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课堂环境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9 12:48:09

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课堂环境因素分析

所谓课堂环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种种能对学生施以影响的情境的总和。好的课堂环境是唤起学生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客观因素。课堂环境因素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主要有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

一、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构成课堂教学环境的物理因素多种多样,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物理环境,除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线强度和色调外,在课堂物理环境中的人文性环境因素中,着重谈一谈座位排列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可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从而判断是否体现出交往和对话的教育教学理念。下面是课堂情境中关于座位的一段描写:前排,在教师的眼皮下,你能自在得起来吗?小嘀咕、小动作,无遮无拦,“一览无余”,有的老师检查背诵,总爱从第一排开始,因此他们常常第一个得到实践机会。当然,前排学生多是小个子,如果不是,那肯定是班主任的重点控制对象。中间的座位是风水宝地,这里聚集了不少班上的消息灵通人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掀起一阵又一阵的热浪,引来全班目光。后排,这里人高出全班平均身高,班级的体育明星多半出自这里,不过也有犯了错误“发配”过去的。靠窗的座位相当于包厢,听课累了可以靠墙,好惬意。他们掌握窗户的开关,还“肩负”放风的重任,常以一句老师来了使人声鼎沸的教室顿时万籁俱寂,作用还真不小。

工作中,我曾对学生进行了座位位置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影响的调查,有2/3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影响,坐在前几排时想法如同前面的描写,这样怎能不好好学习呢?况且老师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前四排。而坐在后几排的学生则感觉天高皇帝远,老师顾及不到他们,则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说话,或睡觉,或做一些小动作等,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较容易受到课堂环境因素的影响。认为座位位置对自己的学习影响不大的学生则是从自身找原因,而非强调环境因素,这也反映出不同的学生在自控力及学习习惯上存在的差异。也有个别学生因视力问题,或愿意与投机的同学坐在一起而强调合适的座位。可见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

排座位在班级管理中也是一项让老师犯难的工作,尤其对于那些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座位安排不好会给班级及课堂管理带来很多难题。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环境,座位排列不能只考虑心理学、教育学依据。

在座位安排形式的选择和设计时,一方面教师应考虑具体的教学及目标,座位必须与活动的性质和需要相适应,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大多数教学情境的半永久性安排,为了满足个别需要及避免单调,还可灵活地转换。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教师应根据班级规模的大小和各种教学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座位排列方式,这项工作可能需要多次尝试和不断修正,要顾及男女性别、学生成绩、性格特征的搭配,要考虑到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和交往的全面性,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在所设计的教室中高效学习。

二、课堂心理环境因素

课堂心理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也是课堂管理更为重要的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课堂人际环境和课堂心理气氛。

关于课堂人际环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师生行为、整个课堂心理环境以及课堂教学效果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也是构成课堂人际环境的重要方面,有效的课堂管理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第二,注重学生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构成课堂人际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课堂行为、学生成绩以及社会性发展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交往失败是产生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同学中受到排斥的学生比其他学生的问题行为明显严重;第三,培养有效的学习集体。学习集体是学生课堂生活更微观、更具体的环境,不同的学习集体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成绩具有不同的影响。

课堂心理气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名中学生在谈到课堂环境时说:“我觉得比起课堂纪律来说,课堂氛围显得更为重要。在开心的环境里,我会觉得学习很愉快,学习效率也一定能提高。相反,如果我觉得这个教师很威严,我心情就会受到压抑,纪律再好也不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觉得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是现在很多学生的感受。我认为,教师对于调动和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至关重要,适时把握和调整课堂气氛表现出一个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驾驭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试想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性定型期望,教师的消极性管理方式、不当要求,教师的讽刺、挖苦或滥用惩罚等将会对学生、对课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课堂教学的课堂环境因素也许不只这些,需要与更多的同仁探讨。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优越性使其产生300年来经久不衰,成为各国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教学组织形式,仍需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原课程中的练习、提问、作业都需要赋予新的含义和形式,从课桌椅到课堂秩序,都需要重新设定。新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新的课堂环境将保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地实现,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教师将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使学生在教师新的关注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少儿舞蹈的多元化教学刍议 下一篇:案例教学在幼师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