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03 19:13:28

民族团结诗歌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1篇

2016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总结一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各民族始终遵循的方针政策。

根据红教党发[2016]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牢把握各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二、总体目标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是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年活动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校园。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和创建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范的长效机制。

再次是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点创建活动

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在我区范围,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师范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年内使我校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校。

三、主要内容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政策关、宗教观和股价有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努力营造和谐与人的氛围。

四、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创建活动,现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创建工作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宁林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全面宣传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1月)

学校利用广播、班会、讲座、班团会、橱窗等形式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具体内容及时间如下

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加强对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教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安排、有教案形成长效机制。

2、征文活动(2016年5月中旬)

1、征文内容:讴歌六十七年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描写家乡六十七年的巨大变化;歌颂红寺堡区健康发展美好图景,讲述发生在校园、身边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动人故事。

要求思想健康、富于时代气息、文笔流畅。

2、体裁:以散文(记叙文)为主,兼顾诗歌、小说等,标题自定。

3、征文对象:七年级、八年级

4、评奖办法:评出一、二、三等奖,优胜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及奖品,对开展活动效果良好的班级颁发优秀组织奖。

5、注意事项:每班最少要推荐5篇征文稿进行评比文稿由各班长统一交至学校团委。

3、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民族团结法制方面的讲座。(2016年6月中旬)

4、2016年10月中旬联系红寺堡区宗教局同志到校做民族团结我们共同的使命专题讲座

(二)、阶段性总结(2016年12月)

1、以弘扬民族精神爱国歌曲大家唱为主题的文艺演出。

2、将前段时间的工作以书面形式上报教育局文艺室。

(三)、工作要求

各部门各教研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由政教处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实际,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2016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总结二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新疆三史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市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为根本任务,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使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心中,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提高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促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三、基本原则

以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把主题实践活动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同维护民族团结、结合起来,同繁荣民族文化、实现共同进步结合起来,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使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

四、活动安排

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相结合,与民族重大节日相结合,以开展的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创建活动辐射到课内外、校内外,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形式,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使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创建活动:

(一)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建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组织老师通过看视频、邀请民族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宗教事务条例》、《清真食品条例》等知识,使教师具备民族知识进教室进课堂的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重大节日,开展民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教职工进一步了解民族风俗、风情和相关民族知识。

3、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宗教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教师,特别是汉族教师了解民族宗教知识,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打下基础。

(二)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

2、拓宽课堂教育渠道:结合思品、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课程,强化民族常识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民族教育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3)结合六一庆祝活动以及建党95周年红歌大合唱等活动,歌唱民族团结与进步歌曲。

(4)在学生中开展诵读中华古诗词活动,开展国学经典 教育,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校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宣传民族英雄人物,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

(5)民族知识广播讲座。

(6)开展主题为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7)开展童心向党、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民族团结教育手抄报、民族故事、书法、绘画作品征集活动。

(8)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活动。

(9)组织开展诗歌吟诵表演活动。

(10)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宗教局干部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专题报告会等,在师生中普及民族宗教知识。

(13)组织学生到白碱滩区清真寺参观访问,了解少数民族历史,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加深民族团结教育。

五、组织领导

学校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民族团结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丛红阳任组长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组 长:xx

全面负责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全面部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施。

副组长:xx

协助校长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体负责各部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成 员:

xx 负责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xx 具体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负责在学生中开展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盲生 民族团结 教育途径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共同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各民族兄弟姐妹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形成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培育造就新一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牢固树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思想,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在盲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有利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民族感情,而且对盲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公民意识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取得的经验与改善的方面

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是全疆唯一一所从事盲人教育的机构,在校学生427人,有维、汉、蒙、哈、回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学校自成立至今5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验。第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有用人才。第二、形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已形成各处室及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和盲生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走进社区、部队、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极大地巩固提升了盲生民族团结的思想认识。三、构建和谐的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学校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相结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妥善处理、化解矛盾,通过扶危济困、义务劳动、社区实践的方式为社区排忧解难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环境,确保校园周边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一、学校缺少民族团结教育盲文教材,对提升盲生阅读、学习存在困难;二、少数民族盲生多数生活在牧区和农村、远离汉语语言环境,与汉族盲生交流沟通存在困难,容易引起误解产生矛盾;三、少数民族宗教风俗影响盲生的成长和发展,亟待对家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途径的研究,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二、解决途径及具体措施

在盲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能忽视盲生的特殊性,要注重盲生求知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纳入常规课堂

认真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和中小学《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在各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能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吃透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内容,结合盲生的认知特点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积极研发适合区情、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内容,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编成易学易记的三字经形式组织盲生学习,开展学做新疆少数民族美食、学唱民族歌曲、开展民族诗歌鉴赏等,通过学习不仅使盲生学会制做少数民族美食而且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也更加了解,对尊重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不做损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更加严谨规范,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其次,教学中各学科重点对盲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四个认同"及"三史"教育并有机结合盲生衣、食、住、行开展感恩教育,唤起盲生感恩意识,在感恩教育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认同、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认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热爱和认同,通过教育使盲生在思想上更加牢固"三个离不开"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自觉产生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实践创新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学校以德育处为核心、以团队和班级为主体,充分发挥团队、班级的先锋引领作用,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一反两讲》、《新疆三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电子屏幕、宣传板报、校园广播和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努力营造校园主题教育宣传氛围;通过《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赴北京交流会、组织开展《一反两讲》专题讲座、宣讲、手抄报比赛、开展《新疆三史》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组织观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参观故宫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召开主题教育班会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同学们由感所悟对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认识更加清晰,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四个认同"认识更加透彻,"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牢固。

