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19 02:16:20

在化学课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而在诸多能力要求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处于核心地位。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激发兴趣,在激趣中发展思维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否愿意动脑并以动脑为乐是思维能力能否得到发展的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和维持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里都要设置若干个“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不断激起学生大脑里的思维浪花。

如:在讲Na2O2性质时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水和CO2通常是用来灭火的,能不能用水和CO2来点火呢?反常的问题极易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演示:将自来水滴到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脱脂棉发生燃烧,又将现制的CO2气体通到包有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脱脂棉也燃烧起来。新奇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异常兴奋,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分析Na2O2与水、Na2O2与CO2的反应,学生思维积极,在讨论和探究中完成了Na2O2性质及用途的学习。

值得强调的是,激发兴趣首先要有“趣”,“趣”的设计应从“新”、“奇”入手,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同时也要避免一味的求“新”求“奇”而出“怪招”,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主题。

二、创设情景,在探究中发展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如,“物质的量”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儿有一杯水,现在想知道这杯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同学们能想出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教师继续引导:“经科学计算,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按每人每分钟数100个的速度来计算,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很显然,同学们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数,在我们有生之年是无法数完的。那么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呢?”问题步步推进,最终落脚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上:将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桥梁。

三、强化实验。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借助实验手段,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验又可以给学生提供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发现,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除重视用实验来展示化学现象,验证化学原理,探索客观规律外,更要注重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拓展思维空间。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补充协同实验,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将家庭小实验延伸到课堂进行实验汇报,将实验习题改编为课堂探索实验等方法。

如,在学习“苯酚”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①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则能与水混溶;②苯酚显酸性;③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学生先讨论实验设计,再分组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

通过实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求教师深钻教材,不断开发实验资源;敢于打破常规,对学生放心放手;同时也应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做好课堂上的应急准备。

除课内实验操作外,还可延伸到课外。课外活动主要包括: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撰写环保小论文,自制各种模型,收集材料样本,设计化学小魔术,分角色排演短剧,参加社会调查,开展小课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迸发出更为神奇的思维火花。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

上一篇:高中政治学困生的课堂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下一篇: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