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团结教育”到“民族团结进步”

时间:2022-07-03 03:05:54

从“民族团结教育”到“民族团结进步”

历史的新平台

1983年,自治区党委决定把每年的5月设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疆民族团结事业上举旗抓纲的一个新举措。2016年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则是在新世纪、新时期为新疆民族团结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构建的新平台。

2016年3月28日,自治区召开动员大会,向全疆、全国、全世界宣示新疆的民族团结事业迈入了新征程:民族团结进步年开启!其历史背景是恢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新疆问题;中央相继召开了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闭幕不久。其历史渊源是深厚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为新疆的民族工作确定了方针、政策,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法》。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赋予兵团一项重要职责:为新疆各民族群众办好事。自1983年始,开展了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涌现了无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认清了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生命线的意义,总结了民族团结工作在治国理政层面的丰富经验。其现场规格是高级别的:两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并讲话。一位是“封疆大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一位是“部委大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其会议的规模是庞大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电视电话形式,天山南北万众聆听,长城内外电波传扬。

历史已记载一个史册生辉的年份:2016。

时代将标注一个民族团结的高点:进步。

大众正经历学习思考并付诸实践:行动。

“教育”与“进步”

从“民族团结教育”到“民族团结进步”,只有一词之改,意义却跃然而上。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行政行为,旨在用道理说服人,让你照着要求去做;使你、令你、让你的思想、行为符合规范,带有要求性,是被动式。“进步”则是向前迈步,步履矫健,目标明确,不断前进,更多是自我向前趋动、向上提升、向心凝聚,是主动式。

当然,教育与进步是相依相随、相辅相成的,只是侧重点不同。教育侧重“告诉”,进步侧重“成效”。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的收获就是进步。所以说,进步需要教育,教育促使进步。教育是培根固本的必修课,进步是教育基础上的升华。强调进步,是要目的性更明确,要求更具体,责实有抓手:今天迈在哪一步、明天迈向哪一步,一步一步扎实向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日臻完善。

“教育月”“进步年”,也有时间跨度的变化,从月到年,从“突击式”到常态化。时间之变、内容之实,意味着什么?它反映了自治区党委对中央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时代风云变化的准确把握,对复杂的周边环境的远见卓识,对现实挑战的清醒判断,从而,对新疆民族团结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就是“民族团结教育月”需要变化之因。

这就是“民族团结进步年”适时变更之果。

团结是个核心词

“团结”二字,不生癖,很普及,说人人都懂,没错。如果说人人理解词意,那却未必。有人曾作过这样通俗的解读,算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团,为球状的圆形物体;结,是将两个(或以上)球形粘结为一体。圆与圆对接,接触面太小,小到成为点对点,要想牢固,很难。那么,如何才能“结”得牢固呢?只有一个办法:把每一个圆切割出一个平面来,两个平面相粘结,才能牢固。这个比喻,生动、形象、逼真。用以解读“团结”,也是再恰当不过的例子。

细细品味,切掉的部分,把它定义为:错误的思想、观念、认识,狭隘的民族心理、意识、故疾,自私的想法、成见、担心,复杂的西方思潮、流变理念、极端观点……那么,正当、正面、正确主体就能心心相印,习习相通,这样的团结,定能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作为进步的一个观点,是否可以说,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个团结的公式:团结――纠错――团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不断纠正不利于团结的错误,进而深化团结,巩固团结。历史和中东乱局告诉我们,没有团结就没有稳定。没有团结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晋朝人陆机有两句诗:“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其背景来自一则故事:汉朝京城田氏有三兄弟:田真、田庆、田广,一直和睦相处,庭院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枝繁叶茂。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深受感动,于是不再闹分家,和好如初,紫荆花又盛开如故。这无异于说,不团结,天理不容。

团结的关键是人

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的团结。因为,民族只是一个概念,概念与概念是用以表述的,民族之间只能以人的团结来体现,这是其一。其二是单一民族成分的地方,很容易把民族团结的活动流于形式,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只有一个民族成分,与谁团结?其三,有些抓民族团结教育好的地方,他们认真并执著地讲道理、立规矩,终因没有“对象”,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所以,民族地区,不论民族成分多元还是单一,只要我们抓住了关键:人,人的团结,就牵住了“牛鼻子”,就能提纲挈领。试想,人与人之间,心相连,情相通,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那该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图景。这幅生动的图景中,我们已将热爱祖国的大道理细化为爱新疆爱家乡的小道理,将维护民族团结的大道理细化为爱亲人、爱邻居、爱同事、爱他人、爱同学的小道理,将长治久安的大道理细化为人与人之间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加深理解、达到谅解的小道理。即便曾有过伤痛,也能渐渐“活血化瘀”。我们所说的“进步”,就能“立竿见影”,落细、落小、落实。这样,教育就会取得成果,进步就会达到目标。

树立“国族”意识

这个“国族”,就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水融、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我们的“进步”,就是要从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史中,深刻认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他们始终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持久团结的历史,为天下仰慕。

我们并不讳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喜好禁忌、宗教倾向,这是正常的社会生态。就像一个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若以吃饭比喻,就是:有的喜欢吃萝卜,有的喜欢吃青菜,有的喜欢吃卡玛姑,有的喜欢吃鱼肉,勿须强求一律。只要他们认为自己是大家庭的一员,是一个爱家、恋家、护家者就行。谁也不应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谁也不应强调自己的个性而危及他人,谁也不应觉得自己可以法外行事……而是举案齐眉、相敬相爱、和睦相处、忧喜共担,自然就能达到“家和万事兴”的境界。

尽管,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家庭成员、民族兄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个差异不是鸿沟式的、断崖式的,而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大同小异。我们的态度只有一个:求大同,存小异。这个大同,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小异,则是56个民族符号。我们今天的“进步”在于:强化中华民族意识,淡化56个民族的符号。在进步中,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一统,十几亿华夏大地上的子民,统属于一个“国族”,那该是一幅如何让人艳羡的情景!