民族团结不仅要教育,更要在实践中去体验。团结是建立在相互交流、相互接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接触,才能认识、才能有交流、才能有感情、才能相互离不开。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努力为盲生搭建交流沟通平台,积极开展与兄弟学校的共建联谊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加强校校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帮助。针对少数民族盲生汉语问题,学校采取混合编班、混合住宿,创建友好班级、友好宿舍、开展民汉盲生"手拉手、结对子"、向民族同学学维语、向汉族同学学汉语等实践创新活动,以共庆元旦、古尔邦节、民族团结教育月等各种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促学鼓励少数民族盲生说汉语,在同学们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相互进步下,大家彼此加强了沟通,少数民族盲生的汉语水平也极大地得锻炼和提高,民族团结教育也由外在行为内化为同学们具体的行动。维吾尔族同学买买提说:手拉手我们共同进步,心连心我们患难与共。哈萨克族同学木哈迪斯说:在盲校这个大家庭里我感到无比温暖,大家就是一家人。

3、真情相助、家校配合,共同努力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盲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及少数民族宗教风俗的原因,时常影响盲生的学习和学校正常的工作,为发挥教育的育人、引领作用,全体教职员工身体力行从点滴小事做起,关心帮助盲生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人生观,形成家校合力,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木拉提同学是一名汉族弃婴,被善良的以卖烤肉为生的维吾尔族夫妇收养,维族父母视孩子为己生,给他温暖的家。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长期治病,家里积蓄花光面对走投无路的妈妈,学校无条件的接收木拉提入学,在了解到木拉提十五岁的姐姐因家境贫困辍学在家,学校又决定免费让其姐姐古扎努儿就读盲校的职业中专。学校的真情感动着维吾尔族妈妈,维吾尔族妈妈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影响着全体师生。

为培养少数民族盲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成长为社会主义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专门成立家长学校,通过集中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方式,重点对家长开展民族政策、和中学生十不准以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宣传,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浅显易懂的语言教育家长懂得"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懂得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明白宗教不得干涉教育、不得强迫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实质意义,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是全体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懂得"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教育少数民族盲生正确处理好宗教与民族、与教育的关系,脱离宗教思想的干扰和束缚,努力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扎实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真实本领,将个人的幸福、理想,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多途径实施、正确教育引导、形成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三、民族团结教育途径研究取得的成效

如今民族盲生个个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汉族盲生会说简单的维语、哈语,盲生彼此之间已成为好兄弟好姊妹,相亲相爱、团结友爱、互相离不开的亲切更加浓厚,毫不动摇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更加牢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基础更加坚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建美好家园的氛围更加浓厚。学校多次被评为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荣获民族团结进步奖、多人被评为市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盲生的民族团结政治小论文荣获自治区级奖项、回族盲生马丽同学荣获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第二届"感动天山区好少年"之"乐观向上好少年"称号、庆祝第三十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我校配乐诗朗诵《青春中国》荣获市教育系统二等奖、民族团结教育板报展览荣获市级一等奖、哈族毕业生加拿提同学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购置盲板,赠送母校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感恩回报母校的教育和培养之情。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团结;语文元素;课堂教学;学科交叉

由56个民族形成的“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集中体现。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因此,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中断。

但在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即认为这只是德育课教师的任务,不在其他教师的教学范畴。其实不然,每个学科的任课教师都有义务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去,同时,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也未必一定要交给德育课教师完成。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担当着重要的使命。作为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课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经过研究实验,我们发现两者还是有学科交叉点的。语文教师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或许会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事实证明,民族团结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确实能让课堂变成设计“新”、教学“美”的充满智慧的课堂。下面,我以实际教学为例谈谈民族团结教育课中语文元素的运用。

一、智慧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语文教师因为自身对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欠缺,造成对民族问题不熟悉、不敏感、不敢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前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本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搭设合理的认知台阶,采用恰当的互动方式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引导学生借助美文美景了解民族团结的故事,深刻体会民族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知识目标和以旅游专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目标。

二、智慧的课堂需要师生课前充分的准备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基于此,我在授课时,设置的能力目标中有一项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特色,明确三个“离不开”思想。可是这么多,这么复杂的民族知识,应该怎么指导学生去搜集、处理呢?举例说明:我在讲授《民族团结一家亲》一课时,选取了三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让学生以民族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去搜集相关民族的资料。

这样的做法,明细了任务,明确了方向,为课堂上的活动展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外,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做足课外知识的吸收,还要作为指导者为学生设计清晰的交流汇报程序及环节,同时协助学生做好交流汇报时的课件。只有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师生才能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样才是智慧的课堂。不过要达到如鱼得水、挥洒自如的境界,并非一日之功,还需日后教师的不断琢磨与积累。

三、智慧的课堂需要唤起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不是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甚至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单纯的文本讲解似乎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会让教师有山穷水尽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主动体验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展示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交流汇报,如:古诗诵读、散文朗诵、故事讲述、歌曲演唱、视频赏析……我还曾充分调动汶川地震后来我校学习、生活的藏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班级关怀的同时,把他们感恩的心声通过与我共同创作的诗歌《我和你》《只在那一瞬》传达给同学们。

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并具备了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为将来成为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稳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智慧的课堂需要有服务于专业技能的意识

在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有三种传统的观念,即“三重三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升学,轻就业”。现今,应该扭转这种局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课应该始终如一地为专业课服务。就拿旅游专业的学生为例,为了锻炼他们的导游职业技能,我有意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让学生在吸收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训练其职业技能。譬如,让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著名景点进行模拟导游讲解,这对其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

