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10-28 01:20:46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当今的高考命题趋势已从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化学科高考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备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考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科学性

化学教学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举措。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广阔性、综合性)

教师引导学生将中学化学中掌握的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由零散到系统、由孤立到整体。

一是通过教师点拨、启发,让学生总结每章知识网络、理解章与章之间的关系及中学化学的体系。做到定期完成、定期检查。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共有三节内容,首先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快和慢,把速率知识运用到可逆反应中就可以过渡到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再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并引伸到工农业生产中,就过渡到合成氨工业。其次要把握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如勒沙特列原理是化学平衡中的重要原理,把它运用于“电解质溶液”中,就可准确掌握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和盐的水解程度大小的影响,可以准确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酸碱性知识。再就是要理解整个中学化学的精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可建立科学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可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然后联系到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把整个中学化学形成有机整体,使之网络化,从而有序地储存方面下功夫。

二是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精选习题,使用三个层次的练习即系列练习(单章知识点习题)、单元练习(如有机化学)、综合练习,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使知识更系统化、网络化。

三是抓整体评价即综合测量与评价的对策,应当把每道题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孤立地看待每句题干。即分析问题的整体逻辑结构;分析问题涉及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

引导学生将题设情境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将其分解、迁移、重组,使问题得以解决。

首先,利用内含干扰性典型练习及巧算巧解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如96年全国高考化学第32题,题目通过某纤维高分子的结构简式来设计,着重考察羧基与氨基间的缩聚反应,将学过的肽键知识迁移,由于题目所给二者的书写方法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通过这些障碍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次,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针对性。针对某一专题,教师要传授学生解题方法及思维规律。如电解计算,学生不易掌握,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确两条主线,即通过电极反应把转移电子数、阴阳极产物、原子量等联系起来;通过电解反应把阴阳极产物、质量分数、式量、PH值等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针对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

引导学生将化学信息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形成规律,并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首先,让学生在实验室验证有关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进行质疑,并在教师引导下设计一些简单实验,让学生多动手,通过定性或定量实验形成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其次,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以及全讲全评的习题课教学模式,教师要下功夫备好习题讲评课,通过抽查易错混点、重点习题、分析学生易错的原因以及题目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自己讲解,最大可能地暴露矛盾,然后教师提示启发,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第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建立易错易混习题库,并对典型问题加以剖析,如96年全国高考化学第9题,题目看起来并不难,但设问形式新颖,很有可能错误地理解题意,从题干中看出,进入装置的是这4种气体之一,尾气也是这4种气体之一,但二者不见得是同一种气体,这是解题的关键,题目着重考察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另外,还可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大胆地向应试教育挑战,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祝蓓里、叶奕乾: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对一道初中物理实验探索题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