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面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02 08:57:21

浅谈地面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地面装饰工程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经验,围绕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和现浇水磨石这几种地面探讨了装饰工程的施工技术,以供类似工程研究参考。

关键词:装饰工程;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文明的发展令人们的生活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外观、内饰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地面是室内装饰的重要内容,一般由建筑面层及基层两部分构成,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和装饰性等特点,其材料和构造应结合室内的使用要求和经济条件加以选择。目前地面的形式包括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等。本文重点就这几种地面的装饰工程进行探讨,总结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地面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

1整体式地面的材料

整体式地面的选材广泛,经常使用的材料有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现浇水磨石、树脂、水泥钢㈣屑、防油渗材料等。

2水泥砂浆地面施工要点

水泥砂浆地面是将水泥砂浆涂抹于混凝土基层或垫层上,抹压制成。其优点是原材料供应充足,造价低廉,整体性强,耐水性好,是广泛应用的一种简易地面;其缺点是易结露、易起灰、无弹性、热传导性能高。

水泥砂浆面层材料由水泥和砂子级配而成,其中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号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砂子采用中砂或粗砂。构造有单层和双层2种,单层构造的做法是:刷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用15~20mm厚l:2水泥砂浆压实抹光。双层构造的做法是:用15~20mm厚l:3水泥砂浆打底、找平,再用5~10mm厚l:2水泥砂浆压实抹光。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要点如下。

(1)基层清理。将基层表面的积灰、浮浆、油污及杂物清理干净。抹砂浆前浇水湿润,表面积水应予以排除。

(2)冲筋贴灰饼。用l:2干硬性水泥砂浆在基层上做灰饼,大小约为50mm.纵横间距约为1.5m。

(3)配制砂浆面。水泥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在灰渣垫层上铺设时,水泥砂浆的稠度宜为25~35mm;在水泥混凝土垫层铺设时,应采用于硬性水泥砂浆,以手捏成团稍出浆为准。

(4)铺抹砂浆。施工时。先刷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随刷随铺随拍实。并应在水泥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5)找平、压光3遍。铺抹砂浆后,随即用刮尺或木杠按灰饼高度,将砂浆刮平。用木抹子搓揉压实,将砂眼、脚印等清除,随即用铁抹子进行第一遍抹平压实至起浆为止。第二、

第三遍应逐渐加大力度压光,将抹子纹等全部压平、压实、压光。压光工作要在终凝前完成。

(6)面层分格。有分格需求的地面,应在水泥初凝后进行弹线分格,压过后应用溜缝抹子沿分格缝溜压,做到缝边光直、清晰。

(7)养护。水泥砂浆面层铺好后1d内应用砂或锯末覆盖,并在7~10d内每天浇水不少于1次,养护期间不允许压重物或碰撞。冬季施工养护时,应注意房间的保温工作,使基层温度、操作环境温度、养护温度均不低于5℃。配制砂浆应用热水搅拌,使铺设时温度也不低于5℃。养护时间和方法同常温施工相同。

3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要点

细石混凝土地面构造做法与水泥砂浆地面相似,但需要在面层材料中加入特殊材料。以提高地面面层的强度、整体性和抗裂性能,承受较大的机械磨损和冲击作用,适用于地面面积较大或基层为松散材料、面层厚度较大的地面装饰工程,例如工业厂房、库房、建筑物首层地面或屋面等部位。

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要点如下。

(1)基层处理。清理基层表面的浮浆和积灰等,使得基层粗糙、洁净。铺设前一天对楼板表面进行浇水润湿,不得有积水。如有油污,应用质量分数为5%~10%的碱溶液清洗干净。

(2)准备。混凝土用机械搅拌,必须拌和均匀。按水平控制线用木板将要铺设的地面隔成宽度不大于3m的条形区段,以控制面层厚度。

(3)铺设。随刷素水泥浆,随铺混凝土,并用刮尺找平,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再用长带形板式振动器振捣密实,直到表面泛浆为止,最后用木抹子搓平。细石混凝土面层不易留置施工缝,当施工间隙超过允许时间规定时,应以接搓进行处理。

(4)浇筑时宜采用随捣随抹的方法,当面层表面出现泌水时,可用水泥和砂干拌后在其上撒匀,并进行表面压实抹光,水泥和砂的体积比宜为1:2~1:2.5。

(5)养护。浇筑完成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h,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6)特殊要求。当建筑地面要求具有耐磨、不起灰、抗冲击、高强度时,宜采用耐磨混凝土面层。其做法是将耐磨面料铺设在新拌水泥混凝土基层上,以形成复合强化现浇整体面层。

4现浇水磨石地面施工要点

现浇水磨石地面是用水泥做胶结材料,大理石或白云石等石屑做骨料形成的拌和料铺设,经磨光打蜡而成。水磨石面层拌和料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为1:1.5—1:2.5(水泥:石粒),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白色或浅色面层要用白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均不应小于32.5号。

现浇水磨石地面施工要点如下。

(1)基层处理。水泥砂浆基层的铺设方法同水泥砂浆面层,其抗压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铺设。

