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影子

时间:2022-09-17 05:19:53

孩子是父母影子

常常,忧心忡忡的父母坐在咨询室里,抱怨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不懂事,不听话,老是让人操心……我看到的,却是父母的心态、言语、行为在孩子身上的投射。不由得感叹,孩子真的是父母的影子!

不快乐的影子

【特写镜头】饭桌旁,爸爸妈妈你一句我一句地在教育7岁的家伟:“我们每天辛辛苦苦上班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为了你能够上一个好学校,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才上了几天学,就这么淘气不听话,作业不认真完成,还欺负小朋友,你是不是故意的?”家伟委屈地站在一边,听着父母的数落,撅着小嘴巴,眼睛里面有很多不满。“看看你,说你还不服气,对不对?”

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这样的教导听来也耳熟。对于许多父母来说,辛勤工作的主要动力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一个好的后备基础。他们的确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的确很辛苦。

可是,像家伟的父母这样,把工作当成是一件辛苦的、没有乐趣的事情,就难免将工作中的委屈怨言和愤怒带回家,孩子若是不听话,做错了事,就很容易激发他们内心的不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做工作做事情,而不是为自己。

而孩子则会觉得,我做这些都是为了让父母满意和高兴,对得起父母的付出。他也不开心,因为他不是为自己做事情。等孩子稍微大一些,还可能形成这样的想法:原来工作是这么辛苦的,读书也是这么辛苦的,活着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事实上,现在的确有很多孩子面对压力无法抵挡而选择了自杀。

很明显,父母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信念就这样无形中传递给了孩子,也把对生活的不满和不快乐传递了下来。

对此,我很赞同一位名人的态度,她说,无论工作是多么奔波辛劳,我都觉得很快乐,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同样,我会把这样的理念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情,辛劳和勤奋是做事情过程中所必须要付出的,付出了你才有收获,有收获才更快乐。

给父母的小贴士:

1、 将“工作是辛苦的”的观念变为“工作是必须的,我能从工作中找到快乐!辛苦是收获的必经之路”,并将这样的理念传递给你的孩子。

2、 孩子出错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扩展、上纲上线。

3、 当孩子出错的时候,也是最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这时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从错误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4、 管住自己的嘴巴,大道理尽量少讲或不讲。

“讲故事”背后的声音

【特写镜头】到了晚上,小雅总是没完没了地缠着妈妈讲故事,把妈妈讲得口干舌燥,嗓子都哑了,小雅还是不肯罢休。最后,妈妈累得发一通火,这才算结束。看着小雅委屈的样子,妈妈很是烦恼。这孩子是怎么回事呢?

小雅的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常常加班,回到家还要忙着做饭做家务,陪女儿的时候自然就少了耐心,只是希望快点讲完故事,打发孩子去睡觉,自己就可以休息了。讲故事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产生厌烦急躁的情绪也就难免了。结果是,妈妈虽然付出了劳动,最终却是不欢而散!

问题是:小雅缠着妈妈讲故事真的就只是为了听故事吗?

当然不是!小雅离开妈妈一整天了,她非常需要与妈妈在身体和心理上的亲密接触,而听妈妈讲故事就是个好机会:可以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听着妈妈温柔的声音,看着妈妈笑容可掬的脸,和妈妈一起随着故事情节喜怒哀乐……讲故事的时间拖得越长,接触妈妈――这个世界上最最温暖最最亲近的人――的时间就会越长,自己能得到的情感安慰就会越多。

――原来,孩子需要的是妈妈的关爱,讲故事只是一种形式罢了。

每当你的孩子没完没了地缠着你画画、讲故事、做游戏的时候,它都可能是一个信号:孩子需要你,尤其在情感上需要你!它提醒你反思,你平时是否和孩子的有效沟通太少了?你是否满足了孩子正常的深层次的情感需要?

如果对孩子的需求一味敷衍或者拒绝,那就丧失了宝贵的沟通机会,等孩子对你失望,不再需要你的时候,做父母的想弥补都没有机会了。

因此,遇到困惑中的父母时,我总是恭喜他们,因为他们已经及时而敏锐地感觉到了问题,若再能深入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问题就成了父母自身成长的机会,会很好地推动今后的亲子关系融洽。

给父母的小贴士:

1、 讲故事是亲子沟通的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你都能得到成长和快乐是最重要的。

2、 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因为孩子是从你的表情、语言中来感受你的感觉,感受故事的美妙情感。

3、 捉住一切机会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如: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呢?你会把小甜筒给小姑娘么?为什么你会这么做?”来引发孩子进入故事情节思考。然后继续,“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熊是怎么做的吧!”

4、 采用孩子能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如:和孩子一起将故事编成一个家庭剧,用语言和动作来表演故事情节。

“完美”的苦恼

【特写镜头】静静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她像一只乖乖的小花猫,总是踮着脚轻轻地走路,做什么事都规规矩矩,上课也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安静得几乎让人忘了她,老师们都说这个孩子太内向,太胆小了。爸爸妈妈着急了,带着她来到我的咨询室。

心理分析:

从静静妈妈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她是一个责任心特别强的女性,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算得上是一个完美主义妈妈。她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可是静静常常达不到她的目标,令她十分失望和沮丧。

从小到大,静静很少得到妈妈的赞扬,即使有,那也仿佛是希望她做得更好的一种有偿奖励,更多的时候,她从妈妈那里得到的信息都是不满――事情好像永远没有做得好的时候。所以,静静总是小心翼翼地,就怕做错了事情让妈妈失望。小小的孩子心里装着大大的恐慌――怕失败,怕不完美。

所以,静静的问题来自于妈妈过于完美主义,坚持“孩子应该做到……”的观念,只关注孩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如果妈妈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将“应该”的想法改变为“可以”,教育态度就会有很大的转变,会更关注在孩子做事情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给父母的小贴士:

1、 将“应该”的观念改为“可以”观念。

2、 每天给自己布置一个任务:观察孩子的言行,从中发现闪光点,记录下来,并以肯定赞赏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为你的……表现而感到非常开心!”

3、 夫妻之间彼此监督提醒,把“你应该做……,你得……,你要……”的命令式说话试着改成“孩子,我们来做……,好么?”“宝贝,你想做……么?”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他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孩子感到被尊重,他也会乐于说出真实的想法,亲子沟通便更加顺畅了。

上一篇:“为什么?”为什么 下一篇:9游戏让宝宝爱上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