五、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凝练、有序的语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面对这种状况,语文教师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语文学者程少堂曾认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课堂营造不同的氛围。如果课堂上能弥漫一种独特的美感,那么教师会教得神采飞扬,学生会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上就会出现预期的效果。我在教授民族团结教育课时发挥了自己语言缜密有序、凝练优美的特点,并结合相关语文知识为整堂课穿针引线。

譬如,在实际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我由《诗经》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引出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团结精神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拓展迁移环节,我对《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进行了新解,并结合同志在2009年2月出访英国时在剑桥大学的演讲来强调中国的“和”文化:“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理念,使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重要的民族团结知识,更于“无声处”获得了审美享受,拥有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总之,把语文元素运用到民族团结教育中是希望通过别样的解读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于山穷水尽处,别开生面。希望通过这种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民族团结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中。让学生学会不是盲目追随,也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学习。带领学生从单一的文本中突围出来,站在民族团结问题的制高点上,对文本进行全景式鸟瞰,让语文元素弥漫于民族团结教育课堂,让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在文化中,不断生成和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涵,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道德家园,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程少堂.程少堂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赵中建,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转型振兴 不可替代 民族团结进步

1984年,阜新人民广播电台设立蒙语部,在1287频率上开设蒙古语节目。蒙古语广播经过10年的发展,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成为了辽宁省唯一一家用少数民族语言播出的广播电台。

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和支持下,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紧跟时代步伐,开拓进取,不断发展。三十余年来,阜新蒙古语广播始终秉承着创新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宗旨,立足广大蒙古族群体,宣传报道阜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展现民族乡镇的风采,展示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深受蒙古族人民群众的喜爱,发挥着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广播的特殊作用。现节目设有新闻、专题、文艺、连心桥、乌力格尔、民族大家庭等十余个栏目,是集广播、电视、网络为一体的宣传媒体。

阜新是一座资源型城市,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阜新陷入资源枯竭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2001年,国务院把阜新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于是,阜新市开始了艰难而卓有成效的经济转型,这也为蒙古语广播的新闻宣传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立台”的理念,为转型振兴鼓与呼

阜新开办蒙古语广播,第一要务就是将阜新声音通过蒙古贞语言传播到千家万户。蒙语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大局,服务于大局。在转型初期,牢牢抓住转型振兴这一主旋律,大力宣传转型以来取得的成果,坚定了人民群众转型发展的信心,鼓舞了人民群众锐意进取的决心。目前,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阜新也与全国一样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对此,作为蒙古语广播编辑、记者积极深入一线,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播发了大量的宣传报道稿件。特别是在实现稳增长、保发展,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做好转型振兴工作的重要时期,蒙语台及时宣传报道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并在新闻节目中开设《稳增长,保发展》专题,采访报道了各个县区、各个部门贯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的动态消息,还配发了多篇评论,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提升了舆论引导能力。同时,根据蒙古语广播实际,报道了民族地区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及民族企业的发展情况。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深入学习教育精神,并对有关活动进行了及时采访报道。在推进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的宣传报道方面,在节目中开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专栏,连续报道了民族乡镇、村屯的精品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如:采访报道了佛寺镇查干哈达村发展3000亩林果基地、沙拉镇哈巴气村发展油桃、大巴镇车新村发展冷棚葡萄等新闻。在抓好党建工作,“双拥”工作等方面在节目中开设《基层党建风采录》和《双拥风景线》专题。同时结合节庆日,对民族学校、民族单位举办的活动进行了针对性的报道,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长期的采访报道过程中,蒙语台时刻关注阜新内外的动态信息,以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积极深入一线,坚持“走、转、改”,用蒙古族老百姓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着民族广播的特殊作用。

二、打造品牌栏目,不断增强电台的社会影响力,为转型振兴营造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

突出个性,兼顾共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是当今媒体创新和寻求更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2004年,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开设了《连心桥》节目。这是一档与听众连线互动的直播节目,每天播出85分钟。通过打造这一品牌栏目,提高了蒙语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增强了社会效益。

自《连心桥》节目开播以来,广大的蒙古族群众积极踊跃参与,听众多达百万余人。据统计,10多年来,打进《连心桥》栏目直播间的电话近20余万次,播放歌曲超过10万首。收到听众赠送的锦旗29面,赞扬《连心桥》节目的诗歌近500余首、信件200余封、电话近1000多次。节目的开办加强了蒙古贞地区与各地的文化融合,也促进了蒙古贞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蒙语台担当媒体责任,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对困难户进行献爱心活动,为家庭不和睦的夫妻做思想工作,通过无线电波用真诚之心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连心桥》节目也成为了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的优秀品牌栏目,深受广大蒙古族群众的喜爱。

三、把握民族团结进步这一永恒主题,助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为转型振兴夯实社会和谐基础

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基石,现今,在转型振兴的发展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蒙古语广播电视宣传事业是党和国家的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蒙语台通过宣传报道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增强蒙古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光彩》专题,宣传报道了陶淑霞、包玉明、郑艳华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以及阜蒙县佛寺镇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中国人民银行阜新支行支持民族地区民族企业的发展等事迹。树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标杆,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统一。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蒙语台与民族乡镇共同策划、编排“庆七一”文艺演出;以哈达户稍蒙古族学校为基层党建工作试点,开展了助学捐赠活动。在《连心桥》开播十周年之际,在新邱区长营子镇小七家子村举办周年庆活动等等。