(2)镶分格条。按照设计要求,用色线包在基层上弹出线条,间距为1m左右。玻璃条和铜条均为10mm高。镶条时先将平口板按分格线位置靠直.将玻璃条和铜条就位紧贴板尺;用铁抹子在分格条底口,抹素水泥浆八字角,八字角抹灰高度为5mm,底角抹灰宽度为10蚴。采用铜条分割,应预先在两端下部l/3处打眼,穿入22号铁丝,锚固于下口八字角素水泥浆内。分格条应按5m通线检查,偏差不得超过1m,镶条后12h开始浇水养护,最少持续2d。

(3)铺抹石粒浆。地面石粒浆配合比为水泥:石粒=l:2~1:2.5(体积比),要求计量准确,拌和均匀,厚度一般为12~18mm,稠度不得大于60mm。地面铺抹时,将拌好的石粒浆倒人分格框内,用铁抹子由中间向四周摊铺,用刮尺刮平后,抹平压实。分格条两边应特别注意拍平压实。铺抹厚度以拍平、压平后高出分格条2mm为宜。在同一面层上采用几种颜色图案时,应先做深色,后做浅色,先打面,后做镶边,待前一种色浆凝固后,再做后一种。

(4)滚压。滚压应该从横竖2个方向轮换进行.用力均匀,防止压倒或压坏分格条。待表面出浆后,再用抹子抹平。滚压过程中,如发现表面石子偏少,可在水泥浆较多处补撒石子并拍平。滚压至表面平整、泛浆且石粒均匀排列为止。

(5)养护。待石粒罩面完成后,于次日进行浇水养护,常温时养护5~7d。

(6)试磨。面层开磨前要先试磨,以石粒不松动为准。一般开磨时间见表1。

表1开磨时间参考表

(7)分次磨光。水磨石面层应至少打磨3遍。高级水磨石面层应适当增加磨光遍数,并提高油石的号数。头遍是粗磨,即使用60~90号金刚石磨,边磨边加水,要求磨匀磨平,使全部分格嵌条外露,再清理干净,以同色水泥浆涂抹,以填补面层表面所呈现的细小孔隙和凹痕.适当养护后再磨;第二遍使用90~120号金刚石磨,要求磨到表面光滑为止,其他同第一遍;第三遍使用180~240号金刚石磨,磨至表面石粒显露.平整光滑。无砂眼细孔,用水冲洗后,涂抹草酸溶液一遍。

(8)打蜡抛光。洗后的水磨石面,应经晾干擦洗后打蜡抛光。地板蜡有成品和自制品,用布或干净麻丝沾蜡均匀涂在水磨石面上,待蜡干后,用包有麻布或细帆布的木块代替油石,装在磨石机上进行磨光,直到水磨石表面光洁为止。

5整体树脂地面施工要点

整体树脂地面的涂料种类很多,颜色丰富,可以刷涂成单色、复色和各种印花图案。用于地面涂料的树脂有:酚醛树脂(代号F)、丙烯酸树脂(代号B)、聚酯树脂(代号z)、聚氨酯树脂(代号S)、过氯乙烯树脂(代号G)、环氧树脂(代号H)等。有的涂料用其中一种树脂,也有的用几种树脂的共聚物。以使得涂料效果更佳。

环氧树脂胶泥、砂浆配合比见表2。

表2环氧树脂胶泥、砂浆配合比参考表

整体树脂地面施工要点如下。

(1)基层处理。施工前对地面基层、地墙相交的墙面、踢脚处进行初步清扫。除去表面污染、凸起、疏松的地块,敲除空鼓表皮,洗净油污,再用清水冲刷完后使基层干燥。对旧的地面基层应进行打磨处理,彻底清扫地坪,真空吸尘处理。

(2)封闭底漆。把底漆按照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用硬质泡沫滚筒把混合后的底漆均匀涂敷在地坪上,横向纵向各一遍。避免漏涂和积水。根据现场气温和通风条件,等待1~4h,待涂膜表干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中涂施工。如果地面不平整.必须进行中涂施工,干燥后打磨除尘,做法同封闭底漆。

(4)涂刷面层。将面漆按比例混合,机械搅拌约2min,搅拌均匀后倒在施工地面上,用刮刀连续批刮。用排气滚筒滚压面漆,以免气泡、麻面和接口离差,施工限定时间为30min。

(5)养护。面层施涂好后24h禁止通行,以免被碰坏,待确认硬化后,状态合格并满足质量要求后再涂一道养护蜡,保护涂膜表面。干燥后用抛光机打磨抛光,自然养护不少于7d方可交付使用。

6 结语

建筑工程地面装饰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美观。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地面装饰工程时,应考虑室内的功能需要、地面使用要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对地面面层进行施工,同时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在保证建筑地面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地面的装饰效果,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美观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一彬;薛珊.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1年第09期

[2] 姜宇峰.谈建筑地面装饰材料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4期

上一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究 下一篇:水库土坝填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