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慢旅游”的发展之路

时间:2022-09-18 06:30:01

浅析我国“慢旅游”的发展之路

【摘要】通过对慢旅游、慢生活概念的阐述,二者的关系,并以江浙地区为例分析我国“慢旅游”发展的现状,慢旅游发展出中存在的瓶颈,探讨了如何发展慢旅游的措施。

【关键词】慢旅游,慢生活,发展之路,江浙地区

一、“慢生活”“慢旅游”的理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居民在感受现代科技的便捷和丰富的城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节奏太快,压力较大,身体出现亚健康问题。而在此基础上,从国外兴起的一场以慢生活为主题的新的生活理念应运而生,提倡亲近自然,顺应自然,来舒缓心情、排解压力,让工作与生活能够平衡发展。这种慢生活的核心理念和追求的生活状态,正符合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的发展趋势。

因此,人们进一步提出“慢旅游”的概念,旅游节奏由快变慢,强调缓行慢游的放松型旅游方式,并注重环境保护,强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慢旅游”则是一种完全放松和休闲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闲适的旅游心态,只是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停留,并且时间也随心而定,让自己“慢慢游,细细品”。 “慢游”从本质上说是游客对休闲旅游深度旅游的一种偏好。与传统的跟团旅游,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相比“慢游”更强调特色,表现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方方面面,注重身心的彻底放松。慢游族享受旅游的方式各式各样,既适合高端游,也适合经济游,他们绝不会一天内跟团跑三四个景点否跟团,而是自驾、骑行想到哪就到哪,或徒步,随心随性停停走走。每到一处都放慢脚步,慢看、慢品、慢吃、慢聊、慢购、慢休闲,让自己心灵去旅行,从而使自己的身心彻底放松休息。

慢旅游的内涵是:游客为了获得深度体验而故意放慢旅行节奏,采用低碳、绿色的休闲方式来感受旅游对象的内涵,回归传统,并在此过程中追求旅行最本质的乐趣,是一种个性化的休闲度假方式。

二、我国“慢旅游”发展的现状

在2010年12月召开的苏格兰国际会议上,江苏省高淳县桠溪镇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为了倡导“慢城”理念,在第三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坛・慢城峰会于2012年6月15-16日,在江苏省高淳县举行。此次论坛上,组委会最终推选出了湖南省凤凰县、广西阳朔县、山西省平遥县、贵州省镇远县、江苏省高淳县、浙江省安吉县、重庆市酉阳县、云南省沧源县、青海省大通县、新疆拜城县等十个城市为“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高淳县桠溪镇、丽江市束河古镇、昆山市锦溪镇、吴江市黎里古镇、安吉县上墅乡、缙云县河阳古村落、成都市洛带古镇、新沂市窑湾古镇、连云港市宿城乡、酉阳县酉水河镇为 “2012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论坛还了《慢城宣言》,向全社会倡导一种健康、安全、绿色、内敛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更为和谐的关系,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慢生活,并成为慢生活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让每个人的内心每一天都能充满因放慢脚步而带来的充实与幸福。

江苏省自2011年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推出“慢游江苏”的政策以来,在开展慢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在2012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评选中占据半壁江山。由江苏省旅游局和泰州市政府正在举办的“美好江苏欢乐游泰州旅游月”,就大打“慢生活”牌。烫干丝、鱼汤面为代表的泰州早茶,自然是美食慢生活;听评书、看闲戏,寻民居、说风水,成了文化慢生活;连人声鼎沸的溱潼会船节也成了水上慢生活了。放眼苏浙一带,溧阳出台规划,发展体育旅游,打造高品质国际慢城;高淳正以桠溪镇“生态之旅”成我国第一个“国际慢城”。更有报载3年内建成的环太湖“慢行风景路”,号称320公里长路程,将串起苏浙7市县13个景区,包含了197个自然景源和849个人文景源,如此浩大工程,真令“慢”迷们大呼过瘾,充满期待。泰州近年则打出了“水城慢生活”的旗号,着力营造以“底蕴、富庶、精致、从容”为核心内涵的“慢生活”,在旅游市场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浙江安吉县上墅是继去年江苏高淳县的桠溪镇成功创建我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后,全国第二家提出创建“国际慢城”的单位。年年初,山水宜人、安逸休闲的上墅乡正式向世界慢城联盟递交了申请。上墅人说,借杭州、上海都市圈发展的大背景,打造一座集原生态山民文化和高端休闲产业的“城”――“国际慢城”将会让城市人的生活调回到一种慢的模式。自提出“国际慢城”创建以来,上墅乡启动了10个精品项目,全方位夯实“国际慢城”创建基础。据悉,这10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2000万元。

