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课本剧激活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19 06:22:29

怎样利用课本剧激活语文教学

摘要: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各有利因素,活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读文品字,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激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00-01

如何把握好课文的教学非常重要。尽管我在这一环节教学中以读中感悟,从问题入手,讲说结合,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对知识的运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如教学《登天都峰》一课,我首先通过角色朗读扫除生字障碍,抓段落重点体会:互相鼓励,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精神。回过头来我采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对文中的小女孩和老爷爷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要么照章朗读,要么说得断断续续,真让人心急,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可收效并不可佳。咋改进教法呢?我对自己的教法进行重新梳理,认为我的失败在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到位,只在面上而没有深入内部,仍是教师为主线,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牵引下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性训练,个性性训练,拓展性训练。这时,刚好我教学到了本册教材的第8课《我不能失信》。心想也就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改一改教法看行不行。于是,课前,我叫学生回家先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叫汇报预习情况,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孩子们汇报时把课文内容说得不算很完整,口述也不是很连贯,但通过汇报我了解到他们回家是否看书,是否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然后作适当的鼓励表扬。接着进一步激将:"刚才的汇报看出你们下去已对课文进行初步的了解,可是我觉得你们说的某些地方还不是很清楚,语言也不是很流利,是不是你们没把课文看仔细,进行研究,所以没说出来,还是咋的?请你们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这一环节的设置为的是唤起学生预习时的记忆,也给回家不看书的孩子一个弥补的机会。接着下一个环节是扫除生字障碍:分角色朗读。在对课文已有一些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举手很多,这时我故意抽那些识字差的学生来朗读,这样容易给我们出示易读错的字词或不会读的字词,及时扫清生字词障碍。"由于他们的积极参与,让我们发现了这些生字敌人,真感谢他们哦"。

1.课本剧的编排、表演能调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的积极性

参与活动的学生得先对"剧本"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钻研琢磨,真正领悟课文的主旨,才能把剧本编好、演好。所以课堂上只要说演课本剧,孩子们为了演好课本剧马上活跃起来,研读课文特认真、兴趣特浓,表现出要争着演好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去研读课文,提高学习内驱力。

2.课本剧从编排到表演,经历一个从"外化"到"内化",又由"内化"到"外化"的飞跃过程。

"外化"一方面指去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精神情感所在;又一方面指对课文的理解融合进自身的思想情感,又在课本剧中把这种认知和情感以一定的形式(动作、语言、神态等)表达出来。"内化"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或思想情感。从"外化"到"内化",再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对知识和能力的理解、掌握、发展、运用的过程。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促进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如学生对课文《给予树》的学习,看似学习掌握得已是很透彻,可就是说不清楚文章意义所在,我在课后练习中安排小组编演该课本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亲生体验主人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体验在爱意流动的节日——圣诞节,一个小女孩多么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内心活动,及实现愿望后的愉快,感激之情,这比教师一味的说教效果好。课本剧形式活泼,适应范围广,体现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

课本剧可以根据课文性质的不同编成小品、相声、戏剧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是整篇课文进行演编,也可以是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改编;可以形、声、色等俱全的"综合表演";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只做动作表演,或神态表演。或声音表演等"专样表演"。把课本剧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可以活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魅力。如教学《陶罐与铁罐》一课,对话较多,我采用相声形式表演。《狮子与鹿》一课趣味性浓,我采用戏剧表演。《开天地》一课中倒下一节描写得形象生动,我通过独白、表演、描绘三揉合,把学生带入到那如画卷般的场景中,让他们感受体验,以至后面的复述练习开展得绘声绘色,在活动中还引导了学生对这段内容的理解性记忆。

3.课本剧表演性强,符合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征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对表演类活动更为好奇,充满兴趣。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张扬个性培养的最佳时期。往往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张扬个性因不利的教法而被压抑后导致惰性,越到高年级就越不爱发言。课堂上组织学生参演课本剧,适应儿童的这一天性,为孩子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厚,课堂氛围会更轻松愉快。我在教学《好汉查理》一课时,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挑选角色。大伙都争着演美丽纯洁的杰西,没谁愿意演可恶的查理。为了演好角色,我挑选班上一个调皮活泼的男孩来演。这学生没有辜负我的希望,把查理的调皮、恶作剧、傲慢、无理演得惟妙惟肖,博得大家开怀大笑,到了下课,孩子们还争着要上台表演。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恰当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表演课本剧,活化课堂,塑造孩子的张扬个性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课本剧的表演还可以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平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打基础。

总之,课本剧的表演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很有潜在功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活化课堂,激发兴趣,适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的有效因素,发挥课本剧的独特优点,促进教学,使语文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得轻松、教得活跃,学得快乐、学得精益。"

上一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