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音乐魂保留本色美

时间:2022-09-23 02:13:21

关注音乐魂保留本色美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八十高龄的老大爷被某电视台看中,邀请其拍摄一组镜头。老大爷为此高兴极了,他为了使自己在电视中的形象更加“完美”一些,不假思索地把仅剩的一颗门牙拔掉了,结果电视台的导演一见他就告诉他不拍了,掉头就走。老大爷哪里知道他的拍摄价值正体现在他那仅剩的一颗门牙的“真实”上,失去了这份真,他对电视台而言根本是一文不值。

这虽然只是个故事,然而反观我们的音乐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正一直优化着课堂的有机调控,为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关系,进行着个性化的操作。但在忙碌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类似于故事中的“失真”现象呢?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存在无视学生真情流露的现象,忽视最能让音乐焕发其真实本色的音乐主体――音乐性,使课堂如那位老大爷一样失去了最真实的价值呢?答案是肯定的,具体体现在:

一、教师的“技术”禁锢了学生的“艺术”――音乐本体的无故迁移

音乐并非只对声音而言,它不仅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包括声音所表达的气氛、感情、形象。让学生对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记忆等等,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具有较为准确的感觉,这是音乐的基本常识,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但正是由于这些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让很多音乐教师害怕。如人音版第二册《大树妈妈》这课的其中一个知识点是让学生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节奏。一位教师认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便开始用专业术语讲解了近10分钟:“0是四分休止符,停一拍,现在老师在下面加上一条减时线,我们把它叫做八分休止符,空半拍,知道了吗?”学生的表情木然。教师怕学生没有掌握,又运用了较形象的“走步”来促进学生的感受,学生依旧木然。原因在于教师对前面知识的教学没到位,又让学生无目的的“走步”。造成学生“木然”的是教师自始至终地在用专业术语讲解,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虽然教师之后又进行了形象的“走步”来弥补,但10分钟的过程中却没有1秒钟的音乐,音乐的本体被迁移到了没有音乐的讲解中,试问:这样的技术教学适合学生的艺术感受吗?这样的音乐课堂还有音乐真实本色可言吗?

二、教师的“经验”代替了学生的“体验”――音乐本体的无情淹没

音乐学科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心理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可我们教师却经常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感受,自然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代替学生的体验,从而导致音乐本体被无情淹没。记得我在教第四册欣赏曲《蜜蜂》时,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感受音乐刻画蜜蜂的动态――“飞”。说到“飞”,我就想到用以往常用的肢体律动来让学生体验(我的经验),整个环节下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模仿着蜜蜂飞翔,教室几乎成了“蜜蜂王国”。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带给了学生无比快乐。然而课后,我自己却糊涂了,学生真的在听音乐吗?表现出音乐中蜜蜂的动态了吗?体验到音乐的内涵了吗?我的经验教学给我敲响了警钟―这貌似热闹的音乐课还有它真实的本色吗?

三、教师的“拒绝”阻碍了学生的“发现”――音乐本体的萌芽扼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心存的是预设的教案,而面对的却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甚至是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也正因为如此,教学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尴尬”。倘若教师对此没有很好的调控,不抓住其中的“亮点”,而只顾课的顺利进行,不但会掩盖学生的独特思考,更浪费了课堂上难能可贵的生成资源。原本可以使音乐本体散发出绚丽火花,却扼杀在了萌芽阶段。例如:人音版第二册《海》,有位教师在教唱完《海》的歌曲后,和学生一起随伴奏边唱边表演,接着教师说:“请大家再来说说歌曲中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一只只手都如雨后春笋般举起,教师请一位学生同答,学生说:“大海望不到边。”教师微笑着点头并请他坐下。这时,另一位学生站起来指着坐在右边的男生说:“老师,刚才我们表演的时候,他没有站起来,还坐在位置上画大海。”同学们面面相觑,教师显然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堂一下陷入尴尬。不过教师为了教学顺利进行,轻描淡写对那个男生说:“请你把笔先停一下,下了课再画吧。”之后,教师继续刚才的话题。从这个过程看,教师对这个“尴尬”资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缺乏及时的调控处理,本可以借“画”进行动态生成,围绕音乐即时展开,却被教师那一句“拒绝”与“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的完美想法扼杀了。

