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际意图?口译

时间:2022-09-17 01:07:38

关联?交际意图?口译

【摘要】言语交际的实质是意图交际。口译的本质对象是交际意图。在关联和关联翻译理视阈下,论述交际者交际意图的理解和明示是口译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关联理论 交际意图 口译

意图是整个交际(包括会话交际、篇章交际及非言语交

际)的始发机制,对交际策略、方法(语码或行为)和效果起着控制和预设作用。口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动态交际活动,是交际的桥梁。口译意图研究对口译策略方法和效果起着控制和预设的作用。本文从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角度,以两会总理答记者问为例,探讨口译的本质对象。

一、关联和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明示是指说话人出交际的目的会明确地表达信息意图,使听话人更为明确地洞悉自己的交际意图(S & W,1995);推理是指听者根据说话人所明示的信息,调动自己的认知语境,从语言的不同层面推理出说话人意图。在话语交际过程中,人脑总是倾向于处理与自己认知有最大关联的信息。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应该考虑到听话人的认知能力和对关联性的期待,将自己的意图加以明示,使得听话人在推理过程中付出最小的理解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构建最佳关联,完成交际。

Gutt(1991)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看做“三元关系的”明示――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即原语作者、译者、目的语受众。在翻译的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原语作者对自己的交际意图加以明示,译者在接收到原文后,出于对原语作者认知背景的考虑,并以原文提供的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及百科知识为基础,找到原语作者交际意图与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推出作者的真正意图。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信息的接收者。接着,进入第二个明示――推理过程。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语的理解,对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和认知进行预估,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使目的语读者能够用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语境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信息的发出者。译者必须置身于原文受众和译文受众的双重认知语境中。

二、 口译的本质对象是交际意图

交际者传递某一思想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者明白他传递该思想的意图。言语交际的实质是意图交际。口译的作用就是用另一种语言传递交际者所表_思想的意图;根据关联理论,就是让目的语听众能用最小的努力调动自己的认知语境,获得原语相同的语境效果,完成交际的目的。S&W认为交际者为了完成交际意图会提供信息意图,即一系列设想对听话人显现或更加显现的意图(1995:58)。如果信息意图得以识别,交际意图也能确保完成(ibid:29-30)。关联理论(S&W,1998)指导下的理解过程:以最少的努力推算出认知效果;按照处理的先后顺序审视理解时的假设(包括消除歧义、确定指称、语境假设、隐含等);一旦达到期待的关联程度,理解过程就停止。根据这一理论,交际意图的理解过程有预测功能。因此准确把握交际意图就抓住了交际的命脉,译员在听的过程中动态预测,并证实、纠正、补偿细节信息,获得准确全面的语境效果,同时能对目的语转化的交际策略、方法和效果进行控制和预设,创建最佳关联。双语转换也应以传递交际意图为核心。因为在双语不对等或无对等时,如果不考虑交际意图,只进行言语或意义的翻译,很可能让听众的理解背离原语的交际意图。如:

“您在报告里讲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还要抓住牵一发二动全身的举措。”(2014.3.13总理答记者问)

壮士断腕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这里用来强调总理进行改革的魄力和决心。划线部分孙宁的翻译是“We should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ut the wrist like brave warriors”。英语听众没有典故的认知背景,不能建立相关语境效果。而且,译文偏离了总理的交际意图,因为“我们有着像武士一般斩断手臂一般的决心”,英文有崇尚武力,残暴,莽撞的涵义。尽管译文虽然翻译了原语的信息,也构建了比喻的修辞效果,但是不可取。张璐的翻译是“government will pursue reform with utmost determination”。总理不是要向记者宣讲中国典故的文化内涵,因此译员舍去了故事的翻译,用utmost修饰明示交际意图,让英语听众以最小的理解努力获得最大关联。

三、结语

言语交际的实质是意图交际。口译的本质对象不是语言或意义本身而是它们所承载的交际意图,翻译方式的选择也应以传递交际意图为核心,建构充足的语境效果,让目的语受众以最小努力获得最佳关联。

参考文献:

[1]林波.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J].外语教学.2002(5).

[2]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Wiley-Blackewell,1986/1995.

[3]Gutt,Ernst Augusy.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95.

[4]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 Theory: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M].Amsterdam:Johg Benjamins.1998:283-93.

*此文为河北中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QNS2015026。

作者简介:刘美含(1983.12-),女,汉族,石家庄人,教师,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上一篇:书评:路线图 下一篇:谈英语新词中产生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