红军中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创立革命根据地这一情况时,指出:“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力气,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3] 这一巧妙的比喻说明了革命根据地在武装斗争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唤醒了红军的觉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生动形象而耐人寻味。其二,积极利用和借鉴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话语中的表达方法、修辞习惯和语气方式等,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引发师生共鸣,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迎合学生低层次的需要。

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语言,持之以恒地锤炼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以及教师自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让・雅克・卢梭・爱弥尔[M].李士章,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269.

[3] 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上一篇:关于培养五能营养人才的“烹饪营养”教学内容... 下一篇: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