面对以上种种教师与学生不和谐的失真和音乐课堂真实本色的流逝现象,等待和观望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忽略了课堂中音乐本体的突现,而在课改中“以审美为中心”等理念均是紧扣音乐本体而展开的。如果课堂中由于教师主观的禁锢、代替、阻碍,而使音乐本体被迁移、淹没及扼杀,那还谈什么追求音乐课堂真实本色的回归?还谈什么在音乐的海洋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激励和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

记得有人说过:“音乐是直觉经验,而这种经验必须通过音响获得,没有音响获得的经验不成音乐。”因此,音乐教学的根还在于要把握音乐的“魂”,唯有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关注了音乐本体的突现,才能使音乐课堂应该具有的真实本色的回归成为现实。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

一、我行我秀一让音乐本体在情景中“还原”

新课程实施后,老师们都不太敢接触“双基问题”,甚至是有意回避。尤其是低段儿童,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的节奏符号上,只有教师围绕音乐本体优化教学情境、灵活地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才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同样是《大树妈妈》中八分休止符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师说:“春天到了,小花小草都开心得笑了,种子悄悄地发芽,可爱的小燕子也飞回到南方来了,可是有一棵大树妈妈却每天愁眉苦脸的,因为她身体里有很多的小虫子,该怎么办呢?”(生纷纷认为可以请啄木鸟医生为它治病)

2. 模仿啄木鸟的样子:×0 |×0 |(像在寻找虫子,这里啄那里啄)

Dordor

3. 0×0×|0×O×|(找到虫子后,快速地捉虫)

(可以带上头饰表演,更容易表现八分休止符的时值长短)

4. 学生随《大树妈妈》音乐为大树妈妈治病,用0×0×|0×0×|。

这样从音乐的点出发,以点铺面,形象地让学生掌握这些枯燥而又乏味的乐理知识。同样在教学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也可以从学生内心的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

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其次,通过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随音乐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使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来。节奏必须与音乐相吻合,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度。因此,只有借助音乐,利用有趣形象的感性认识,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如果能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音乐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我悟我思――让音乐本体在整合中“坚挺”

在音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热热闹闹的音乐课,实际上不能得到老师们的认同,如前面提到的《蜜蜂》教学设计中,学生的“飞”非但没有让他们想学音乐、体验音乐及表现创造音乐,还弱化了音乐的本体。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对音乐刻画蜜蜂“飞”的理解体验方式改为随音乐画旋律线,如此紧扣音乐本体,围绕音乐的高低起伏、强弱变化来进行体验,可以看出这里有效的进行学科问的综合来体验,既把握了对新课标的理解,又体现了音乐的真实本色,而且学生对音乐的反馈更是水到渠成。

又如人音版第四册《快乐的舞蹈》中欣赏《加伏特舞曲》时,我这样设计:

A. 走进荷兰,介绍风俗特点及代表作品,如风车、郁金香和木屐等。

B. 欣赏第一部分,随音乐学穿木屐的样子走步、画线条、用食指和中指在腿上做走、跳的动作,通过这三种体验方式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及音乐要素。

C. 欣赏第二部分:这部分运用了许多连音和保持音,使前半段节奏连贯平稳,和第一段里的短促断音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欣赏的手法可以采用安静的聆听,过程中举手告诉老师音乐带给你一幅怎样的画面等等。

学生对乐曲主题音乐的体验合理综合了音乐和美术、舞蹈,并渗透于具体实践,始终抓住了音乐这条主线,如此综合,才能真正实现事半功倍。

三、我能我控――让音乐本体在动态中生成

课堂是灵性的,“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我们在课前也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当课堂出现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地捕捉并灵活调控,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尴尬的同时又绽放出意想不到的美丽和精彩。

再说前面所提到的《海》这课教学,我想教师可以把握这个男生“一幅海的画面”,轻轻走到他身边,请他说说画了什么。他就会说画的是大海,此时,教师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来解说画,师问:“这个同学画的大海是什么颜色的?”(蓝色)――是啊,蓝色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明亮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师又指着画问:“画上的海浪又是怎么样的?”(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那么我们在表演的时候手臂的动作可以像海浪一样再柔美些。师最后小结:大海的胸怀就像我们这位男生画的一样,纯净而宽阔,让我们也放开胸怀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此时的教室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正是教师对“尴尬”的正确把握与调控,才让教学在不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又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开辟了另一番新天地。

音乐本体是音乐课堂的真实本色,如同“仅剩的一颗门牙”是老大爷的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有保留了自己的生命本色才是最有价值的。音乐教学,请关注音乐魂,保留真正的本色美!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

上一篇: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