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09-17 05:35:23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意识,有着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功能。著名的音乐家卡巴列夫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兴剂。”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巨大前提。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内容之一。

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成为学习音乐的动力呢?笔者认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学段(1-2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生活。模仿力强,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创设舞台,展现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王国”,因为低学段的孩子通常是活泼好动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后,我设计了“旋转舞台”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的跳,在无拘无束中表现自己的才能,把课堂气氛推向最高潮。依据学生的认识天性,为学生留出课堂空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就是为学生留出了“快乐天地”,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天地,快乐无比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在听辨音的高低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我创编了“音符娃娃找朋友”的游戏,我把“音符娃娃”的头饰分给小朋友,然后弹奏

x x x x x x x

音 符 娃娃 6 6 6

x x x x x x x

要 找 朋 友 ? ? ?

(?代表要听辨的音)如果听辨的音诗“1”音,那么戴“1”头饰音的小朋友就得跳跳,并且唱出“1“音。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孩子的听力,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得教师乐于教,孩子乐与学,这体现了“游戏”――“兴趣”――“动力”。

三、比一比,谁最棒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容易养成酿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在课堂上“歌表演”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我总是让学生们分组比赛,看谁唱的好、表演的最棒、唱的准确、流畅的一组获得表演奖,而唱的稍差一点的一组奖由获胜方帮助指导,一至唱准、唱好、唱流畅。这样学生们积极踊跃、互相监督、找出不足,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起点。中高学段(3-5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我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目的体裁形式和艺术魅力,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模仿学习,激发兴趣

“模仿”是低中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常见形式与方法之一,学生通过模仿,可以积累感性音乐经验,丰富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与理解,为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奠定基础。其特点是具有形象性与趣味性,孩子们都感兴趣。如歌曲《火车开啦》,学生通过模仿火车的声音“呜---”和车轮转动的动作“轰轰”、“咔嚓 咔嚓”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三声部的节奏练习。

五、小鬼当家,激发创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学要“自我”,要求“我当家”,多以我们应当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天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才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在巩固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一歌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怎样演唱歌曲,有的学生说那女生分组唱,有的说师生接龙唱。其中一个孩子说“我想和同桌一起唱,但是我等他唱完‘我是个’(一小节)时,我在开始唱!”我都惊了,这不是轮唱形式吗?两个同学绝妙的演唱吧同学们也惊呆了!整个教室里充满着创作的而激情。

六、动手描绘,激趣

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充分显示了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出得音乐作品时,我直接放音乐,让他们完整欣赏作品,然后把自己想象的音乐形象用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借助电教媒体展示出来同时配上所欣赏的音乐,让大家评价音乐是否和图画相结合。谁的“杰作”被搬上“荧幕”谁准会激动不已,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每个教学步骤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愉快积极的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上一篇: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下一篇:浅谈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