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9-17 06:04:12

高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387-01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被广大的体育教师所接受和认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

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激发主体参与

高职学生普遍是宁可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手机、电脑上面,也不愿意花丁点时间在体育锻炼上面。并由此导致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健康的新理念,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在教学中几乎每处都渗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把增进学生健康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投身到体育运动中,我在体育课上会讲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如何热爱体育运动的故事,讲成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并在热身活动中,采用激励的口号鼓励学生:我健康、我自信,身强体壮、成功保障!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学生之间激励的游戏竞争,使学生不仅得到了锻炼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追求新奇、力求变化是他们的特点,一成不变的东西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在传统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改革教学方式,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变单一的练习形式为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可以有效地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质量。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们的练习积极性。教学设计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兴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的良方,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练的前提。教师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练。

三、注重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显著,其表现为:身体素质上的、心理素质上的、性格上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等。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爱好体育的学生,更要关心漠视体育的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爱好体育的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爱静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不爱运动的学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重要的思想,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四、实行科学评价,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会科学的评价是高职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搞好体育教学评价,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要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间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还要看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还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化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 郭丽威.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缺乏的心理成因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2.9.

[2] 章平. 体育课“师生角色互换”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动 2012.7.

上一篇:虚拟化技术及其项目部署前的考虑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