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的常州探索

时间:2022-09-19 03:50:44

统筹城乡发展的常州探索

【摘要】新世纪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理念,并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常州市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扎实推动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展科学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城乡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概念与背景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指的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党在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乃至更长时间内解读城乡关系的总纲领,也是对以往“工业化偏向”,“城市化偏向”,等非科学城乡发展的全面纠错,是全局意义上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彻底消灭城乡差距的根本措施,也是政府执政能力成熟的集中体现形式,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二、常州统筹城乡发展概况

1.城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持续,健康,有序的城乡区域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被城镇非农产业所吸纳,农村土地压力得以缓解。农村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得以提高,工农差距不断缩小,从而促进城乡经济关系关系从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在常州新北工业园区,交通发达,区域优势明显,紧邻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常州机场,位于该区内的常州长江港和录安洲港区码头拥有万吨级泊位21个,交通十分便利。为进一步加大沿江开发力度,2010年3月区委、区政府将园区和镇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形成了突出园区开发,“区镇合一、以区带镇、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全区现辖5个产业园,4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面积1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农村工作稳步提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2.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常州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优质粮油、特种水产、规模畜禽、现代园艺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融资保险体制改革。在常州武进洛阳镇,当地政府大力实施高效农业,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600多户果农,每年户均收入达2.7万余元,打响洛阳林果板块特色品牌,做强林果支柱产业,带动全镇80%以上的果农走上幸福路。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在常州金坛指前镇,总面积7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1万人。镇政府下辖15个行政村。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了设备更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节奏,加快了生态工业建设的步伐;农业经济大力推进以水产养殖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工程,积极实施农业无公害示范工程、机械化作业工程,建成了2个省、市级无公害生态生产基地,“苏标”牌中华绒鳌蟹和“标”牌指前大米被确认为部级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养殖特色农业工程,农业无公害示范工程已发展为该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3.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在常州金坛市,该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出台教育救助办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镇村健身场地覆盖率达100%,77个村建成了小篮板活动场地。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农民健康工程专项经费提高到人均10元。加强镇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所有镇都已建成公共服务中心,49个村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在常州金坛市,当地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农村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并着力推进农村就业“金保工程”,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低保制度。强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参保全覆盖。在城乡公共服务方面,为凸显常州市区域交通枢纽的优势,当地政府一方面提出了更好更快的对沿江港口和内河航道网络。当地政府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长江港口和内河航道网络、高速公路网络以及扩建扩容常州机场,积极推进高铁常州站及周边地区开发、常州火车站北广场建设以及南广场地区改建,全面提升水、陆、空现代综合对外交通能力,;另一方面,在常州城市内部交通,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公交优先”交通模式,在目前公交票价优惠政策和BRT快速公交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心城区路网改善,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以吸引更多市民首选公交出行方式,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减轻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和城市资源的压力。

三、常州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1.推进城乡交错带旅游业的发展。城乡交错带是中心城市向周边乡村拓展,乡村向中心城市过渡发展的交叉区域,由于其地理区域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地带成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成为城乡之间在文化,经济,旅游,贸易等相关领域趋于融合的重要场所。这一区域不仅成为都市居民重要的休闲旅游选择地,而且其开发和发展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2.改革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是当时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而城市的就业、住房、教育等设施又不胜负荷的特定历史形势的结果。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赋予全国公民平等择业和选择居住地的权利,建立以城市居民平等化与平民化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户籍制度改革关心到市民与农民两大社会集团的实际意义,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城乡家庭的未来前景。

3.发挥城市经济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群众的服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是十分重要的。无农则不稳。在城市经济辐射带动下,积极将城市的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新课题、大战略,本身就需要一些真正有学识、有才干、深入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够出思路、善谋略、定规划、拟举措的“引路人”。为农村引进一批人才,就能够有效化解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真正从制度建设、民主管理、经济发展、长远战略上给城乡统筹发展以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美平.产业支撑与城乡协同发展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同文.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www.cztjj.省略/node/TongjiShuju/.

作者简介:俞钟(1989-),男,江苏常州人,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0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上一篇: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定位 下一篇:浅析取消农业税对新疆乡镇政府职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