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仿”

时间:2022-09-19 12:36:08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仿”

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大致要经历分解模仿、整体掌握、协调熟练这三个阶段,其中,模仿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作文是利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实践,这种能力是需要技能来支持的,而书面语言表达技能的获得,是需要通过模仿来实现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恰当运用“分解模仿”,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下面,笔者就题目、语言、开头与结尾,以及构思,来谈一谈作文教学的“仿”。

一、仿题目

题目是作文的明眸,但很多时候,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耗心费力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分析了大量的材料,讲了许多拟题的方法,却效果不佳,学生仍然不会给作文定一个好的题目。其实,如果教师注意一下学生平日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积累,就不难找到拟题目的突破口――仿题目。

不妨先看一下学生的生活体验。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唱歌,也就是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歌名、歌词,这些歌名、歌词都可以用来“仿”题目的,只需指导学生对歌名、歌词稍加改动,就可能成为一个“靓题”。比如,教学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时,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拟题方法讲解,竟有80%左右的同学拟定的题目“暗淡无光”。在作文讲评课上,我试着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歌名、歌词稍加改动,用作题目,经过一番思考,学生拟出了《诚信无价》《我的眼中只有你》《相信》《怒放的生命》等很多难得的“靓题”。“仿”使学生在拟题时冲破了思维的障碍,开阔了视野,尝到了拟题乐趣。

学生之所以能够通过仿歌名、仿歌词来确定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原因在于,这些歌名和歌词是学生熟悉的。唱歌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些歌词是学生可以理解的。这些学生熟悉并理解的歌名、歌词,帮助学生理解了“诚信”这个话题。另外,歌曲是有韵律的,歌词是美的,歌名是凝炼的,在仿题的过程中,歌的词、曲以及名,均能够感染并启发学生拟出凝炼并富有美感的文题来。

二、仿语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小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阅历以及写作的经历都比较少,造成了他们在作文时语言匮乏、生涩、滥用口语、语言衔接不上等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仿写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例如,在描写“我家门前的一种植物”的习作教学中,一位同学描写了这样一幅景色:秋天,老榆树的叶子落没了,光秃秃的伸着枝丫……我看了之后,觉得语言没有生机,干瘪无味,就指导学生仿写课文《秋天》这篇文章的语言。后来,这位学生把上段文字改成了“阴雨连绵的秋天,老榆树的叶子竟过早地枯萎了;秋风吹来了,许多叶子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在这个语段中,学生知道了如何运用词语(如“飘洒”“纷纷扬扬”),语言因此生动了许多。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通过仿写课文中的语言,深刻体会到:可以通过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更加贴切的词语,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会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也由于描写得贴切,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际上,这种课文中的样例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使学生知道“好句子”的标准是什么(如读着上口,描写的事物可知可感),另一个是如何能够写出好的句子(如用词更准确)。通过这样的仿写训练,学生知道了如何运用词语使文章更有色彩,这样天长日久进行积累――仿写――运用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学生便能够进行有创见的仿写活动,作文语言会大有起色。

三、仿开头、结尾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作文“头如豹,尾如鞭”,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学生对“开头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在写作时却很少有学生能用、会用的。在学习中缺少仿的过程,是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讲到开头的作用时,让学生仿写,讲结尾升华主题时,让学生仿写,效果就会不一样。

例如,笔者在讲《母亲的呼唤》的结尾时,让学生进行仿写一种情景交融的结尾。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黄昏,我牵起了母亲的手,向家里走去,夕阳的余晖把我俩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学(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生在仿写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新,读起来很有韵味,让人回味,这是一个成功的仿写。很显然,学生已经注意到结尾的写法,那么,在不断的仿写中,就会形成他们自己的写作特色。

学生认识到“开头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只是对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有了一个概念上的认识,这种概念上的认识,是教师告诉学生的,学生还缺乏感性认识;而写好开头与结尾,仅仅有概念的认识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对如何写好开头与结尾有充分的感性认识,这样,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样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开头与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将概念上的认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具体知道如何使作文“头如豹,尾如鞭”。

四、通过文章结构仿构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构思一篇文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学上也是比较难以处理的。那么,教师如何来帮助学生构思一篇作文呢?笔者可以通过仿结构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构思。

例如,在讲到记叙文写作时,笔者以《有这样一个老师》为例子,分析作者的写法和构思:提出“面面相觑――十分高兴――生气懊恼――佩服赞叹”这样一条情感线,以“情感脉络”为构思特点,让学生摹仿写作。经过讨论交流后,他们很快有创见地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并且当堂完成了作文,质量也很高。就以往而言,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最愁的就是构思,作为教师,如果一如既往地按讲、练、评的方式训练写作的话,见作文头疼的学生依然处处可见,但当教师把作文当成“仿”文,让学生仿写时,他们会快速构思写作,效果也很好。

文章构思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但是,教师可以避繁就简地通过构思的结果,来帮助学生进行构思。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构思的结果,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应该用怎样的思路来展开,了解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由于有了一定的遵循,学生的构思也会相对顺畅一些。

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时,仿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当然,仿写不是给学生一个框框,而是给学生一个大略的模子,至于模子如何用,就要靠学生自己创新了,而大量的模仿是创新一个途径。很难想象,一个连“仿”都不会的学生,又怎能有创新之作呢?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地“仿”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很好的路径。(责任编辑:符 洁)

上一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下一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