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9 12:42:37

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训练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考试的出现及“3+X”方案的实施,标志着课堂教学“多元化”将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主体。这对教学改革深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多元化”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是以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工具合理运用教学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合适的场所、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生营造必要的“创新环境”,以促进其创新素质的提高。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动手操作,避免教师的过分“权威”,以致学生“迷信”教师,而使其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偶尔露出“破绽”,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大胆设想的良好科学素质,为学生形成创新动机打下基础。

(二)为学生提供创新锻炼的相应物质条件。可以适度开放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准备相应仪器、仪表、材料、试剂、软件、图书等,使学生课余能充分发展自己在生物学方面的特长,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从而磨炼创新意志。

(三)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地课堂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名词。本人通过摸索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穿插网络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讲牛胃时侯,我拿了一个实物的牛胃给学生介绍其各个部分的结构及特点,尔后通过对比牛胃的模型,让学生自已归纳牛胃各部分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来自网络技术的信息,了解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对牛胃研究的新动态。在布置作业时出一些具有激发学生思维的习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达到增强学生思维意识的目的。

二、激发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一)利用授课、实验、科技活动、讲座、典型开导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需要大量创造型人才、而且创新能力是升学、成才、就业、致富等不可缺少的基础,使学生因实际需要产生创新意识。

(二)充分发掘教材,介绍具有创新意识的生物学家及其创新事例。如讲多倍体育种时,介绍我国农科院的鲍文奎创造出的自然界新作物“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时介绍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温特实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三)教师可以通过自行设计图表、对教材提出异议、对实验提出大胆改进,增加设计实验、展示自制教具等自身在教学中的创新实例,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选用马齿觅与洋葱的对比,增加50%蔗糖溶液再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为学生揭开“创造”的神秘面纱,使他们意识到创新并不难。

三、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相当重要。让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培养的主要目标。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生物教学,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一)媒体与文字搭配,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这样势必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各科的参与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计算机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各科的重要性。虽然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容量和教学密度普遍都比传统课要大,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训练不足,但是配以简要文字解说、动静协调、音像同步,便可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性

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人人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生态系统”教学中食物链的讲解,我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打出一幅食物链图,并配以音乐,然后让学生点击图中的某一种动物,观察食物链图中各个部分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理解营养级各级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总结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所处地位及作用。

(三)应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虽然比较直观,但是信息来源比较狭窄,这不利于学生对某一个现象加以深入的分析和揣磨。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教学互动效果,一方面督促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自已撰写小论文奠定了基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掌握网络技术,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信息时代今天,社会对人才需求也越来越严格——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计算机在生物中的应用和作用也是刻不容缓的,让学生真正了解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在讲牛的“瘤胃”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实物,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瘤胃内壁的结构特点与消化的关系,尔后让学生自已动手制作瘤胃的模型。课后布置学生查阅网上这一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归纳瘤胃内壁有何作用。在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前提下,要培养综合素质的学生,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古人曾说过“做贤人宜,做圣人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物课内容,联系实际,教学生做人的真理。例如:在讲“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区别的时侯,让学生类比归纳两者获知人在高等动物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使学生领悟“做事容易,做人更难”的道理。其次,把老教师的一些经验融合到现代教学中补缺现代教学的弊端,使教学更完整更完美。

四、总结创新经验,巩固创新成果

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可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被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兴趣,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地总结创新经验,巩固创新成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正确可行的创新设想应立即肯定、当众表扬,使学生有认同感;进一步加强其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失败后,教师应及时帮助其总结失败原因,并引导其重新创新得到正确结论,避免其受到挫折而丧失进一步创新的信心。如在讲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点时,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提出让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兴致很高,最后集思广益,编制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点的记忆口决:“分裂间期:复制合成做准备;分裂前期:膜(核膜)仁(核仁)消失显二体(染色体、纺锤体);分裂中间:赤道板上排整齐(着丝点);分裂后期:均拉等分(染色体)向两极;分裂末期:膜仁重建失二体。”由于是学生自己创造性地总结出来的,印象特别深刻,较好地掌握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点的知识。

(二)定期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评奖,并开辟专门的展室,进行展览,对于其别优秀的作品,予以上报参评。学生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注目,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创新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步入创新教育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明确了“提高创新素质”这一指导思想,抓“创造环境”、“树立意识”、“培养能力”、“总结成绩”这四个环节,一定会培养出时代呼唤,国家需求的创造型人才。

上一篇:浅议小学生数学语言培养的策略 下一篇:油画中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