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动”起来

时间:2022-09-19 12:21:26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动”起来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能够激励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书本内容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压抑了学生的正常成长,也使教学越来越缺乏人性化。我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用和谐构建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的微笑、语气、表情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产生和谐课堂。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心才能拉近,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2.用赞扬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需要从传统的讲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主的新思路上转化,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学生只要心动就会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参与才是自主学习。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参与的快乐。

二、用爱触动心灵

1.“爱”是触动心灵的最好钥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然,没有爱也就没有教学。爱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最好钥匙,教师的循循善诱就是“爱”的实施。如,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说:“你很棒,再努力会更优秀”“你说的离答案很近了”“再试试,老师和同学们会等待你。”……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解除困惑、克服困难,每解除一次困惑,就是一次进步;每克服一次困难,就是一次成长。用爱做梯,用爱搭建台阶,用爱铺就教育之路。

2.“引”是新课改的核心

传统式的课堂是一问一答,教师讲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这都是被动地学。如,教学《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让学生把工具带到课堂,在课堂上做——这就是参与;做了之后学生再讨论,归纳结论——动脑。

三、用生活理解数学

如何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小学生而言,就需要将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了解数学现象、认知数理概念。把数学融入生活,就是让小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去接触数学、认知数学、理解数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把数学知识融进生活

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如,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学生感到新颖,学习兴趣浓。

2.把数学知识融进应用

如,在《元、角、分》教学中,使学生对圆角分认识之后,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超市购物游戏活动,把学生的课本、练习簿、铅笔、文具盒等等,做了“定价”。分组做购买顾客、结账员,通过自己的挑选后,到“结账员”处“结账”,其他组学生分别做“监督员”,监督账算得对不对,进行评判。学生们兴趣很高,参与得很积极。

总之,课堂上只要能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就是效率最高的课堂。

(作者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党睦镇秦家中心小学)

上一篇:如何当好幼儿园的“伐木工人” 下一篇:作文教学应回归生活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