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四基”,素质节节高

时间:2022-09-18 12:23:43

培养“四基”,素质节节高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是基于“双基”扩展而来的,被众多学者誉为神来之笔。“四基”正是为学生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应用数学,提高数学素质而提出的,因而更加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四基”的提出,从知识到技能,再到能力,使学生的素质节节升高,同时使教育目标更加多元和立体。

关键词:数学教学;四基;教育;素质培养

一、“四基”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相融合”的观点,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注意启发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这种观点继承了传统教学精髓,并与探究、合作等理念相结合。

实际上,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相互交融。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双基”的创新发展,是在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形成的注重发展能力、注重思维过程、注重实践的理念。数学思想需要体验和挖掘,在数学知识中总结,这些都要统一于基本的活动经验。

二、把握“四基”,培养“四基”

前两基在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这里着重探讨如何把握好新两基。

对于基本思想,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同时下面还有数形结合思想、划归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比如对于抽象这个过程:第一次抽象:有背景的抽象,用自然语言表达,具体、直观;第二次抽象的特点是符号化、严谨。我们讲学的特点表现形式是第二次抽象,但必须讲第一次抽象,讲背景,不要遨游于一大堆抽象的符号中,要感性、直观,有直观才能有判断。在对“1”这个数字的认识过程中,就是从数量到数的抽象,从一只鹅、一朵花、一群羊、一个学校等数量中抽象出数字“1”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让学生把握数量的本质,并且用数学语言即数学符号加以表示。当然,抽象也包括数量间关系与数量的抽象,图形与图形的关系抽象。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个复杂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可以分为操作经验、探究经验、应用经验、思考经验等,把握这个基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因人而异,注重思维过程,适应个性发展

既然是活动经验必然带有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要想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经历学习过程,经验的形成并不是仅靠认真听讲就能形成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进而积累起自己的学习活动经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例如,在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后,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教学理论,我设计了一节活动课“游乐园”。发给每个学生游乐园游乐币20元,让学生自由选择游乐项目(游乐项目和价格为:碰碰车3元/2人次,自动电车5元/2人次,小火车2元/人次,飞龙5元/人次,急流勇进6元/人次),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有多少种游玩方案?哪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游玩的项目最多?

2.实践中出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能力并非凭空而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吧,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生活中折纸是一种美学活动,是一种艺术,那么课堂上折纸是为培养数学感知进行的,让学生去实践,认识图形的大小、特征,图形的对称等等。

3.多样引导,多元教学

在学生个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教学要注意多样化引导,设立群体经验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丰富自己。同时,教学也要多元化,不能枯燥地用一种方式。小学五年级开设的“确定位置”,我们可以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手拿”电影票“确定自己的座位,即确定位置,体验坐标,直到抽象出坐标的概念。

4.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创新

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数学活动经验也要循序渐进。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这节课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新。只提供给学生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都有两个相同的),让他们想办法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通过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并在活动中创新,建构起自己的数学。

综而述之,把握“四基”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四基”能力,是每个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目标所在,我们应引领新时代教育的内涵精神,对教育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翠北小学)

上一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前行 下一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