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9-18 12:16:29

【前言】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向...

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氛围;

情绪;心理品质;心理困扰;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63—01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现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即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思想品德教学之中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初中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利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向学生传递正面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他们获得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其通过讨论、课题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增强道德认知,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生的情绪活动强烈但不稳定,情感活动丰富但不深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讲授《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我为学生介绍了一些诸如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宣泄法等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并要求他们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使其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情绪与情感,学会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不断地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质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开发相关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感悟。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考查和综合分析,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如,组织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在具体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四、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时常会被一些心理问题所困扰。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围绕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困扰。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厌倦等心理,要及时地进行疏导,以使他们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对于学困生,应予以个别辅导,积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心理及交友等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思想品德教学不能与时俱进,极有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及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评价要注重导向性和实践性,应避免单纯的学科化倾向,不能以传统的纸笔测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可通过观察、描述性评语、谈话、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尝试将心理测试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报告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编辑:孟 刚

上一篇:借助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下一篇:营造书香班级“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