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17 11:51:26

住宅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在住宅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测温及保温养护等要点分别进行了论述,有效保证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测温;保温养护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与很多混凝土工程一样,裂缝问题始终是施工中难以解决的质量通病。这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一次浇注量较大、厚度较大、强度等级较高、温升值高等特点,如果施工中不采取措施,浇注后很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较高。下面,结合住宅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实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介绍。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约19852 m2,地下室2层,地上17层,建筑总高度为57.1m。基坑开挖深度为1.79~7.79m,地下室采用整体性筏板基础,底板厚度为1200mm。筏板基础混凝土体积为25320m3,设计采用C35抗渗P8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注施工。

2 工艺原理与流程

2.1 原理

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效应,产生温度应力裂缝,故应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的优选及对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全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混凝土温度和应力的计算,采取温度控制的相应措施。在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及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采用科学管理方法,严密组织施工,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2 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预埋安装测温装置混凝土运输、输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测温保温养护。

3 主要施工技术

3.1 商品混凝土的运输

3.1.1 场外运输

⑴商品混凝土的场外运输全部由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商品混凝土供料商应合理调配运输车辆,控制发车间距,并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性能的不同,控制好运送时间,运输车间隔时间应≤20min。

⑵混凝土宜在1.5h内卸料,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延长0.5h。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超过运送时间未卸料的或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严禁在施工现场通过向运输车内临时加水搅拌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⑶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人员、项目部试验员、质检员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进行开盘鉴定,满足要求才允许使用。

3.1.2 现场混凝土的输送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2台型号为HBT60A的混凝土输送泵,把混凝土输送至施工作业面处。须合理选择泵送压力,泵管直径,输送管线布置应合理。泵管上可采用麻袋覆盖,并经常淋水散热。

⑴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

⑵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1:2水泥砂浆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⑶泵送混凝土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棒推赶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

⑷混凝土泵送时,若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时,应立即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1)施工区块的划分及浇筑顺序:本工程根据设计图后浇带设置情况,划分为4个区14块。流水施工,分4次浇筑完成。分区分块见图1。

①由于筏板基础尺寸较大,为防止施工冷缝出现,须加快浇筑进度,每区每块均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泵送混凝土。各块分2个出料口下料,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倒退作业,采用“分段分层、循序推进、连续浇筑”的浇筑工艺。安排好起浇点分布及浇筑方向(见图1)。

②混凝土浇筑时采用软管在上皮钢筋的表面上直接布料,控制推进层厚度不宜大于40cm,分层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并使温度分布均匀。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混凝土浇注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③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棒,振动棒的插点间距为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防止漏振。每点振动时间10~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

④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直上直下,快插慢拨、插点均匀。插点形式为行列式,插点距离为600mm左右,上下层振动搭接50~100mm,并在浇筑过程中始终保持每个斜面的上下都各布一道振动棒。上面的一道振动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下面的一道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方向的推进,振动棒也应相应跟上。

⑤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形成冷缝,确保混凝土上、下层的整体性结合。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求施工班组派专人看管流淌在低洼处的混凝土,必要时做上标记,使其在初凝前得到及时覆盖。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20min。

⑥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之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混凝土表面,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

(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相关方法的处理。

①混凝土泌水处理: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位,最后收缩为小水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排水沟。

②混凝土表面浮浆处理: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使中部的混凝土略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以便使经振捣产生的泌水向四周排出,以减少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浮浆。人工及时将部分浮浆清掉,用长刮尺初步刮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③微裂缝(龟裂)控制:初凝后,终凝前1~2h可用机械抹光机进行二次抹压处理,以便能及时将微裂纹消除(宜晚不宜早)。

④混凝土表面二次抹压后应进行扫毛处理。

⑤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测温方法布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入模测温每台班不少于2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为了掌握其底部、中心、表面温度变化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温度监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由于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测温点,布置在每块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的对称轴线上,每个平面测温点的间距为5m。测温点平面布置示意见图1。

图1 浇筑分区分块、起点及浇筑方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测温过程控制:温度变化情况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20℃时应预警。若发现混凝土里表温差超过25℃(最大不超过30℃)或温度异常时,应及时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并进行复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层,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厚度的办法。测温延续时间应自每块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撤除保温层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20d。

工程测温实际操作:本工程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进行测温,在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预埋测温导线、元件,测温点大样(见图2)。取Φ12钢筋长1.5m作为支承物,从基础底板以上50mm、600mm、115mm处用胶带绑住测温元件,将测温元件与支承物之间作隔热处理。支承物与底板钢筋应绑扎牢固,以免移动或损坏。支承钢筋上部挂标记并按测温点平面布置图进行编号、标识,易于查找。测温线可一次性使用,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每组测温线有3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端用彩色胶带做上标识,便于区分不同深度。测温元件用塑料袋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受潮,保持清洁。测温线位置应做好标记,为便于操作,露在外面的导线长度应大于20cm。混凝土下料及浇筑振捣时,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导线。对大体积混凝土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的测试,测温人员应按时按编号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后1~3d,按每间隔2h测1次;4~7d,按每间隔4h测1次;其后按每间隔6h测1次控制(可选择温度变化比较大、有代表性的时点:6:00、12:00、18:00、24:00)。测温工作应配备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按两班考虑。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编号进行,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要做详细记录,换班时要办理交接班手续。

图2 测温点大样图

测温效果检验:本工程测温从2011年6月5日开始到2011年8月1日结束。期间每天有专人值班观测,如果上、中、下测点温差超过了25℃,由施测人立即告知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浇筑初期,每间隔2h依次打印测温数据,根据原始测温数据,及时绘制出各测温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和温度分布曲线。从测温情况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先是一个升温过程,升至最高点后就缓慢下降,而后趋于平稳。前期温度上升比较明显,升温的速度要比后期降温的速度大。混凝土从浇筑前就开始水化发热,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基本上都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4d内达到,之后开始缓慢的下降。本工程所有测温点的最高温升值达到61.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开了雨天施工。在混凝土养护期间,未出现大到暴雨等异常天气情况,里表温差值均控制在规范允许的25℃范围内,未发现异常现象。

(3)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工程为连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配合比、生产工艺均相同。试块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制作,并执行监理旁站制度。

①标准养护试块留置数量要求: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块(一组6个);每100m3留置一组抗压强度试块(一组3个)(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可取一次)。标准养护试块应送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标养室中养护和检验。

②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数量要求:每次取样对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不得少于一次。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筏板基础的旁边,与筏板基础混凝土同时养护。

③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及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在保证混凝土有足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60d的后期强度代替28d强度。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提高掺合料的用量,以降低水化温升。同时,可以使浇筑后的混凝土里表温差减少,降低降温速度控制的难度,并进一步降低养护费用。

(4)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与养护: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避免里表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完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进行覆盖保温。

4 结语

通过合理选用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积极应用温控施工的新技术,加强测温和养护,全面完成施工工作。混凝土实体强度合格,未出现裂缝,较好地保证了工程质量,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说明了本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有效的,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 方海荣;张维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控制[J].科技资讯,2011年16期

[2] 梁博顺.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技术探析[J].中华建设,2008年03期

上一篇:浅谈地下室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下一篇:楼面工程细部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