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凸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19 04:41:35

音乐教学中如何凸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完善、心灵健康成长、智能启迪开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在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为主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能抒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所表达的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都是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时,就会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去叩击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健康向上的音乐具有感召力,可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真、善、美的优良品德,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优秀音乐家聂耳,在他那短暂的生命里,用音乐做武器,发出了战斗的呐喊,吹响了时代的号角。多少热血志士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战歌,奔赴抗敌战场。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在风雨如磐的黑夜,像出征的号角激励亿万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一往直前。而今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其高昂激越的曲调、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品格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前进的深刻思想,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历尽重重险阻,走向繁荣富强!又如作品《黄河大合唱》《抗敌歌》等,都激起了人们对神州大地锦绣河山、对古老中华民族强烈的爱,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心声,是保卫祖国的战斗号角,是中国人民不畏、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它们激励了整整一代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浴血奋战。这些作品为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斗志、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作用不是强制的,而是通过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感人肺腑的情感,去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以达到教育人、鼓舞人、陶冶人的作用来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二、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我们先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来看。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音乐促进人际交流,让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它是唯一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具有超日常语言的对话传达功能。有人说,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音乐超越了语言界限,此外人类彼此合作的精神也能得到充分体现。每一次合唱,每一次集体舞,都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经验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次聆听一首歌曲(乐曲),都会使聆听者获得一次情感的共鸣。例如:合唱训练中,要培养同学们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这就必须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信任,时时关心集体的利益,为了共同的合唱艺术而相互团结,共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具体的合唱音响作品,给学生提供优美的音乐音响,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通过集体的团结协作才能演唱出优美的合唱作品。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完美的人格并促使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文化、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提高人才素质中,音乐教育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音乐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它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影响和培育人。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塑造成为一个为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福祉而奋斗的全能型人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经过专业人员的二度创作,能够较好地诠释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感召力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的欣赏及领悟是三度创作,在从“二度创作”到“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学生要形成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由导入情感到体验情感,以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当然,音乐美感的获得和强化还需反复欣赏,更需动画结合,利用视听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审美感知。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的熟悉程度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验和参与,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能启发学生更好地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邹庄中心校)

上一篇: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的探析 下一篇:鸦胆子油乳剂联合卡铂胸腔灌注治疗癌性胸水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