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的多元化教学刍议

时间:2022-08-20 01:50:12

少儿舞蹈的多元化教学刍议

舞蹈是被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门类,同时它也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少儿舞蹈的动律更加欢快明朗,包含着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

舞蹈是全身心的活动,正确的舞蹈是呼吸、共鸣、意志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形象准确地表达等诸多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它们互相牵制,而又紧密联系。只有达到整体的协调一致,把各部分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最佳状态,才能使舞蹈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用身体语言传情达意之中,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如果在少儿舞蹈中,舞蹈者的部分身体活动或全身不能协调配合而使某一部分出现了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就要求教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把握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与舞蹈形象统一起来,渗透专业化的训练多元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少儿舞蹈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把握少儿舞蹈心理与生理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协同活动为物质基础的。少儿舞蹈教学要着眼于“松、通、意、情”这四个方面的培养,使少儿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及舞蹈技能形成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兴奋过程广泛扩散为特点。少儿学习要求迫切,强大的体内外感受冲动传入中枢神经之后,在大脑皮层内引起广泛的兴奋和抑制区。但由于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加之没有形成较好的舞蹈技能,跳舞时会表现出全身僵硬,整体不协调,动作不优美。这就要求教师从“松”字上下工夫,在课堂上通过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跳舞时有舒畅心情,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做到循循善诱,多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使学生逐步做到动作舒畅、优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与兴趣。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分化抑制(内部抑制)并逐渐发展确立分化。由于分化能力的加强,清除了多余的力量和错误的表现,舞蹈技能就能得到提高,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形体”方面注意互“通”。舞者的手势和动作在舞蹈表演中起着很重要的语言说明作用,甚至,有时完全看不到舞者的表情,单凭动作就完全可以表达舞蹈的内涵。这一点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可以根据少儿生理发育情况,在训练中逐步使学生理解、协调肢体的每个部分,并在舞蹈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使舞蹈动作越来越协调,学生的整体活动较轻松流畅,为向更高程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稳定自动化阶段。随着机体各系统活动的协调,引导学生在立“意”表“情”方面下工夫,这就要求注重少儿表演能力与意识的训练。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首先要注意“表情”。在平时训练中,要反复讲解训练的内容,特别是每段舞蹈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另外,相应地对“表情”要进行要求。“表”是外部表现,主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要启发孩子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鼓励孩子根据对舞蹈的理解去发挥;“情”是内在的感情,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舞蹈之中,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要由心而发地表现在动作中,使舞蹈达到“松、通、意、情”于一体的完美程度。

在这几个阶段,不仅要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向学生讲述最基本的练习技巧,更多的是通过一些难度较小、旋律优美、蕴情丰富的舞蹈作品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感觉”,即培养学生能够具体认识与感受的、并不复杂的训练状态与良好的心理状态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跳舞欲望,为学生今后顺利发展铺平道路。

二、强化音乐与舞蹈形象的统一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以情带动”这种方法运用于学生练习舞蹈,而且还要把它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过程。舞蹈教学训练中,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的老师在少儿舞蹈训练中喜欢采用一些儿童歌曲作为伴奏,觉得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儿童歌曲大多比较欢快,节奏比较单一,学生反而没有机会去掌握不同音乐中的不同节奏。因此,少儿舞蹈训练中反倒可以采用专业训练中常见的钢琴伴奏方式,因为,钢琴的伴奏曲灵活多变,节奏变化大,扩展了学生的接受面。

好的舞蹈训练应该具有艺术生命力,而不是枯燥、机械的练习,因此我们必须用音乐带动舞蹈。对于进行少儿舞蹈训练的学生来讲,光是单纯掌握舞蹈的动作还远远不够,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自觉地将舞蹈动作与舞蹈音乐完美结合。这样,就要求学生们必须理解音乐的内涵,学会理解、欣赏音乐,从而能够更深地理解动作,把动作融于音乐之中。

人体的运动和机能是受中枢神经支配的,因此,练习者应该是随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运动、变化。同时教授学生“用心跳”,学会用肢体表达感情,用情感带动动作,用音乐感染学生的内心并促进技艺的提高。在音乐的选择上,除在训练时采用钢琴伴奏曲外,也可以加入一些世界名曲,让学生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另一方面也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对孩子们气质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引进专业化基本形态训练

引进专业化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少儿舞蹈,对舞蹈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正规的、正确的、科学的舞蹈训练,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在训练中只有难度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差异。只要适当降低难度,教学对象就完全可以接受。现在所要改变的,只是传统的、业余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那些与专业舞蹈产生背离的教学方法,与真正的专业意义上的舞蹈接轨,从而使学生少走弯路,产生质的跨越。

“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古人的说法。可见形体美的基本形态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不论进行芭蕾舞训练、中国舞训练、蒙古舞训练还是民间舞训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本形态问题。

舞蹈的基本形态要求收腹、挺胸、抬头、沉肩和身体的上挺,其目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改变体形,纠正不良体态。但是,初学的孩子身体力度较差,各部位的控制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芭蕾舞的形体训练方法,这样,孩子既可以获得较为挺拔的体态,又可以避免因不得当的训练而造成的“矫枉过正”。

地面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上身的基本形态,把重点放在腿部,使学生的腿部肌肉拉长,增强腰腹的控制力,加大胯部的开度。在地面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控制力逐步增强,这时,就可以进行把杆上的芭蕾形体训练了。根据学生脚腕的开度,要求学生站小八字位或一位,收腹、沉肩、抬头,双眼平视正前方。学生掌握把上的形体要求时,可以进行一些芭蕾舞的简单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有擦地、蹲练习等。“擦地”是训练腿部的肌肉线条及爆发力;“蹲”是训练学生的膝盖的韧性和控制力,为地面的跳跃动作打基础。

这些专业化的训练可以避免目前在一些少儿舞蹈训练中存在的基本功少而浅,学生的基本形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通过舞蹈专业化的教学方法,把生理、心理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平衡、协调学生各部分的跳舞机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可以使学生尽快建立起协调的舞蹈形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效地帮助克服局部紧张和僵硬,达到“松、通、意、情”的境界;可以提高他们完整练习与表演的能力,拓宽了学生在舞蹈学习上的思路,为今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谈高等教育对人才资源的影响 下一篇: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课堂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