2008年,蒙东盟市东北三省蒙古语广播之间成立了协作体,进行新闻稿件的交流,这加强了蒙古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近了感情。2015年5月,蒙语台在民族乡镇评选出4位评播员,对蒙语台的节目进行监督、评价,并给予意见和建议,拉近了蒙语台和听众的距离,增强了蒙语台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四、把握时代脉搏,大力传承和弘扬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转型振兴培育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与灵魂,是推动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转型振兴发展时期的一项历史任务。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通过本民族的语言和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将蒙古族的优秀文化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对于增强蒙古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传承和弘扬蒙古族文化,在转型振兴时期培育和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阜新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发掘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先后有乌力格尔、蒙古贞短调民歌等几项蒙古族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承担着传播文明和创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在推进蒙古族文化事业大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加强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为转型振兴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通过创新传播手段,拓宽传播渠道,丰富节目的内容,加快传播速度,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加强与受众的互动等方式,增强节目的贴近性、可听性,使蒙语台在新常态、新发展中永葆年轻。

2007年9月,蒙语台开办了东北蒙语网,将节目上传到该网站上,利用新兴媒体扩大了宣传面;2012年1月,阜新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教育频道开辟了《满都呼蒙古贞》蒙古语电视栏目,节目内容有新闻、专题、蒙古语会话、蒙古语歌曲等。节目还上传至优酷网,年点击率达几万余次;2015年,辽宁地区第一部蒙古贞方言配音动画片《正义小兔警》配音工作圆满完成;同年8月,《满都呼蒙古贞》节目在阜新广播电视台微信平台上线,这为观众朋友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强化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监督。以上这些也说明了在转型振兴的新的历史环境中,蒙语台正在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

阜新转型振兴是阜新发展的需要。在进入新常态,促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作为蒙古族地区的主流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广阔的视角,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其多彩的风格、独特的魅力不断受到广大听众的拥护和赞扬,成为了蒙古族群众的良师益友。因此,在转型振兴中,阜新蒙古语广播电台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5篇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人民利益不容侵害。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出于什么动机,任何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何种方式从事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都必将会受到依法处理,严厉打击。对于那些胆敢以身试法、搞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分子,我们的政府将会严惩不贷,绝不手软。这几起暴力恐怖犯罪案件的发生,再次告诉我们同境内外“”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和复杂的。

面对这一组组数字,面对暴力制造的又一场血案,我的心中除了愤慨,便是久久难抑的悲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就在西域设置都护府,自那时起,新疆就正式纳入中华版图,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加大了"西化"和"分化"的力度,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又逐渐活跃起来,他们大肆在意识形态领域散布和鼓吹泛伊斯兰主义,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进行所谓的"圣战"、"反汉排汉"、""、"建立东突劂斯坦国"等民族仇视言论和制定分裂主义政治纲领宣传活动,并且撰写反动文章,诗歌,举办地下讲经学经活动,播放反动音像制品,传阅反动书刊,频频地制造暴力恐怖事件,滥杀爱国宗教人士和广大干部群众,制造宗教狂热。分裂分子的所作所为其目的就是要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向各族人民灌输分裂思想,同我们争夺广大人民群众,就是要消弱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就是要利用宗教分裂主义思想干涉破坏司法、教育、婚姻、破坏安定团结,最终达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将新疆分裂出去,建立"东突劂斯坦国"。西方与国内外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绝人寰的暴力恐怖事件,却还满嘴的“民主、自由”,他们是国家的罪人,是历史的罪人,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二千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为了祖国这块热土的繁荣和昌盛,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贡献了聪明才智,各民族兄弟不但互帮互助,而且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的意识和理念是我国各族人民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强大力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5000年历史沉淀的文明基石,960万平方公里的共同家园维系着56个民族共同的心愿,那就是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风雨同舟,必将战胜任何艰难困苦,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喀什、和田、阿克苏的暴力恐怖事件只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的恶毒行径,他们的行为不会影响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和睦相处,喀什市、和田市、阿克苏市会在各族人民的团结、努力下,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在开展这场斗争中,要增强思想政治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坚决与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实施多层次的思想教育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彻底认识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丑恶本质,决不给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提供任何可乘之机。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6篇

2010年度,我校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团党委的要求,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发展。现将一年来学校的主要工作和廉政情况述职如下:

一、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班子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党支部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党员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反腐倡廉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次学校的重大决策,都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于学校坚持透明的学校管理机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使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发展相适应,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坚持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落实每两周一小时的集中政治学习,还定时不定时地组织教职工以教研组等分组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全校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到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是振兴学校的具体体现。同时,深入开展 “师德师风大讨论”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教师自觉地用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学校还从考核机制上加强了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力度。

三、领导学校日常管理,各项工作得到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学校建设管理、修改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起导航作用,按计划行事,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高效地开展,也使学风、教风、作风乃至整个校风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优化。今年六年级的语文成绩为全团第一,有三名学生考入新疆疆内初中班,社会上有了较好的声誉。

双语教学取得了双成效,民族班双语教学已推行到三年级,双语培训回来的马丁老师,沙依拉老师和热斯汗老师在班里可以用汉语上课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学生汉语口语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汉族班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学哈萨克语,推行双语教学不但提高了师生双语水平,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民族团结。

四、加强宣传思想教育,促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

2010年,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学期初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新学年倡议书,开展了“加强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争当文明礼仪小标兵”演讲活动、“文明骑车”活动、“讲诚信作文“比赛、“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民汉学生“手拉手”活动、“庆国庆60年、歌颂祖国诗歌演唱”活动、“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7.5”期间开展的“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向民族团结的模范学习”活动和“祖国发展我成长民族团结一家亲”国旗下讲话活动,对加强民族团结,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看到了特色、得到了实惠

