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打阅读的拦路虎

时间:2022-09-19 03:17:14

趣打阅读的拦路虎

儿童文学带给孩子是一个多彩的世界:阴暗恐怖的影子森林;时代广场的音乐家蟋蟀;好心眼的巨人;英勇无畏的霍比特人。这里充满了科学幻想、奇境历险、暖暖温情。可是课外阅读的路上强敌如虎:低段孩子识字量较少,阅读与理解不能同步完成,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中、高段的孩子面对升学的压力,课内外作业接踵而至;还有网络世界、电子游戏、电视节目,也分散着孩子们的注意。如果把阅读转换成游戏,他们会感受阅读乐趣。笔者相信“趣味”法力无边,能轻松战胜阅读强敌!趣字当头,可以攻克阅读上的不利与困难。

接力读

接力是孩子们热衷的一项运动,当它和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巧妙组合起来时,就大大降低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难度。文质兼美的故事,最适合师生接力读。教师声情并茂的娓娓道来给孩子们提供了朗读示范,定出了基调,在模仿朗读中,孩子们浸润着书香,体味着阅读的美好。美国绘本作家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有着诗一样的结构和语言,正适合朗读:

师:时间从小房子身边悄悄溜走/她只是看着乡村田园/跟随季节的脚步慢慢地变摸样。

生1:春天来了/白天一天天地加长/太阳也暖和起来/她等待着第一只知更鸟从南方飞回来/她看着草地慢慢变绿/她看着树枝上抽出嫩绿的芽儿/苹果树开满一树的花儿。

生2:在长长的夏日里/她坐在阳光下/看着大树小树/为自己披上绿叶衣裳/白色的雏菊铺满山冈/她看着花园欣欣向荣/她看着苹果树熟里透红。

生3:到了秋天了/白天一天天地变短……

生4:接着是冬天/夜晚更长了,白天更短了……

教师柔和、悠远的语调把孩子们置身于遥远的宁静的乡村,在朗读营造的氛围中,四个孩子模仿教师的语调表现季节的变化,乡村的美好。师生的朗读,勾勒出乡村四季更替的色彩,田野果园的芬芳,皎皎明月的宁静,展现着阅读的美好。

结构简单清晰的故事适合组织小组接力读。读这类故事,教师只要帮孩子们理清故事脉络,小组接力读就能顺利进行。阅读接力有序进行,有趣的故事在孩子们的手舞足蹈中慢慢展开,孩子内心充满了丰富的感受,这时教师应该创造交流表达的机会――

师:谁能说说你们在笑什么?

生:皮杜尼捡到一本书,以为自己成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她给别人乱出主意,到处闯祸。

生:所有的动物都以为有了书的皮杜尼变聪明了,不管遇到什么麻烦都请她帮忙,结果被她的“好主意”害苦了。

生:不把知识装进脑袋里,怎么会变聪明呢?皮杜妮太傻了。

瞧,孩子们轻松理解了故事的隽语――“把书夹在翅膀底下并不能使你拥有智慧”。这样既降低了阅读难度,又满足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愿望。

猜读

儿童文学情节贴近生活往往又出人意料,常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会不亦乐乎地猜测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猜读,使低年级的阅读变得兴趣盎然。

《迟到大王》中只有两个人物,小学生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和他的老师。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不信任儿童的老师,把诚实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遭遇鳄鱼、狮子、巨浪三次迟到的理由看成是说谎,然后采用了惩罚教育:写三百遍、说四百遍认错的话。儿童世界充满了可能性,老师的精神生活却已经被限定了,这种可能性,成就了猜读的精彩――

师:约翰派克罗门麦肯说谎了吗?

生:没有,他迟到是因为一只鳄鱼抢他的书包,他不应该被惩罚。

师:我们接着来读故事:“第二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急急忙忙地走路去上学。他走着走着……”(师合上书)猜一猜,这一天的上学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一只老鹰从天上俯冲下来,抓着他的肩膀把他带到了空中。一直把他带到了鹰巢。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讲了一个关于人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老鹰一家非常感动,把他送回了学校。

师: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又迟到了。猜一猜,这次他会受到什么惩罚?

生:他被罚写四百遍“我不该说谎话,我不应该迟到”。

师:是这样吗?我们接着读……

充满悬念的故事,只给孩子们讲开篇或结局,更能引起猜读的兴趣,在猜测中诞生的一个个新故事,会让阅读变得迫不及待。在猜测与印证的交织中,学生将不知不觉走进作品。

牌类游戏读

“植物僵尸杀”“洛克王国杀”等是孩子们痴迷的牌类游戏。“人物牌”绘制精美,把人物各项特长折合成攻击力、防御力、招数等附于卡上。游戏过程中持牌者在使用人物牌相互“对战”。借助牌类游戏足以帮助学生理清长篇读物中纷繁复杂人物关系。例如,已经读完了《水浒传》的孩子们在《好汉歌》的陪伴下制作“水浒朋友卡”。小小的卡片上呈现了极具特色的形象:武松打虎、花荣射箭、花和尚拔柳等,接着,老师请孩子们上台展示,同时请学生作为评委以“图画精美,分值合理”为标准进行选择,最终组合成一套“水浒杀”。如是,小小一副水浒牌帮助孩子们牢牢记住了每个人物的特点。

就这样,教师和孩子们读着、聊着、玩着、猜着在游戏阅读中,感受着阅读乐趣,一路洒下欢声笑语……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伊河路小学)

上一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下一篇: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