无神论教育不能“退避三舍”

我们十分坚定地遵循: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又是这一世界观的精神基础。因此,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指出: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保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实践已经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指导下,我党不是把希望与未来寄托于天国与来世、寄托于向统治阶级的向善劝化,而是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依靠长期艰苦奋斗,实现了惊人的跳跃,把一个积弱积贫的旧中国,脱胎换骨为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强国。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艰巨任务,无神论仍然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我们不仅要自身坚持而且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帮助和引导人们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无神论和有神论、科学和迷信、文明和愚昧的界限,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我们所说的“进步”,就是要扭转无神论宣传的课(讲)堂上“失语”、教育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状况。我们的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宣传,对无神论教育长期“退壁三舍”,不敢触碰,岂非咄咄怪事?

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建党至今,始终坚持并公开申明自己的无神论世界观,实行党员不能信教的原则,这是一条思想红线,这是由共产党员自身的信仰和理论支柱所决定的。同志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我们知道,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着严格的区别,是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的截然对立。强调人类被动祈求神对自己的拯救,而马克思主义则强调改造世界的主动作为: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的“进步”,就是要划红线、敲警钟、吹号角,共产党员不能信教。党员不信仰任何宗教,是我们党区别于国内外多数政党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它使党的政治纲领、组织体系、思想方式统一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从而获得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党得以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判断、决策,实行正确的政治引导。假设,如果对党员信教“开禁”,共产主义理想将崩塌,党的理论基础将毁弃,党的队伍将瓦解,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将踪影难觅,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将荡然无存。

所以,共产党人世界观的精神色谱:无神论;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追求:中国梦。

“进步”,这是基点、起点、光点!

为“引导”注入内涵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党的一项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宗教政策。

我们知道,宗教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它的形成有复杂的阶级根源、社会根源、自然根源和认识根源。它已长期存在并还将存在下去。它有独自对广袤宇宙的理论解释、对人类生活的道德训诫和对世事变迁的心理抚慰,不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现存的文化形态。既然如此,也就应当承担一定的文化责任。“文者,贯道之器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均道出了文化的历史使命: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这个“道”,是天下大道,即:中华民族、爱国情、中国梦。宗教文化,理所当然也应该“载”这个“道”。因为,它与教义不矛盾、不冲突、不对抗。每一位传教者,都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一员,都有一个中国梦的憧憬。因为这些是“皮”,其他各种形态,仅仅是“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相适应”需要引导,引导的内容为社会主义社会;去引导需要找准适应点,适应点就是最大公约数。要一步一步,步步为营,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从不矛盾、不对立,到相一致、相适应,实现全社会同心、同德、同力、同向……

至于这种“引导”,由谁来引、来导,怎么引、怎么导,如何定量定性,如何检查落实,都应该建章立制。

这是否算作“进步”的一项内容?

这是否成为“引导”的一点要求?

建好、建强三支队伍

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建好、建强党员干部、人民教师、宗教人士三支队伍。这是打基础,抓根本,牵“牛鼻子”的重要举措,是解开许多社会难题的“金钥匙”。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不是一时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安排,战略谋划。把三支队伍建好、建强,将发挥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的作用。

在社会构成中,党员干部、人民教师、宗教人士,担负的角色都应该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文化知识的“功放器”,群众情绪的“稳定器”,精神负担的“减压阀”。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是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人人遵纪守法,会有多大感召力?若一名党员再带动几个人,就有更大的号召力。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孩子王”,是“灵魂工程师”,他们的责任是护花育苗,寓意着新疆的未来在他们的羽翼下,将积蓄排山倒海的力量。宗教人士队伍与信教群众朝夕相处,有耳濡目染的接触,有言谈举止的示范,有声威并重的尊严。传递正能量,是建设;传递副能量,即破坏。何其重要!

是否可以这么说,这三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新疆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三支队伍建设好了,一好百好;这三支队伍建设不太好,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我们如何“进步”?建好三支队伍。谁抓谁管,责任要明确;孰好孰差,标准要明确;遵规守纪,制度要明确。

假如要给这三支队伍推荐“队歌”的话,我建议教师队伍是《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宗教人士队伍为《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党员干部队伍则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唱响一首歌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团结就是力量》,铿锵社会,铿锵人生,也能铿锵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年”。

团结,堪称人类社会共识度最高的一个词。为什么各色人等对这个词的认知能高度一致?因为,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运行都需要动力,但任何单一的“力量”都硬度欠佳,只有团结,才能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无坚不摧。不是吗?

上一篇: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创新型兵团 下一篇:回忆远征印缅抗日战争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