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300例镇静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9-18 09:08:12

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300例镇静的临床体会

摘 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ICU呼吸机治疗患者的镇静效果,为危重患者镇静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ICU呼吸机治疗的患者300例,静注丙泊酚1.5mg/kg镇静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用量;根据不同镇静分级调整用量。分别记录Ramsay氏分级Ⅲ~Ⅵ级时的用药量及用药前后、苏醒时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和恶心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随镇静程度的加深而用药量增加,但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结论:丙泊酚能达到ICU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

关键词 重症监护 丙泊酚 呼吸机

丙泊酚为近年来新应用于临床的静脉,将其用于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观察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

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300例,为创伤或重症胰腺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均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者。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压力支持(6eraH20),吸入氧浓度40%。用药前清醒、烦躁、不能耐受机械通气。其中女120例,男180例,年龄48.5±13.7岁,体重68.5±13.6kg。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给药方法:均经中心静脉插管注药。先静注丙泊酚1.5mg/kg行镇静诱导,注药时间60秒,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0.5~4.0mg/(kg·小时),镇静持续时间24小时。镇静效果评估采用Ramsay氏分级标准分为6级:Ⅰ级,患者烦躁不安;Ⅱ级,安静合作,定向准确;Ⅲ级,仅对指令有反应;Ⅳ级,入睡,轻扣眉间反应敏捷;Ⅴ级,入睡,轻扣眉间反应迟钝;Ⅵ级,入睡,对刺激无反应。镇静诱导后先从小剂量持续静注每10分钟进行1次镇静分级评估,记录达到相应分级标准时的用药量,最后维持于镇静Ⅴ级至24小时停药,记录停药至完全苏醒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及恶心发生情况。

监测用床旁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用药前、达到各镇静分级标准时及苏醒时3个时点上述监测指标。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X±S)表示。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分析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均数的t检验,以P

结 果

患者经镇静诱导后都入睡。从初始剂量持续输注达到相应Ramsay氏分级标准后稳定1小时,然后加大剂量加深镇静到下一分级标准。因患者对呼吸机治疗耐受性差而需较深镇静,Ⅱ级不易区分,所以从镇静Ⅲ级开始记录。结果表明都能达到满意镇静效果,且苏醒过程平稳,患者无烦躁。

讨 论

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当婴幼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无效,呼吸减弱和痰多且稠,排痰困难,阻塞气道或发生肺不张,应考虑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呼吸机必须具备4个基本功能,即向肺充气、吸气向呼气转换,排出肺泡气以及呼气向吸气转换,依次循环往复。因此必须:①能提供输送气体的动力,代替人体呼吸肌的工作;②能产生一定的呼吸节律,包括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以代替人体呼吸中枢神经支配呼吸节律的功能;③能提供合适的潮气量(VT)或分钟通气量(MV),以满足呼吸代谢的需要;④供给的气体最好经过加温和湿化,代替人体鼻腔功能,并能供给高于大气中所含的O2量,以提高吸入O2浓度,改善氧合。动力源:可用压缩气体作动力(气动)或电机作为动力(电动)呼吸频率及吸呼比亦可利用气动气控、电动电控、气动电控等类型,呼与吸气时相互切换,常于吸气时于呼吸环路内达到预定压力后切换为呼气(定压型)或吸气时达到预定容量后切换为呼气(定容型),不过现代呼吸机都兼有以上两种形式。

ICU患者病情危重,有些需气管插管或切开行呼吸机治疗。但清醒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情绪紧张及烦躁不安。这不仅和呼吸机发生对抗使氧供受限,而且焦虑、烦躁造成的应激反应使患者氧耗增加并影响器官生理功能从而更加重缺氧。因此,为减轻患者与呼吸机的对抗,降低气道阻力,控制烦躁及焦虑,必须充分镇静。以往ICU镇静大多用巴比妥类、阿片类或地西泮[1]。但由于这些药物定时给药会导致镇静过度以及外周静脉用药时常出现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故已不再作为常规推荐用药。丙泊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起效迅速可靠,半衰期短,体内无蓄积。通过调节输注速度可维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的镇静深度并且苏醒快、彻底、后遗症少。丙泊酚的这些优点被推荐用于ICU患者的镇静Barrientos将丙泊酚用于ICU的长时间镇静的推荐剂量为丙泊酚1~6mg/(kg·小时)取得满意效果[2]。按Ramsay分级标准,Ⅱ~Ⅴ级为理想镇静状态。体会ICU患者行机械通气,苏醒状态下仍会感觉不适和恐惧,而维持在Ⅴ级较深水平的镇静,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提高机体氧供。要达到Ramsay Ⅴ级水平镇静的本文用药量:丙泊酚1.8±0.5mg/(kg·小时),与文献报告剂量类似。丙泊酚组苏醒后再入睡及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镇静药。这是因为丙泊酚具有半衰期短、代谢彻底的特点。丙泊酚还具有独特的抗呕吐作用,可能是拮抗中枢的多巴胺D2受体所致。已有报道将丙泊酚用于患者自控镇吐,治疗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并且取得较好疗效。ICU需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由于气管内吸痰及应用其他治疗药物发生恶心呕吐较常见而丙泊酚在镇静的同时减少了恶心呕吐的发生取得了双重功效。

总之,观察结果表明,丙泊酚用于ICU危重患者的镇静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可根据需要来选择用药使ICU患者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志勇,詹勇强,漆红,等.异丙酚对危重症病人的镇静作用.临床麻醉学杂志,1998,14(2):100-101.

2 倪文,于布为.ICU中成年患者静脉使用镇痛药和镇静药指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18(5):290-291.

上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100例临床... 下一篇:金水宝胶囊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