根据团里《关于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五个一”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组织开展了一次专题片播放活动,使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受到了教育,使支部的战斗力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围绕学习先进,树立了一个先进典型人物。组织教职员工向陈柱平、钟伟良、毛文国同志学习活动的同时,向身边的人张副校长学习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当中出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围绕教育教学,组织了一次七课一反思活动。即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和反思。老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围绕师德建设,召开了一次师德经验交流会,每位教师都写出了一篇有价值的师德方面的论文,其中选出了3名优秀论文进行大会宣讲,教师得到了一次师德教育。围绕德育教育,号召师生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好事。教职员工做好事有38件,有给学生资助生活费的的,也有给学生送衣服鞋子和文具的,也有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学生做好事有200件,不但使广大师生得到了教育,也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六、很抓学校的安全工作,各项工作得到了保证

成立了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与责任,层层签订了安全卫生目标责任书,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了校园安全零报告制与责任追究制。一年来,多次召开安全主题会议,多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和安全检查,加强综合治理,为建设一个平安、卫生、和谐的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领导坚持日常工作巡查制度,每天由一名领导对全校各个部位的安全进行检查监控,已经成为制度,有隐患及时得到了解决和排除,值班领导在学校食堂、餐厅、宿舍、锅炉房、教学区等各个地方和学生吃饭、上课、晚自习、睡觉等各个环节都要检查指导和帮助工作,同时抓好食品卫生及食堂辖区环境卫生,确保整洁卫生的环境,保证了工作正常开展和安全工作的落实。

七、工作特点有四点,主要不足有一点

总结2010年的工作,要说好的经验或特点,那就有四点:一是推行双语教学不但提高了师生双语水平,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民族团结。二是树立典型任务从身边的人学习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坚持领导巡查制度保证了学校安全,四是党员“三带头”活动促使党员在自己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关心帮助学生和困难教职员工促进工作,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人人关心每个学生进步成长的良好氛围,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德育 工作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有力的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这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从总体上看,这些年,学校在抓德育教学、实践、主题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毋庸置疑,面对新形势,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还面临着严重挑战。本人就结合自己多年来担任农村中学班主任期间。开展的一些德育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措施与各位同仁交流互相学习,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农村中学学生情况概述及存在的客观问题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首先,由于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偏远农村中学,虽然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但相对来说农村信息较闭塞,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不适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需求。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前很多父母都外出务工,一些学生也跟随父母外出务工,由于农牧区学生家长缺少文化知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无法得到家长和孩子的认可,所以造成对孩子极大的性格影响,导致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以我个人看来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

1、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正常学习任务。我们的学生很少有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刊物,自愿做课外练习的,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2、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给老师起绰号。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二、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要求出发,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尤其对处在反渗透斗争前沿的边疆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校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就出生于乌恰乡,他的塑像就坐落于我们乌恰乡中学,我校充分利用这一优越的历史条件,经常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宣传科学理论、倡导科学精神、手拉手联谊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活动。并通过主题班会、团课、国旗下的演讲、班级板报、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红歌比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文化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功能,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在全社会树立和倡导正气,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我校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宝贵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和新疆三史教育,引导他们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胜利,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新疆和平解放以来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可以体现在一些活动上,通过团委建立联系或聘请校外辅导员,组织更多的学生所喜闻乐见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共财产、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提高思想品德的觉悟。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生中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在青少年中进行民族常识、民族政策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在中学生中加强民族常识教育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在中学生中加强民族常识教育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民族常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民族常识教育活动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对开展德育工作的建议

1、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儿童,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尽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农村中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2、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形成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文化氛围。学校良好的文化理念,对师生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容易产生以此为荣,团结奋发的激情。

3、作为班主任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我采取了许多形式,对此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效果。要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我们很多师生都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门课堂学科来看待,对学生的教育也仅是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说教式教育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性格品质的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8篇

一、抓好主题教育宣传,深刻理解活动内涵

1、进行学习宣传教育活动。4月14日至16日,市教育局组织了对承担主题教育活动任务的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宣讲骨干等70多人通过远程直播课堂的形式参加了培训,参培人员完成了学习笔记、撰写了心得体会,并进行了学习内容测试。5月17日组织了70名教师参加了州级骨干班主任培训,市一中、市三小、九运街中学还特邀外地专家进行讲课,进一步提高了班主任工作水平。5月24日昌吉州关工委讲师团赴各学校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宣讲,深受大家好评。各学校于4月底完成了对本校师生的宣讲工作,并上报优秀宣讲材料,校园宣讲覆盖面达100%。

2、营造宣传教育氛围。能通过面对面宣讲、学习讨论以及张贴宣传教育标语、宣传教育挂图、制作版面、办阅报栏等形式,在《阜康教育信息》中设置固定栏目,各学校积极创办信息简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5月15日组织了10名通讯员参加了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新闻信息工作培训班,加强了通讯员队伍建设。

3、开展选树典型学习先进活动。广泛宣传当代领袖人物、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及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组织各族教职工学习“双百”人物先进事迹,“远学阿里木、近学道德模范”,开展阿里木精神大家谈征文活动。在教育系统进行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评选,树立各学校先进榜样。

