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打造“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18 08:28:29

有关打造“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的发展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如课堂的定位、核心理念等等,从生态课堂的角度来看,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围绕学习内容与学生生命的成长的有机整合与协调运动。应关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包括知识的基础、学习能力的基础、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下面结合实例说明自己对生态课堂的肤浅的理解。

一、体现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而在教学中,应该要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各种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案例1:《图形的旋转》的教学片断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全身运动操“转转你的脖子呀,扭扭你的腰,绕绕你的胳膊呀,踢踢你的腿;”

2. 电脑动画演示,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动画中不仅有平移运动,还有旋转运动,同时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具有旋转特征的生活实际例子,及课前的运动操,从而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

3. 向学生展示有关旋转的实例;

4. 教师演示:通过圆规的打开,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旋转;

5. 利用“旋转操”,学生水平伸直右臂

(1)绕肘关节逆时针旋转90°?绕肩关节逆时针旋转90°?

(2)绕肩关节逆时针旋转45°?绕肩关节逆时针旋转90°?

(3)绕肩关节逆时针旋转90°?绕肩关节顺时针旋转90°?

这里主要通过学生的感受来引出旋转的三个要素,也就是旋转的中心、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方向。

在图形的旋转的新课教学中,通过“旋转操”及圆规的打开过程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后归纳,最后提出要注意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旋转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感受出旋转的性质,让学生自然的对知识点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所以教学中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去思考,这个才是有效的生活化,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服务。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应从传统的“主讲”到生态课堂的“善喻”,即生态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而课堂上的问题意识、问题艺术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源头,因此所提问题是否适宜、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才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案例2:《有理数乘法》的教学片段

1.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诸如“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者低多少?”等有关水位上升或者下降的4个问题;

2. 教师就其中的一个问题讲解如何用正、负数来表示水位的上升与下降以及几天前和几天后、如何将水位的变化过程与结果进行数学化处理,如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12cm,可以记作(+4)×(+3)= +12,再提出问题:你能把其余的几个问题的水位变化过程与结果用等式表示出来吗?

3. 在讨论刚才的4个等式含义的基础上,提问: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写出表示1天后、2天后、1天前、2天前的水位变化式子吗?学生可以再次借助生活经验,得出结论;

4. 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得到的几个等式进行重新汇总,并填在表格中,在这里出现了一些对于学生感觉比较陌生的等式,如(-4)×(-2)=___,这时让学生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并且用文字语言来叙述这些陌生等式的意义;

5. 再由学生讨论问题: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在《有理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同时逐步把学生由生活实际中的水位问题引导转化到数学中的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再在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讨论活动中,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的归纳就很自然了。所以在课堂上应注重生活、还原生活,尽量给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创造积极情境,同时在这种状况下能得到充分的思考,充分让学生收获学习成功的快乐,并以此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回归,实现新的数学认识目标。

三、恰当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由原先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目的在于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好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于“两边及一角”存在着“两边及其夹角”、 “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这样两种不同的情况,虽然这两种看似很类似的条件,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前一个是真命题,而后一个是假命题。

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两种情况不能很好的理解,就会出现“边边角”的理解错误,但此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作出图形,寻找出对应的反例,就会减少学生发生错误的几率。

所以在问题的深化、拓展的地方,或者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充分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的层次,形成学生的特有认识,而通过这种种认识,形成每个学生所特有的学习特点,形成数学思维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下一篇:楚文化中凤鸟形象的艺术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