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厌学现象的分析

时间:2022-09-17 04:18:08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厌学现象的分析

摘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学生厌学现象,本文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Abstract: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weary of study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makes a deep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 厌学现象;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Key words: be weary of studying;cause analysi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63-02

0 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有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分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政课的教学,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材,理当抓好。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比较普遍的学生厌学现象。

1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厌学的表现

1.1 听课出勤率低 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课程,所讲的道理大家都熟悉,因此,学生质疑思政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际有效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内容与已无关,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继续深造不考,就业应聘不问,学不学关系不大。出现课堂出勤率低,有的学生甚至长期不到课堂上课。

1.2 认真听课的学生不多 一般来说,新生经过军训和入学教育后,刚开始时组织纪律性还比较强,上课都能及时来,很少有缺课的情况,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但是,好景不长,到后来他们上课时就只对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爱情方面的、社会一些焦点等)听几句;更多时间在做其他:有学习专业课程的、有讲话的、有看课外书的、有玩手机的、还有在课堂上谈恋爱的,等等。

2 厌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学校环境因素

2.1.1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得许多学校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就业的需要,从而导致思政课的教学地位远远低于专业课。许多学校不能保证思政课所需要的师资、资金。

2.1.2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周期较短,学制一般为三年,实际上学生在校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就是两年半。所以,为了保证专业课足够的教学时间,从而让本来内容就多的两门思政课的课时压缩,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就变得很难,因此只能泛泛地讲,教师要想通过这有限的教学时间把知识点讲精、讲透,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2.1.3 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扩招,在校生数增幅较大,导致教学任务过重,难于抽出时间搞科研和进行学习培训,思政课教师的补充与学生规模的增加不成正比例,不能以科研来引领教学,使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不能够对学生讲得透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解决这一矛盾时,多采用将部分非思政课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充实到思政课教学中来,以适应办学水平评估的需要。

2.2 社会因素 受社会上流行因素影响,比如就业压力、个别党员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多元化思潮等,一些学生对思政课产生一种轻视和莫明其妙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让学生感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当“毕业即失业”成为一种口号,新的“读书无用论”就会卷土重来,一些学生上思政课就是为了混学分。

2.3 教师的因素

2.3.1 教师的自身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教育者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驾驭它的,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吃透教材,做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偏低的情况来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大量的知识,做到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兴趣,而且要对学生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但是现实中思政课教师队伍里非专业人员的加入,必然会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2.3.2 教学方法方面 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仍然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理论讲授,这种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高职生的听课要求。尽管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一些改进,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增加师生间的互动等,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问题。如果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就会让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就是“假、大、空”而不愿意去学。

2.4 学生的因素

2.4.1 高职院校的学生比较务实 他们觉得学一门技能对将来就业有帮助,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了也没有用,上这门课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如多看看专业课方面的书,或者多看看外语和计算机,多考几个对自己以后找工作有帮助的“证书”。因此这部分同学在上思政课时是从来不听课,一门心思地做自己的事情。所以,若教学不触及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学效果也是会受影响的。

2.4.2 高职院校生源基础较差 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就在300分左右,知识水平较低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不针对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加工整理以符合学生的水平,难免会影响学习效果。

2.4.3 相当一部分学生目标不明、意志薄弱 高职生和本科生相比,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普遍偏低,更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在学习上容易放松要求,缺乏进取精神。

3 针对厌学问题应当采取的改进措施

3.1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当前高职院校所用的思政课教材与本科院校教材是一样的,没有针对性就谈不上实效性。任课教师要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我们就运用了课程项目化教学理论将教学内容分专题讲授,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需要单独设立了心理健康专题和职业素养专题。对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调动学生该课程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 使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3.2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抓好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师群体的业务水平、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改变那种什么人都可以上思政课的做法。

3.3 积极进行多种教学方法运用 思政课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一定防止滥用,毕竟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课件制作切忌花梢,达到吸引学生和辅助教学效果即可,更不能上课只对着多媒体“目空一切”,忽视学生的反应和感受,否则同样会引起学生反感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口授心传。另外,思政课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上课来,下课走的做法,应当充分开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途径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3.4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当然也要求思政课教师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让学习愿意学习。思政课对于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水龙.对高职院校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2(01).

[2]刘互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之我见[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1月.

上一篇:改进的Apriori算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下一篇:机械工程训练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