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时间:2022-09-17 04:40:23

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即做好导向、导语、导思、导疑、导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此处姑且称之为“语文教学中的加减法”。

首先,要做好“减法”。具体来说,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减少教师任务和要求。语文教学要去掉不合理的负担,坚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做到“四个好”:字要写好,话要说好,书要读好,文要做好。一堂课要相对单一集中,否则,学生反而会食多不烂,消化不好。二是要减少教学环节和手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确保每个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有利于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不必程式化讲授新课,不必都从解题、介绍时代背景、范读开始,环节能少则少,教学手段能简单则简单,能用形象语言就不必再用图片或课件。三是要减少教师板书和讲解时间。语文学习,不是靠教师讲懂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懂的。我们不能以讲代学生读,以讲代学生练。但也不是说教师不讲,而是要求教师讲在点子上,即讲在重点、难点,学生疑点,语言文字训练点上。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简洁、精炼、干净利索,以增加学生读和练的时间。提问要少而精,不要改原来的“满堂灌”成“满堂问”。以问促读,让学生积极思考,带动学生主动读书,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板书很重要,教师板书应力求精美形象、简明扼要,不板书的就不要板书。如有些图表虽重要,但是太多,最好不要画,不要浪费课堂宝贵时间,浪费学生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

其次,是做好教学的“加法”。一是增加学生自学和思考时间。学生课内预习、复习和思考问题,教师应当以班上中等学生水平为依据,让大部分学生有充裕的思考和自学时间,让他们充分体会认知进程,决不能因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二是增加学生阅读、背诵和复述时间。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是读的训练。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花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去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确、读流利,精确的段落、篇章,更要让学生读熟、背诵,要引导学生把读书和思考、复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感受、领悟、吸收和积累语言。三是增加练习时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写、多观察,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听、说、读、写四个“轮子”一起转。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掌握语言应用的技巧和技能,另外,还要在课堂上保留适当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各种书面作业。

如果能努力做到“三个减少”和“三个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较好地体现出来了。

上一篇:谈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下一篇: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