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18 06:20:03

高职电子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 电子类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行业特点,培养学生应具有两个方面的职业能力:一是具有电子产品和设备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和制作能力;二是具有电子产品和设备的设计能力。本课题针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高职电子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和措施。

Abstract: Electronic specialty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electronic majors should have two vocational abilities: the first line operative and manufacture skill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equipment design ability.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talents training obj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applied electronic specialty, the training mod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sessment system and so on, and provide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reform idea and measures for the electronic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电子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lectronic specialty;teaching mode;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7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11年度教学改革规

划课题《高职电子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011-53,课题主持人为

雍涛。

作者简介:雍涛(1979-),男,四川南充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分院办公室主任,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邹承俊(1963-),男,四川什邡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分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鲁刚强(1981-),男,四川眉山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余攀(1982-),男,四川达州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

0 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四川省教育厅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文件精神,改变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与实际生产相脱离,与实践理论相背离的状况,进而为了能增强毕业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素质,以此来突出职业教育专业的优势和特点。

1 我院电子类专业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目前电子类专业的定位不合理,学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造成学生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电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不科学,造成教师教学也就没有指导性,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

1.2 教学内容、模式陈旧

1.2.1 理论课程内容不新颖,主要是以集成电路讲授为主,严重脱离目前IT产业的高速发展的需求。

1.2.2 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还是按照以前的课程模式,没有突出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明确目标。

1.2.3 在教学模式上,按照传统方式,理论课在教室上,实践课在实验室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分开的。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动手实践,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就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1.2.4 在教学的管理形式上,只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样知识强化理论考试成绩,并没有重视学生是否能实际操作的能力。

1.3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落后 学校一般都只是采取理论教学的演示性,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导致学生缺乏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素质能力,影响专业技能

提高。

1.4 因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充实,所以工作能力不强,所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从而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2 电子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标与任务

教学模式改革只是为了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培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

3 我院电子类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师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这样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历校内实训基地学练合一、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学做合一、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不断递进的职业能力训练过程,获得良好的岗位综合能力。

3.2 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调查获得的专业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我院电子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产品检测、智能电子与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生产管理、调试与维护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把学习目标由以前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渡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形成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在课程体系调整中,在2011、2012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时数,将电子设计大赛、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内容

之中”。

同时,重点研究体现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单片机高级应用课程可以以电子产品设计为项目载体进行教学,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识图能力)、设计能力、装配能力、调试与检测能力;研究工作过程、对性能进行检测或进行调试,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

3.3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注重“以实践性、技能型为主”的培养目标,确立了“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测试技术,电路设计与PCB技术的制作技术,现代电子设备的维护技术”等三项专业核心技能。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以核心技能课程为主线,设置专门的实践技能课程,设立了电子产品设计、PLC与电机拖动实训、电智能电子产品开发、综合实

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实践技能课程。

在实践技能内容的安排上,将实践内容分配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等三个层次,建立一个与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3.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

根据项目式教学要求,对原有传统的实验室进行调整改造,建立与项目教学法相对应的项目教学专用实训室。目前,已建有单片机、电工、电子、电子工艺、整机维修、制冷与空调、PLC等实训室13个和1个电子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为分院电子类专业实施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

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成都金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电子类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以缩小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加快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程。

3.5 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改革

改革传统的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教学法,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应由“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入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式教学转变,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尽量缩短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情境反差。

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宗旨,推进项目化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智能电子产品开发等专业核心课程中实现了项目化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训室进行开放管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室,完成自己设想的项目或需要巩固的技能知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电子竞赛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层次的电子竞赛,使学生在竞赛前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巩固和升华电子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社会团体-电子协会为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电子知识讲座、电子作品小制作、电子产品维修、学生优秀电子作品展、获电子竞赛奖励学生的经验交流等活动。

不定期地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师进行阶段性讲课、讲座或实训指导,注重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利用假期让学生去校外电子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辅导,学生在电子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实践工程项目,大大缩小了学校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差距,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实际的衔接、扩展。

3.6 实践成绩评定的改革

改革原有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重心以及单一的评价主体,根据电子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以能力评价为中心,通过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把关,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既强调结果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着重职业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为了对实践课教师和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进行提升和促进作用,就要采取实践教学可能进行单独考核、实践项目也分项目考核等采取综合考核的手段,以此来加强教学的管理力度。

高职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还要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共同研究教学计划,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这样既能满足企业需要,还能调整课程设置,随着市场变化和岗位需求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依然需要进一步不断的探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巩云.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93-95.

[2]陈国良,张金凤.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9(17):24-25.

[3]何家梅.关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教学改革,2005(7):22-23.

上一篇:探寻新形势下的“形态构成学”发展思路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