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09-18 10:43:28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即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一、如何抓好养成教育

1.抓氛围的创设和活动的开展

(1)明确全校师生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体,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建设者。

(2)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并参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真正深入到课堂当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组织学习,规范训练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开学的第一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金沙县小学生一日常规》等,让学生明白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3.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与家庭相结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电话访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使我们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养成教育必须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重点却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品格的培养。

4.榜样示范,率先垂范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

二、活动育人,自我体验

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学校有计划地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三、关于中小学养成教育的衔接

1.学习环境上的衔接

从小学升入中学,学生从一个原来非常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因此,初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的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消除陌生感,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积极融入新集体。

2.心理上的衔接

从小学到初中这一时期对于学生而言,其个性心理品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教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到了初中,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对于父母的劝说、教师的教育往往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初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做好学生的身心健康衔接。

3.管理上的衔接

小学阶段的管理基本上是教师全天跟班管理,教师把学生当作小孩子,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手地教。到了初中则不然,教师偏重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所以学生一时很不适应。这就需要初中教师采取一种既不同于小学,又不同于中学高年级的管理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自立的能力,学会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

4.教材上的衔接

学生一上初中,顿时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的科目多且内容也比较深。初一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通过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在知识的学习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确定好教材的起点和教学的切入点,切忌做成“夹生饭”。

5.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由于初中内容比小学内容明显加重,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以初中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加以渗透,切不可急于求成,破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型的逻辑思维,对小学的教学方法采取逐步扬弃的方式。

6.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方法有了很大变化,由过去一味在教师的督导下学习的被动过程变成自己思考探索的主动过程,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前后联系很密切,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较多,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要求较高。初中生需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复习巩固、独立作业、系统总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学完一段后及时归纳总结。

7.家长工作上的衔接

小学阶段家长对学生关心较多,教育方法简单,孩子也很单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中学,是大孩子了,学习的事不用管了。在孩子还没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能力又较差时,突然放手了。初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也懂得一些教育规律,使家庭教育提高一个新的层次,与学校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要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愿我们能够积极探索、同心同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一小学)

上一篇:个性阅读,独特品味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