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时间:2022-06-06 09:23:18

借助任务,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而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受中考体制影响较严重,课堂教学更多倾向于信息知识的传授而非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文章以任务教学为基础,旨在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基础操作能力。任务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下面就结合“使用我的电脑”教学案例来进行简单分析。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阻。学生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束缚下,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学习效率也自然较低。在长期的被动式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哪怕自己有问题,向教师求教的也相对较少。其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借助一定的任务,将学生置于情境中,当学生面临具体问题时,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

在“使用我的电脑”的教学中,选定、删除、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是重点,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教师首先设置了这样的困难:小刚同学创作了7幅电脑绘画作品并将它们保存在了E盘的“作品”文件夹中,现在他需要从中选择一幅去参赛,选择出的作品要放到F盘的“优秀作品文件夹”中,但他不会对文件夹操作,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帮他。

设置这一困难的目的是要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通过情境来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为主动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设置困难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描述而依次打开E盘中的“作品”并赏析,这个过程教师不能代替,而要让学生自己操作。

二、提出并细化任务

问题提出后,学生都急于想操作,但具体要怎么做教师还没有向学生明确,因此,接下来就要一一向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该课时中,学生需要完成的目标有:①选定单个文件或文件夹;②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连续/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③复制文件;④新建文件夹/改名;⑤移动文件;⑥删除文件。针对这些提纲式的任务,学生无法根据这些任务来进行操作,那就需要教师将任务具体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以“选定文件/文件夹”为例,其中就包括选定单个文件或文件夹和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而在选定多个文件或文件夹又有连续/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操作。对于这些具体任务,都需要教学中教师具体去引导学生进行一步步操作完成,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是新课标中所提倡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三、操作并讨论交流

学生在探究中进行了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因方法不一,所需时间和所获得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那么,到底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各种方法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联,如何在操作中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任务呢?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在讨论交流中完成的。

以“新建文件夹/重命名”为例,当学生将作品1复制后需要放到F盘中时发现该盘中并没有“优秀作品文件夹”,那么此时该怎么办?教师提示学生新建文件夹,当新建文件夹的任务提出后,新建文件夹的方法又值得探究。教师此时可出示命令法(菜单/工具栏)、拖动法、右击法引导学生去操作,操作后比较,然后进行讨论,最后再总结。

操作并讨论交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操作中熟悉操作程序,在讨论交流中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从而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刚才的“新建文件夹”过程中,教师可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结果会发现,一些学生无法从教材中找到方法后,便开始在互联网中搜索,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创新。学生搜索出新的方法被立即用于实践后成功了,高兴不已。如新建文件夹还可同时按住Alt键和F键再按两次回车键。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任务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注意,学生所要学的是一些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学生很大程度上不能通过探究来得出答案,教学中教师要示范性地给学生提示,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体会。另一方面,在小组进行实践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引导并帮助学生完成具体的操作,要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鼓励,对学生存在的个别困难给予帮助,对学生存在的共同困难要提出全体讨论。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五段中学)

上一篇:儿童绘画潜能开发因素分析 下一篇: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