二、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突出活动主题

1、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落实每天升降国旗制度,使每个青少年都学会唱国歌,准确理解国旗、国歌、国徽对祖国的象征意义。各学校所有教室内、教学楼醒目处都悬挂中国国旗、张贴中国地图。开展诵读红色经典诗文、学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等活动。发挥市一小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师生参观访问,市一小专门开辟了45平方米的“红色书屋”, 为学生阅读 “红色书籍”提供了便利。合理安排假期德育作业,认真开展了“十个一”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2、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疆地方史教育。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委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集中开展共产党“三史”和新疆“三史”以及教育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收看大型党史文献纪录片《中国共产党历史》,开展了建党九十周年研究征文和新疆“三史”理论研讨征集活动,评选出5篇优秀征文上报市委宣传部,加深干部师生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区情的认识。

3、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案例评选及征文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中开展主题教育实例征集活动,甄选出4篇征文参加市级比赛。组织全市小学生参加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作文竞赛活动。从1000余篇征文中选出了200篇优秀作品参加自治区主题作文竞赛,我市有84篇作文获自治区级一等奖,51名教师获指导奖。市职业中专开展“成长的历程”征文演讲比赛,市一中在自治区“爱祖国、爱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历史知识竞赛中的60余名学生获奖。5月份在学生中开展了 “我爱我的祖国 我们是一家人”书信征文活动,有50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书信文化活动帮助学生达到热爱祖国、学会感恩、增进友谊、加强沟通。

三、坚持不懈的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深化活动主题

1、积极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统一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

2、开展民族团结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话说民族团结故事》等书籍,开展颂读《新疆新童谣》、学唱《家在阜康》原创歌曲普及等活动。

3、加大“双语”教学工作力度。广泛开展了民汉学校、民汉班级、民汉师生间的“手拉手”联谊、帮扶及支教助教活动,按照民汉教师“同室办公、同桌备课、同堂听课、同步教研、同时培训”的要求,着力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如城关中心校将本校汉语骨干教师配备到双语班授课;市三小定期对双语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措施;上户沟学校在起始年级新生报到时进行汉语水平测试,根据其汉语水平进行分班;市三中开展了双语教师观摩课及少数民族教师朗诵比赛。

5、认真开展自治区第29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增进“四个认同”为目标,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手段、方式,在教育系统开展了民族团结教案、原创歌曲、校本教材的评选活动,促进各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五、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形成了 “一校一策”的具有鲜明特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各功能区的文化布置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教育性和知识性,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不断完善了办公室文化 、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等,抓内涵、重实践、显特色。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美德。教师能教育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营养,学习《弟子规》、《孝经》诸子百家等国学经典,规范学生言行。今年年初教育局安排了1人参加了区级中华传统文化培训,市三小安排了1人参加了部级中华传统文化培训,并编印了《我爱诵读》校本课程,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使师生产生认同感,并渗透在学校各种文化载体及师生的行为中。

3、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拓展廉洁建设教育阵地。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专各有廉洁教育重点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受到廉洁教育。5月11日九运街中学、市一小、市厦门实验小学、市三小接受了州教育局德育示范校、廉洁文化示范校的验收。

4、做好学校文化定位工作。根据市委宣传部《关于做好我市各部门、行业文化定位工作的通知》精神,教育局要求各学校通过广泛发动、引导参与、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梳理、提炼、确定本校能起到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的文化定位的内容。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各学校组织开展了“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4月19在全市教育系统进行了团体操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加强“传统加特长”和“三团一队”建设,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上好体育课,开展好大课间活动。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接种证登记和晨午检、消毒等制度,切实保障校园的和谐稳定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各学校在本学期开学典礼上对学习努力、文明守纪、助人为乐、进步明显等方面的学生大力表彰,弘扬正气。今年有6个班级被评为州级先进班集体,39名学生被评为州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开展“五心”教育,争做“中华民族好少年”活动。“五心”教育具体内容有: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热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开展才能展示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此项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形成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并将此活动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点,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

3、举办了“童心向党”系列活动。4月27日,全市有九所学校的小学生参加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大赛活动。此次大赛以“弘扬时代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 争当四好少年”为主题,分为“唱红歌—热爱祖国热爱党、读经典—传承文化经典 弘扬时代精神、讲故事—我的家乡在新疆 每天都有新变化”三项内容,市三小获优胜奖并代表我市参加州、区级比赛。5月12日教育局举办了教师参与的“我身边的变化”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爱党爱祖国爱家乡”诗歌朗读比赛,从中选拔了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市一小教师马燕获市级演讲比赛三等奖。

七、关注民生,体现教育公平,激发了各族师生感恩情感。

1、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幼儿入园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高中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与山西职业教育的合作力度。完善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度,建立区域内城乡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加强了薄弱学校和中心城镇学校建设及市区中小学的规划,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差距。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今年将陆续完成天龙小学实验楼、上户沟中心校宿舍楼、上户沟“双语”幼儿园教室、城关幼儿园(又名第二幼儿园)教学楼、市电教教研中心教学楼、九运街中学食宿楼、天龙小学食宿楼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山西援阜教育工作,积极对接援阜项目以及教师支教和学生培养深造工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3、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县级市“两免一补”的全覆盖,对学生进行乘车补助和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为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发放补助,积极落实市 财政为市职业中专阜康户籍学生的补助政策。今年建立并完善了普通高中助学金制度,5月23日87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20__年秋季国家助学金65.78万元,国家助学金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体现了对贫困学生的关爱。

4、积极采取措施体现教育公平。对初中新生实行统一均衡编班,今年我市在完善深化中考改革的基础上将继续对乡镇薄弱中学予以倾斜,并分配不低于计划内2%的指标,按自主招生进行统一录取,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及甘肃移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实行“阳光体考”,采取老经验、新办法四项措施加强对中考体育考试监督工作,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招生考试环境。