浙江德清县旅游局长姚海根认为,旅游业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的转变。这几年德清推出的“洋家乐”等产品,让游客脚步越来越慢、驻留时间越来越长,旅游产业链拉长、“含金量”增加。在风景名胜区德清莫干山下,国内外投资者或租用、改建当地民宅,或运用低碳理念新建度假设施,建起了30多个面向长三角城市消费群体度假需求的“洋家乐”。在这些地方,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常带着亲友小住一个周末,跟当地村民上山采茶、下河摸鱼,“正大光明地浪费光阴”。“裸心谷”的投资人高天成告诉记者:“跟莫干山不同,裸心谷没有景点和门票,它只为都市人群提供逃离大城市、回归自然的度假体验。”“裸心谷”的121个房间在今年国庆前一个月便被抢订一空,其中90%的客人来自于两个半小时车程之外的上海。

三、我国发展慢旅游存在的瓶颈

(一)对慢生活、慢旅游理念认识不足。

2012年在高淳的“慢城宣言”,则向全社会倡导一种健康、安全、绿色、内敛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呼吁人们能享受慢生活,并成为慢生活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此情势下,有些商家打算借助“慢城”、“慢生活”、“慢旅游”等概念建设慢旅游目的地,这其中不乏盲目跟风的做法:或是对“慢旅”活动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或仅仅打着慢旅游的招牌。

(二)慢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上层设施存在供给不足的现状。慢旅游是一种深度体验式的旅游,需要旅游吸引物聚集体(旅游区等)的深度开发,而完善的休闲旅游娱乐及接待设施则是基础条件。有些地区资源丰富,但可依托的旅游基础设施不足。“硬件”短缺、准备不足之时仓促上马,即使有好的创意和产品,也难获成功。

(三)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破坏严重。适宜开展慢旅游的目的地,不仅要求生态环境良好,还要充分重视当地本土文化的保护。而许多旅游发展较早、相对成熟的地区,由于开发时间长、游客进入较多,其生态保护现状早已令人堪忧。同时,在文化旅游消费的快餐化和趋同化的侵蚀下,具有本土特色的目的地文化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游客即使在当地长时间停留、又能获得怎样的差异性体验和感受而值得慢慢回味。

(四)较难找到符合国际慢城标准的城镇建设慢城。构建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强调精神内涵的慢社区。慢城本质上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悠闲的生活和休闲氛围是慢城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慢城尤需以整体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来打造内聚式的居住社区。

四、发展慢旅游的措施

(一)实施轴辐推进模式打造江浙旅游圈。由于旅游行政区划的限制,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的程度有待提升,因此长三角的慢生活轴辐伺服网络应依托高速铁路的发展,逐渐淡化旅游行政区划,借助现有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及行业管理优势在原有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形成环杭州湾慢游圈、环太湖慢游圈、沿海慢游带、三江两湖慢游带、沿运河慢游带,进而以合理的旅游线路串连形成网络型、开放式慢旅游空间结构,并最终形成在全国独具特色的长三角慢旅游圈。

(二)丰富以“慢生活”为主题慢旅游产品。慢生活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在现阶段显得非常必要。而利用多种途径宣传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圈的概念对于旅游者改变原有的旅游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慢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市场竞争行为,但是在具体的竞争过程中必须以开放和融合的态度,摒弃“独赢思维”,确立区域旅游“竞合”和“共生”思维。具体而言,应保护能为旅游者提供深度旅游体验的旅游目的地文化环境;应保护慢旅游活动开展所依赖的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重视社区旅游开发,将慢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社区参与结合。

(三)旅游企业应为慢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1、餐饮企业应为旅游者安排独具特色的“慢餐”服务。2、酒店业可将自身打造为慢旅游目的地。3、旅行社业应积极开发精品慢游线路。4、旅游交通部门强化以慢行交通为导向的空间要素的组织。

(四)注重营造人文景观,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氛围。旅游开发强调慢休闲时空氛围,重点以老街为核心,利用江南传统民俗、古典乡村风貌和水乡田园景观再现江南独有的市井文化和传统乡村生活画卷,以此打造古村慢旅游的休闲氛围。在挖掘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以古街为载体,构建民俗博物馆,传统的街头表演,以节促游的同时,彰显老街的人文环境。

(五)创新景区的管理模式。可运用公众参与型的景区管理模式。慢城运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而慢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认同和完整的制度保障。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慢城的管理模式,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强调公众参与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模式。建立由政府、居民以及开发商共同参与的景区管理体制。以全民办旅游的形式,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保证旅游开发的社会效应,协调好开发、保护以及日常运营的关系。

总之,慢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休闲模式,强调其心态旅游的内涵,“健康”、“和谐”的理念,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慢旅游”活动在具体的旅游实践中提升文化品质,进而为旅游体验的提升、旅游者行为模式的改变创造载体,不仅表现在有型产品本身的旅游,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

上一篇:浅谈尊重群众是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根本要求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学角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