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揪出蛀堤之“蚁”

时间:2022-09-18 10:16:15

审计揪出蛀堤之“蚁”

那年11月,法院庄严宣判:A单位原会计B因贪污专项基金77余万元,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被告人会计B所得赃款继续追缴,退还给A单位。厚厚的一份审计档案,不仅记载着一位公职人员长期受党的培养教育,在金钱面前沦为阶下囚的蜕变过程,而且也记载着审计机关在改革开放和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执法,严肃查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的审计过程。

一、干部离任,审计受命

那年5月,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某审计局对A单位局长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基金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政策性很强。 某审计局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审计组。审计组接到任务后,认真开展审前调查,熟悉各项专项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掌握了解征收、管理及使用专项基金的全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充分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二、初步审计,尚属正常

审计人员在对其机关行政经费、公用经费财务收支情况的初步审计,未发现账面资金使用有明显异常,主要的问题只是有些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在翻看以前年度该局的审计档案后,发现以前年度有专项基金账账不符问题,而且现在还没有得到解决,该局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专项基金管理不甚规范的情况,心中不免产生疑问。难道是会计做账的问题?我们审计组对此进行了分析,确定把专项基金的收、存作为这次审计的重点。

三、发现疑点,紧抓不放

在确定了这次的审计重点后,我们审计组首先核对了A单位在财政局购领的2007年至2008年5月收款票据的数目及票据的号码。核查了收取专项基金的程序,详细地核对了收取专项基金的有关票据及存款情况。通过审计发现,该局收取专项基金时,是现金收取,开票人和收款人没有严格做到票款分离,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存在现金账和银行存款账不符,差额较大的问题,且发现该局由于人手不足,基金会计除了担任基金股业务员外,还兼任会计一职。所有交纳专项基金账户的财务票据的领发、库存、核销,都要经他之手,于是审计组专门找来该局的基金会计B了解情况,回答问题支支吾吾,对发现的收入不及时入账,现金账与银行存款账不符,且数额大等问题,该基金会计以“当天未及时入账及缴库,隔天或双休日后缴存”或“时间太久,一时想不起”来搪塞。我们审计组对此产生了很大疑问。迅速重点调取了基金收据进行逐笔勾对,查找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的问题。我们审计组成员为了详细的勾对收款票据加班加点连续几个晚上到12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审计工作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发现有28张票据及所收专项基金合计23.85万元未入A单位基金账。

根据审计的重大发现,审计组立即将情况向单位领导汇报,审计局领导和审计组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确定该基金会计存在重大的贪污专项基金的嫌疑,且数额较大,应立刻移送县检察院进行立案侦察。

四、重锤出击,揪出蛀堤之“蚁”

由于核查机制的缺失,会计B经手的一部分专项基金经常未能及时上缴进财政账户。就在这个时候,会计B开始挪用这些钱,用以购买高档衣服、高档礼品。到后来,为了能搞到现金,会计B干脆开始流动办公,携带发票亲自上门服务,一手交现金,一手开发票。检察机关根据审计提供的证据,迅速组成专案组,与审计联手内审外调发现,原来会计B经常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吃饭经常由其主动掏钱。由于出手十分阔绰,贪慕虚荣的他十分享受一群人喊他“大哥”、“B老大”,最终查出自2001年8月至2008年5月,该单位会计B利用其担任A单位业务员及会计的职务便利,收取粮食系统、林业系统、个体私营企业等90多个单位、个人的专项基金共77余万元,采取不入账方式予以侵吞。就这样,会计B因其作茧自缚,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通过该项目的审计,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敲响了警钟,促使该单位进一步完善专项基金的管理制度,堵塞专项基金的漏洞,以确保专项基金的安全完整;从而促进了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对经济犯罪的震慑作用。

(作者单位:赣州市审计局)

上一篇: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的因素 下一篇:AO系统采集速达5.8财务软件数据库数据方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