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9-17 12:21:53

民俗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民俗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民俗旅游业 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63-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快。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民俗旅游业就建立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伴随着民俗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商业文化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基于此,本文试分析民俗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有所裨益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一、民俗文化旅游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民俗旅游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旅游业发展之初,当地的基础设计比较落后,旅游业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它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其他资源的开发。随着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旅游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这对旅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以门票收入为主导的方式注定要被淘汰。以湖南张家界为例。张家界自开发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景赢得了大量的游客,为政府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但是这个好景在2008年被打破,这一年旅游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对张家界的旅游产生了较大冲击。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发展当地特色旅游,将旅游产品做大做全,以本土特色为基础,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到今天,张家界的旅游已囊括了众多的民俗因素,如土家婚俗、摆手舞、祭祀、毛古斯舞等众多民俗节目的表演。

2.民俗旅游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这种调整对文化的影响尤其显著。许多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冲击,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随着近年来民俗旅游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民俗旅游业使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加大了知名度。以湖南“土家第一村”双凤村为例,在旅游开发之初,村民就有土家族摆手舞和毛古斯舞的表演。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相关媒体对民俗旅游的宣传力度加大,使得这个村子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加大了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如中央电视台的“生活”栏目组在湘西的采景,使得这个村落、这种民俗为全国游客所了解。

(二)不利影响

1.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协调性。少数民族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起来的,早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这一类的例子有很多,如土家族的吊脚楼、黄土高原的窑洞、客家土楼等。这些民俗文化的形成,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发,有些代表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要面临着拆迁、转移等问题。同时,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当地环境的承载力超过了极限,影响了当地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局面被打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当地人们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不仅有商业化的趋势,汉化现象也较为严重。一些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大大破坏了当地人文景观的观赏性,使得当地民俗旅游的价值下降,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协调性。

2.开发区居民贫富差距拉大。民俗旅游业的开发带来了数量可观的经济利益,但村民并没有得到分配或者是极少量的分配。在民俗旅游的开发中,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村民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享有者,反而没有受到相应的照顾,反而被动成了政府和外来投资者的“摇钱树”。这种旅游模式一般是政府牵头,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行管理,社区村民由于在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经验上的差距,使得他们在这种模式下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具体表现是在实际中没有话语权,不能体现自主意志,在利益分配上也没有自。这使得部分村民愈加贫困,导致了开发区居民贫富差距拉大。

3.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原有的社区生活秩序发生变化,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改变,逐渐失去原有的民俗文化的独特韵味。在民俗文化的学习上,一些年轻人在本族语言、风俗习惯、服饰着装等方面已没有之前的严谨性,取而代之的是随意性。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对于一些影响力大、参与人数多项目得到了发展,而一些参与人数少的项目则逐渐落寞甚至消失。此外,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村民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中不能获利,因而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无可寄托。

二、对策研究

(一)突出开发特色

民俗文化的核心就是特色,特色文化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开发的生命。所谓特色,就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大特点,文化学认为文化差异是区分不同文化的重要特点。特色对于游客来讲才有吸引力,也是进行民俗文化开发的关键。在之前的开发经验中,很多地方将特色理解为奇异或是美景,这种方式在最初有一定效果,但时间一长,游客对之兴趣变淡,直至无人问津。事实一再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具有特色的东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要突出开发特色,就要在开发过程中集中优势力量重点开发本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上,必须注重突出特色,选择一到两种最能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事物进行开发,注重保持文化的原味性,严禁对民俗文化进行商业化加工。

(二)注重文化保护

文化保护是民俗文化开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旅游有持久生命力的保证。文化保护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加大保护力度。政府是民俗文化开发的组织者和最大受益者,对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就是维护政府的利益。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如何使民俗文化的发展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是各级政府民俗开发工作的重心。从当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开发过程中对民俗文化进行合理的规划,保护民俗文化的纯正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首先需要明确本民族代表性的体育文化。如蒙古族的代表性体育项目摔跤和赛马,以举办大赛的形式在蒙古草原进行,最后以每年的那达慕大会达到顶峰。此外,许多少数民族对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调查与整理,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比赛的举办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培养相关的体育人才。二是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要有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使得少数民族人民受益,要使这种益处长期存在,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首先要学习本民族文化,了解本民族文化,学习和了解本民族文化是对文化的最好保护,通过一代代的传承,使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其次是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宣传本民族的文化,通过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扬,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

(三)加大宣传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民俗文化旅游同样如此。作为一项与政府和少数民族人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开发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必须要让游客知道,到此地来消费,加大宣传也就变得十分必要。首先,加大宣传可以扩大民俗文化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了解,为后期积攒了游客资源。其次,加大宣传可以让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基于此,可以采用电视、网络、广播等现代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增加人们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认识。

总之,民俗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少数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民俗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冲击,基于民俗文化保护的角度,在旅游开发中应突出开发特色,注重文化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在保护文化的同时也实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毛晓峰,杨次榆.渝东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

[2]余小平,李率文.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5)

[3]张新辉,朱梅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J].体育科学研究,2009(2)

[4]王光炎.西部开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立项科研项目(201204LX048)

【作者简介】张 丽(1981- ),女,山东菏泽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上一篇:试论英语文学翻译的艺术性 下一篇: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瑜伽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