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时政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9-19 02:13:27

新课改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时政教育的思考

摘要:时政教育有着的重要教育意义,强调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尤其重视时政教育,但是政治课教学在进行时政教育,呈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政课堂时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时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48―01

一、课堂教学中时政教育的意义

时政热点反映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最新动态,课堂教学是进行时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政治学科更加强调进行时政教育。“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精选部分,它的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时政教育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首先,时政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的培养。时政热点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去认识社会。但学校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时政教育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它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的要求并有的放矢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次,时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习惯。中学生还处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较低,不能很好地对时政现象加以全面的认识。他们在面对众多的社会现象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片面的看法。甚至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做出违法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采取适当的手段对学生通过时政教育的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去认识社会现状。

二、课堂教学时政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分析

时政教育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是适合新课对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要求。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时政教育。备课时需要正确甄选出有益的时政材料、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呈现并分析时政知识,充分挖掘出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时政内容,才能够真正达到运用时政教育的目的。因此时政教育在课堂中发挥积极意义是有条件的,仅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了时政热点问题是不够的,但是很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课堂中“有”时政内容,却忽视了对时政内容进行加工却没有真正达到时政教育的目的。有的教师仅仅是把最新颁布的政策措施放在课件上,至于国家为何要颁布及这政策对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却则很少涉及:有的教师对教学中所提到的时政材料的解释没有到位,甚至歪曲了时政材料的原意等。这些做法不能达到时政教育的教学目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实质。新课改要求增加教学贴近实际,特别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生活化,要想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就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到所学是对他们有用,才能够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并结合课堂教学目的,把握好时政材料的选择关。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味强调时政材料的“搬运”、这反映出教师没有正确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

第二。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很多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从教之后,他们的观念中有着传统教育的观念残余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他们会在“知识本位”教学观念的作用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传授。虽然新课改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了一个“扬弃”。也对教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但还是有很多的教师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最后,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大多以“教材为本”却没有从时政材料中去挖掘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这也反映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不高。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是其必备的专业素质,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本校现有资源等去遴选出发掘出有用的课程资源。中小学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钟启泉在论述“一纲多本”时曾经说过:“一线中小学教师终究是教材开发的主体,教师的理论视野及其实践智慧乃是影响“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时政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去选择切合教学的时政材料。

三、课堂教学中加强时政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时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思政教师要树立起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需要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兴趣和实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把学生当做“全人”而不仅仅是知识“接收器”。

其次,思政教师要提高对时政材料甄别能力,选择真正对教学有利的内容。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学中的时政知识的选择关键在教师,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创新能力,能够把接触到的各种时政信息进行创造性地“加工”。

最后,学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政治教师的职后培训。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学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也能够从外界给予教师发展提供支持。学校需要为教师研究教学工作提供支持,教育行政机构则需要为思政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让其认识到时政内容的运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提高时政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一纲多本:教育民主的诉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9,(04):6

上一篇:试论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 下一篇:以人为本加强高速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