5、打造平安校园,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了学校的技防、人防、物防水平。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认真研究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工作。聘请了党风行风义务监督员,加强了对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热心接待来访群众,认真调查、核实、答复转办信件,切实搭建起联系群众的桥梁,为全市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6、扶贫帮困活动让学生倍感温暖。各学校均建立了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确保新学期开学没有一人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社会各界也纷纷向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市团委、少工委、志愿者协会为贫困生捐款3000元,市雪娃冷饮店张伟红夫妇为三中贫困生捐款4000元,城关中心校800名学生享受到了2.4万元的蜜儿餐营养品,滋泥泉子学校为本校患病学生捐款1万余元,关爱女孩、爱心捐助,让各族学生倍感温暖,激发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学校的情感。

八、针对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在推进工作上务求实效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共计8条,我们制定了整改措施,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形成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成果和指导性意见。第一、加强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第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增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岗位奉献教育;第三、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推进民族教育的发展;第四、继续完善维护学校稳定的长效机制;第五、关注民生,体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第五、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干部为民服务意识;第六、树立“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第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第八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中短期3条已于20__年12月整改完毕,长期5条正在积极整改中。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9篇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跳舞、写诗、画画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国庆活动的热烈,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难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学习收集资料。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五十”国庆大阅兵的录像)。

3、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天安门等祖国著名风光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录像。)

4、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坛,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五、活动设想

对于如何过国庆节,学生都比较熟悉,一般是家长利用长假带着外出游览或走亲访友,但国庆节的由来及对祖国的理解,是一年级小学生认知区域中的一个 “盲区”,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过生日”这一生活情境入手,以“我为祖国过生日”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说对国庆节的了解弄清学生的未知,针对学生的未知开展下面的教学,并播放相关录像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观看祖国风光录像知道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并在收集资料、观看十一庆典、“五十”庆典录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等活动中体验人们庆祝国庆节时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61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

三、活动日期:

20XX年10月1日

——

20XX年10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1、诗歌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感恩祖国”、“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班级选拔

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的祖国(或学校)”诗歌自创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选择3份优秀作品上交。文本稿送交顾静雅处,

电子稿件发送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10国庆节安排—感恩征文文件夹。

第二阶段:校级评比

语文组及大队部组织老师对征文进行评比,各年级评选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评委老师:陈思羽 高丹凤 任亚娟 吴旭娇 虞筱熹

第三阶段:校级展示

优秀习作展示:

(1)学生誊写获奖习作,进行展览;

(2)各班利用班队课欣赏同学们创作的诗歌。

(3)利用红领巾小广播朗读获奖诗作。

上交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1日

2、手抄报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以感恩祖国为主线,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自拟主题

参与对象:5——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手抄报创作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报道,积极了解国内外新闻,特别关注建国61周年以来,在民族团结上做出的努力。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2份优秀作品上交。

(2)在8K纸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写,自己画,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办出具有特色的小报,增强学生的美感,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上交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2日

3、格言征集大赛

参赛主题:“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4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格言”创作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5条格言上传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XX国庆节安排---感恩格言文件夹。

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2日

4、班队课安排

主题:“感恩祖国”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安排:

一年级聆听爱国故事(或观看视频)并进行爱国教育;

二年级学唱爱国歌曲并进行爱国教育;

三~六年级举行“我对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竞赛方式由年级或者班级自行安排,竞赛题目在网盘---大队部---20XX国庆节安排中已共享,请 班主任 老师提前下载。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给与加分,并纳入四好少年评比。

5、板报竞赛

参赛主题:“ 祖国妈妈,我爱您”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检查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中午 12:00

6、班队活动展示课。

主题:“感恩祖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展示年级:五年级

民族团结诗歌范文第10篇

2004年6月,学校在“民汉合校”后,召开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主题为“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携手共创二十三中学辉煌明天”。由此,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翻开了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针对“民汉合校”的实际,坚持“三个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的指导思想,提出“合校先合心”和“四个一”(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的管理理念,以此统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张德宏校长说,学校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深刻地认识到:既然是民汉合校,首先要“合校先合心”,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绝不能搞形式。

学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把建成“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人文环境和谐,社会各界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作为办学目标。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统一思想,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全校专任教师170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03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11名,自治区、市、校级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十教师、优秀青年教师63名。

民汉合校前,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学校自筹资金,创办了自治区第一个“宏志班”。民汉合校后,学校承办了国家“西部助学工程”民语“宏志班”。2007年,经自治区侨联引荐,由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提供资助,学校创办了新疆“珍珠班”。目前,学校有6个“宏志班” 、3个“珍珠班”,共有510名民汉“宏志班”、“珍珠班”学生。

“民汉合校”后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现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对外窗口学校。2010年5月31口,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领导的陪同下,1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到学校参观,学校向外界展示了“民汉合校”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民汉师生相互包容、尊重差异、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之情。

“民汉合校”后,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对学校的“民汉合校”工作都大加赞赏。学校的校风越来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一所党和政府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向往的学校、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华到学校调研时,高度评价二十三中学是“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民汉合校工作的一面旗帜”。

“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

“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新组建的民汉合校,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如果没有严格、科学、规范、合乎情理的管理制度,就会出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必定阻碍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校长张德宏说。

“民汉合校”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第二十三中学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立足长远,果断决策,提出了“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即“一个制度、一种管理、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以此统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学校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教职工认真讨论研究,制定了符合民汉合校特点的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

