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昊:中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

时间:2022-09-17 09:57:40

陆昊:中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

导语:

41岁的原北京市副市长陆昊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上任第一书记。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陆昊屡创中国政坛年龄纪录――其在27岁时成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一把手,32岁当选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35岁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个职位最年轻的上任者,现在他又成为了中国目前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

陆昊1967年6月出生于上海,曾在西安上中学,高中阶段即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陆昊是当时西安市唯一一名中学生党员,也是西安共青团市委唯一的中学生委员,其入党时间甚至早于自己的父亲,陆昊曾笑称“我是陆家的‘第一个’党员,比父亲入党还早一年多。”

仕途屡创“最年轻”

从简历看,“第一书记”不仅与他的前任多有相似之处:北京大学毕业、人文社会科学背景,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仕途上也屡创“最年轻”纪录。

27岁时,北京最年轻的国有大型企业“一把手”;32岁时,北京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35岁时,北京最年轻的副市长;现在41岁的他,是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

实际上,学生时代,陆昊就开始创造了多个年龄上的“领先优势”。

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陆昊,当年在西安85中任职的班主任老师顾铭琴和排球教练郑九峰满心骄傲……

每天读着英语进学校

“不管什么时候去他家,你总会看到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学习。”回忆起陆昊的学习成绩,他高中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市85中退休教师顾铭琴用“名列前茅”四个字来形容。“他的成绩始终在班上是前三名。”学校所保留的成绩单证明了这一点:体育100分,其余各科平均93分。

“他家住在冶院(今建筑科技大学),距离学校有四五站路。每天他都是一边读英语,一边走到学校。”顾老师对于陆昊的刻苦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因为成绩优异,高三第一学期刚刚分班到文科不久,他就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其实,他即使上理科,也会被保送的,各门功课都不错。”

在高中毕业前的这段时间里,摆脱了升学压力的陆昊,除了保证自己学习不放松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为同学服务中去。同学张飒爽这样回忆:“那时很多试卷等学习资料都是手工油印的,于是陆昊就主动承担起这份工作,从刻模版到一张张印刷,他都做得仔仔细细。”此外,他还给同学们当起了“小老师”。每当上自习的时候,他就会主动给大家辅导语文、英语等。

当时西安唯一的中学生党员

陆昊在高中时是班长。从那时起,他就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组织才能。

“那时我身体不太好,只要把事交给陆昊,我就很放心。”顾老师说那时每年到翠华山等地春游,都是陆昊来联系组织。虽然没有老师参加,但每次同学们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返回。此外,因为高中没有设置音乐课,陆昊就主动联系音乐老师来给大家课余教唱歌,以此调剂略显枯燥的学习生活。

因为突出的组织能力,陆昊除了被评为省市两级优秀学生干部之外,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西安市唯一的中学生党员,同时也是西安市团委唯一的中学生委员。

备受老师器重的陆昊,并未引起同学们的嫉妒,更多的是大家的折服。有一次打扫化学实验室卫生,检查的老师认为不够彻底,于是陆昊就号召大家重新来干。一呼百应,大家又重新拿起了抹布、笤帚。“其实,他在中学时代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组织才能。那时候我们都开玩笑说,他一定会有所成就。”曾经跟陆昊4年中学同窗的雷震这样回忆他的老同学。

不仅是本班同学,曾经在高中时期与陆昊进过同一个夏令营、共同相处过15天的高根宏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对他印象很深,他总是忙忙碌碌,给大家照集体照,帮助老师组织营院,非常老练,但实际上他只比我大一岁而已。”

曾是校排球队的灵魂人物

“你们不知道吧,那时他是学校排球队的灵魂人物”,谈起陆昊,郑九峰这位曾经的校排球队教练、如今的85中体音美教研组组长,丝毫不掩对陆昊的钟爱。

郑老师回忆说,因为陆昊反应灵敏,身体协调性好,加之对排球感兴趣,校排球队吸纳了陆昊。初三时,他开始参加校排球队的训练,此后高中三年,他一直是校排球队的队长,连续3年带队参加了西安市中学生排球比赛,高二、高三连续两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作为老师,我都很纳闷,陆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

原来,除了学习、做好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外,陆昊兴趣还十分广泛。比如他就曾经担任过校排球队的主力二传手。这是一个需要针对对方战术变化调整自己进攻策略的位置。虽然本身个子不高,但聪明的陆昊却完成得很出色。那时,每个星期都会有三四次训练,陆昊从未缺席过,并从最初训练时的普通队员,发展到了队里的灵魂人物。

从北大学生领袖到优秀厂长

1985年,陆昊被西安85中保送入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岁时成为“”后北大首位直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主攻经济的陆昊与现任国务院副总理一样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他曾撰写《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中的“厉以宁卷”,有知情者称,这是得到了厉以宁的亲点。

1986年,陆昊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干部后,在忙于学习的同时,曾组织过北京大学第一次团员之家大型活动,办得很成功。陆昊还在学校团委组织过校园集体舞比赛,曾编过一套迪斯科舞蹈动作。他说:“这些动作在北大还没被大家看到过,可惜教会50个同学有些困难。”

27岁接手北京市制呢厂的时候,陆昊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5000人的生计托付给了这位“靠得住”的北大学经济学系的高材生。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年后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连续两年当选为纺织系统优秀厂长,北京市授予他“扭亏增盈突出贡献厂长”。在北京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中,陆昊也榜上有名。后又在北京市青年协会主办的首届“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评选中“金榜题名”。

制呢厂十年的实践,更丰富了陆昊的理论创新之路。他撰写出在经济界引起反响的《“当期效益”与国有企业活与死》的学术文章。文章指出,当时国有企业的损益表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年度盈利能力,并提出一套新的企业会计评价方法。其中有关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政策建议,最后被国家经贸委和央行采纳。

创新和严谨之间

2003年,陆昊当选北京市副市长,一时引发热议,被媒体称为“陆昊现象”。他给代表们的印象是:思维敏锐又稳重得体,“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者”。

这是陆昊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基层工作形成的风格。

在就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后,他领导中关村进行系列创新:国内第一家有限合伙的投资机构,国内第一家不核定竞争范围的企业,国内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金比例百分之百的企业,国内第一家外商与自然人合资的合资企业。

“思维敏捷而富有创造力”,5月5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这样概括他对陆昊的印象。

“回答问题语速很快,几乎不用怎么考虑,一气呵成。”在为数不多的曾对陆昊进行过专访的记者中,《京华时报》时事记者刘薇这样评价陆昊。

在后来的采访笔记中,刘薇这样描述她对这位年轻副市长的印象:“作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高徒,这位北大经济学系的高材生依旧保持着一位学者的严谨风范。”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作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同门,陆昊深得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信赖,厉以宁教授甚至亲点其撰写《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中的“厉以宁卷”。(摘自:京华网2008年5月8日 凤凰资讯网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何乐)

点评:不可否认,优秀的学业为陆昊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具备优良学业的青年千千万万,为什么陆昊能够脱颖而出?“41岁的正部级”打破了人们对中国高级干部的旧有认知,一般人很自然地揣测:除了个人能力以外,他是不是获得了“其他力量”的扶助?而更多的人则认为,“陆昊现象”背后折射出高级干部选拔不仅年轻化,而且不拘一格。

上一篇:房市·股市 下一篇:江南春的暴富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