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煤化工要谨慎

时间:2022-09-18 02:15:06

发展煤化工要谨慎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石油化工产品消费大国。近几年来中国原油产量增长不大,2006年原油产量比2005年仅增长1.57%。而2006年中国原油加工量比2005年增长7.09%。为满足国内油品和石油化工发展的需要,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原油、油品和化工原材料。2006年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口额达到255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额的32%左右。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4%。因此,加快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减少我国对国际原油的依赖,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家能源的安全性。

我国是“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3%。根据《2004中国煤炭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中国探明可以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仅仅1886亿吨,另有3317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亿吨资源量。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多的国家,但人均占有量却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煤炭资源量仅占全球资源总量的10.3%,而美国煤炭资源量占全球资源总量的23%。虽然以煤为原料可以生产石油和液体燃料以及化工产品,可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但如果对直接可利用煤炭资源不能得到高效的利用,可能从长远看也会对国家的能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近几年,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快速上涨,我国出现了煤化工热。国内具有煤炭资源的省份和地区纷纷集资、引资或合资建设和开展大型煤化工、煤制油、煤基甲醇制烯烃、甲醇、二甲醚等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6月我国已有30多个煤化工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这些项目若能按计划全部建成投产,如果全部生产每年约消耗原煤2.5亿吨以上,其中仅油品生产每年耗煤量就将超过1.4亿吨。

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末出台了《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初稿)》。根据初步规划,2006―2020年我国煤化工总计投资将达到1万多亿元,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获得大发展;同时我国将在全国打造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如此大手笔我个人认为值得认真思考,应谨慎从事为好。因为煤化工产业具有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的特征,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对项目业主实力和社会依托条件要求较高。而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依托条件相对较差。但一些地方政府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受能力,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基地的苗头,这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煤化工要发展也应该发展,但切不能一哄而起。一定要在技术成熟可靠、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再稳步发展。因为,煤化工不仅对煤炭资源有要求,而且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技术、资金和社会资源配置条件等方面要求较高,现在煤化工的发展中还有很多不利因素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和解决,否则后患无穷。

一是煤化工项目能源利用率较低。煤用于发电,煤的能量利用率可以达到55%。以煤为原料,经气化生成合成气,然后生产甲醇,甲醇可以直接用作机动车燃料,也可从甲醇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很多化工产品,以及生产二甲醚来替代汽柴油作为发动机燃料。以煤为原料可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生成汽柴油。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根据生产工艺和装置规模不同,综合能耗为53.8―72GJ/t甲醇,而甲醇的热值为22.7GJ/t,煤的能量利用率只有32―42%,煤中所蕴含的能量有58―68%在转化过程中消耗掉。煤制油的能量利用率也不高,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局提供的热当量换算公式,石油与标准煤的热当量比为1∶1.4286,以此为依据进行测算,煤制油的单耗为3―5t煤/t油,采用直接法“煤制油”工艺,煤的热能利用率为47.6%,而间接法的利用率仅为28.6%,因此,我国在实施煤化工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如由国家发改委直接推动的300万t/a二甲醚及配套项目在内蒙古落户,项目由中煤能源、中石化等五大集团共同斥资210亿元投建,包括建设2000万t/a煤矿、420万t/a甲醇、300万t/a二甲醚。

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是国家第一个批建的煤制油项目,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次重大的科技探索,2004年8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2007年底建成投产,一期工程为3条生产线,产能为300万吨/年。2006年6月,总理视察正在建设的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施工现场时表示,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次重大的科技探索,要尊重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先行试点,不可一哄而起。因此,煤直接或间接液化制油国内还没有生产经验,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一般来说建设100万t/a煤制油,其投资在80―100亿元。

三是煤化工油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煤炭碳含量高、氢含量只有5%,将煤炭转化成车用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原油精炼工艺的7―10倍。目前,我国SO2排放量和CO2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其中90%的SO2的排放来自煤的使用,这是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长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必须考虑环境治理,这将会增加很大的外部成本。

四是水资源也是制约煤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煤制油”对水资源需求量极大,应该建立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对于一个年产3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每吨产品耗水在10吨左右,相当于三四十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中国是淡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尤其是西部和北部地区。但目前进行“煤制油”的山西、陕西、内蒙古都是中国最严重的缺水地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当前已经相当脆弱,再上马“煤制油”,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不仅生产用水量大,再加上生活区的配套建设,数十万人口的生活用水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在发展经济时一定要“量水而行”。

五是国际油价的变化和国内煤炭价格的变化将使煤制油生产成本变化莫测。国内出现煤化工热时正是国际油价高涨之时,但近一年来正在回落。而一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往往需要4―5年的时间来建设,一旦国际油价降至40―45美元/桶,必将给煤化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而且煤制油还面临国内煤炭价格波动的风险,近年来国内煤炭的井口价格已上涨到240元/吨以上,今后一段时间煤价还将持续上涨,这也给煤制油的成本增加了不确定性。

总之,发展煤化工尤其是发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烃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能把中国变成外国技术的试验基地。实际上目前世界上拥有煤制油技术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美国和南非。但真正有生产装置的只有南非,其他三国只限于研究、试验阶段,只将“煤制油”当作一种技术储备或是能源战略储备方式,而非以煤代油。如果中国一旦大举上马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项目,这些企业也将时刻面临着油价下跌、煤炭稀缺、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风险和压力。这也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不愿意在自己国家开展煤制油的根本原因。同时德国鲁奇公司开发的从甲醇制丙烯和美国UOP公司开发的从甲醇制乙烯和丙烯的技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的商业化生产装置,还正在建设中,因此,其技术是否成熟可靠还有待正在建设的两个项目的投产检验。

为此,建议国家支持发展甲醇汽油及醇醚燃料。如果能够正式列入国家替代能源目录中或甲醇制烯烃项目获得成功并有可能推广,那么2010年我国甲醇消费量将有很大增长。二甲醚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产品,目前已在一些地区替代民用燃料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比较适合我国能源结构的替代燃料,同时在替代柴油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

建议国家把节能降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以应对我国能源压力。如果各行各业都能采取强化节能、提高能效的政策,层层抓落实,那么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下降15―20%有可能实现。国家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而不是简单地依靠煤制油。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上一篇:山东、安徽化肥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 下一篇:用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制约盲目攀比GDP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