规范制度,科学决策,人性管理,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的纪律和法制观念。这些制度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校貌的形成,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根据“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按职能分工,各项工作均按制度管理。在教职工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都是一样要求,一视同仁,不搞平均,不搞特殊化、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在学校,职称评定等工作关乎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学校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始终坚持“业绩优先,兼顾资历”的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对民汉教职工均按照《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量化考核方案》,综合各处室的量化计分、本人述职、群众民意测评、职称评定领导小组测评、教学情况调查、业务考试成绩等,进行排名,并按排名顺序进行推荐。所有评聘程序和过程全部实行校务公开。同时加强聘后管理,建立了领导接待群众制度。

7年来,学校教师对评审程序全部公开、按量化后的总分排序进行职称评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没有一名教职工闹情绪、合校以来,学校监督委员会共计收到40多人的岗位职级聘定申诉报告,复议修订16人,上报聘用委员会讨论更改9人。

学校用一种制度管理,做到一视同仁。出现问题,只说是哪个学生、哪个班级的问题,绝不说是汉族学生、民族学生或是汉族班、民族班的问题,大家都是二十三中学的学生和班集体、由于没有搞特殊化,处理问题就简单易行,一切按照规定办,大家心服口服,没有怨言。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有效行使审议学校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权力。凡是学校重大决策,都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听取意见,最后形成决议。

经过7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学校制度管理的公信度和执行力明显提高,按制度管理、依制度办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已经形成,“四个一”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双语教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民汉合校’之初,作为家长,我们比较担心合校后,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下滑,影响孩子的发展、”学生家长李玉芳说,“而事实上,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合校后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大幅度提升,这让我们家长放心了”。

少数民族学生在熟练掌握和使用母语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党总支书记吐尔逊?肉孜说:“对此,我们绝不能有半点含糊甚至抵触”。

目前,学校11个“双语班”有563名学生,71名民语系教师。为了给双语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校制定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校本双语培训实施计划》,要求领导干部及党员带头讲普通话,各种会议交流发言一律使用普通话。同时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学校给民语系教师配备汉语系教学用书,给每位双语教师配备英电子词典。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用于双语教师培训的费用年均近22万元。按学科把民汉教研组合并,加强民汉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实行“三个结对”模式:一是师师结对,即民汉教师“互帮结对”,结对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1节,学期结束将教案木上交教研室备案、学校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民汉结对教师交流会。二是班班结对,即各类集体活动均采取民汉班级联谊的形式进行。三是生生结对,即民汉学生之间结成互帮互学对子,有计划,有交流,有总结。

学校要求,除民族语文科目外,其他学科民语系教师的教案、板书、论文等均用汉文书写,并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双语教师业务发展。每学期组织一次双语教师汇报展示课活动,教师使用普通话授课比例达到95%。有26名教师参与“乌鲁木齐地区民语系中小学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子课题―“中学生双语教学学习方式研究”,取得了7项成果。

除此之外,学校安排双语班每周上一节阅览课,阅读汉语书籍和资料;给双语班、宏志班、珍珠班购置了汉语工具书和学习资料。每学期开展普通话推月活动和民汉学生普通话演讲、诗歌朗诵比赛。不断提高民语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采取教师自主学习和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积极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还确立了以科研促发展的培养思路,培养教师养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实践”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论文已出版;有8项“研究性学习”成果获部级奖励,10项成果获自治区级奖励。学校先后荣获市级“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双语教学的推行,让学校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2010年高考中,双语班、汉语系班级、宏志班、珍珠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这是在乌鲁木齐市组织的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中,第二十三中学的学生艾迪非拉在演讲中引用的一句歌词,这句歌词真切地诊释了“血浓于水骨肉情,民族团结重千钧”的真谛。

“民汉师生都是二十三中这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都拥有平等的地位,要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要讲民族,就讲中华民族;要讲利益,就讲国家利益,就讲学校的整体利益、”吐尔逊?肉孜说。

坚持“三个离不开”、“三个在一起”的思想和“四个一”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全校民汉师生的认同。凡是学校的集体活动,如运动会上的各类集体项目、篮球赛、拔河比赛、播操比赛、大型团体操比赛。一年一度的以“爱国团结、和谐奋进”为主题的“一二?九”歌咏比赛等,都采用民汉班级联谊的形式进行。通过活动,加深了民汉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增进了团结和友谊,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提出了“三个一”的德育工作核心理念,即“一个伟大祖国、一个中华民族、一个公民意识”,紧紧围绕“三个一”开展德育工作。同时,学校不断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始终强调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稳定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二是始终强调全体民汉师生,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尊重,时刻牢记团结、稳定、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大家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张德宏校长表示,学校积极进行了两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一是积极探索针对青少年的新的民族团结教育方式,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积极探索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斗争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坚决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渗透和影响,筑牢思想防线,确保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把稳定工作作为统领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学校教育的渗透和影响牢牢占领社会主义教育阵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将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爱国主义教育等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把“一个理念―求学先做人”、“两个重点―教育学生爱国、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并提出“相互包容、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班主任寄语、教室美化、民族团结教育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都充分体现“爱国团结、和谐奋进”这一主题。

学校充分利用各类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法纪、文明礼貌、感恩社会、心理健康等系列常规教育;每学期都聘请校内外专家为全校师生进行形势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习有关党的民族政策、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师生中涌现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畅谈民汉合校以来学校的变化与发展。这一系列做法,增强了民汉师生的团结和友谊,真正使民汉师生亲如一家人,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为学校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赞美母亲的诗歌范文 下一篇:祖国颂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