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引领和谐新疆建设的旗帜

时间:2022-09-19 10:57:56

民族团结是引领和谐新疆建设的旗帜

如今,新疆各族人民正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为建设和谐新疆而努力奋斗。显然,民族团结已经成为引领新疆特色和谐社会建设的旗帜,应该说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一、民族多样性包含统一性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在全国56个民族中,新疆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包括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在内的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60%。如此众多的民族在同一时空中生产和生活,一般人的想象中首先所展现的是冲突、纷争的画面,因为多样的民族就意味着多样的语言、多样的宗教、多样的文化、多样的风俗习惯乃至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此之“多”也就很容易诱发多样的冲突和纷争。但是。我们又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的思维也是多样的。有人从“多”中看到的只是冲突和纷争,有人则能从“多”中看到“一”,如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能从“多”中发现“一”,这就是智慧。所谓“多”中有“一”,即是指多样性中包含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具有相互依存与相互贯通两个方面的含义,把这种多中求一的智慧运用到对多民族关系的实际把握,既有费孝通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构想,又有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新疆民族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两个离不开”和“三个离不开”思想,这些思想所反映的正是多民族并存社会对民族团结的客观要求。

二、以民族团结为原则协调多样性

在理论上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统一性,并不意味着因为民族差异诱发冲突和纷争的可能性将自动消除,只有在各民族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多民族并存的社会才会展现出和谐的状态。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而各民族之间的平衡、协调、合作必须遵循民族团结这一原则才能得以实现。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在民族工作中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疆的民族团结事业卓有成效。西北师范大学的王嘉毅教授2006年主持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疆南疆地区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其成果表明,南疆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更为积极,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程度随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新疆的民族团结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敏感性等特点。此外,我国现在所处的时期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东西部差距较大,新疆南北两个区域发展也不平衡,这些状况往往会使民族问题的上述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可以预见,和谐新疆的构建将会经受严峻考验,但不管遇到何种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就不会偏离构建和谐新疆的正确轨道。

三、发挥兵团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9月,总书记考察新疆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明确指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要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其中,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要求兵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显然,“中流砥柱”就体现了兵团在增进新疆民族团结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至少由两个方面予以保障:一是兵团精神。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一精神不仅激励兵团人与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保持亲密的血肉联系,使自己永远处于“中”的位置,同时也锻造了自身坚毅、顽强的品格,真正起到“砥柱”的作用。二是高度集中的组织化特征,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兵团在55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始终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服务新疆各族人民,涌现了像李梦桃、梅莲、姜万富等一大批增进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同时也以自身对新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书写了增进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团将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好地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上一篇:老军垦无悔的选择 下一篇:新疆屯垦规律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