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专业培训模式有效性分析研究

时间:2022-09-17 02:51:55

中职教师专业培训模式有效性分析研究

摘 要 文章扼要陈述国内外中职教师重要的培训模式,并就当下国内主流的培训模式提炼出其特点,分析其运行的有效性,更进一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得出适宜中职教师专业需要和个性发展的培训模式,以此作为革新旧有培训模式所存缺憾的替代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培训模式 中职教师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33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re the important training mode, and now the mainstream of the training mode to refine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operation, further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obtained suitable training mod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needs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so as to reform the old training mode existing defect substitute.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raining mod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在每一个教师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培训作为巨大的助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参加培训最急迫的目的在于尽快“上路”;而对于已经有相当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而言,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实用性教育科研水平、专业知识研习能力和专业教学方法水平。青年教师关注生存,而中老年教师则关注声誉和地位(发展)。但对于新知识和技术的接受则另当别论。因此我们将培训的目的分为三项:首先是应对日常教学,改善教学质量;其次是提升能力和增添声誉;最后则是在于形塑自我性灵。在下文我们要介绍的主流培训模式中,无一不在上述三大层次中。

1 国内外中职教师主流培养模式略述

技术革命源起英国、兴于欧洲,但最终在美国取得最大成就。技术的代际传承和再创新需要传播,而职业教学是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欧美国家最先开展并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因此他们将技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也就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要早得多,资本主义追求效率,这对技术的传播途径和方法创新提出了要求,也因此职业教育也最早发端于这些已经有了一定科技基础的欧美国家,这也是他们最早总结和提炼出相应的职教教师培训模式的缘故。按照时间划分,欧美国家对职业技术教师培训模式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他们主要采取“以课程为基础”的模式;60-70年代则以学校为基地,大力开展职教培训;70年代以后,推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向相联系”的校本模式;到了80年代后期,出现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三方面融合的模式;90年代后:以课程为主的培训模式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卷土重来,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职教教师培训模式。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也同样涌现出大量的职教培训理论家和实干者,他们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我国职教教师人力资源的实际和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一些类合乎职教发展的教师培训模式。王全乐、赵晓兵提出“专家讲座、学员参与、交流评议、典型示范、研训结合”的“导―学―议―访―研”的培训模式;①周琦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构出:分层―研训―指导―定向―专修―独创―发展这一“二型七环”的培训模式;陈士凡推出“问题采集―问题研讨―听课评议―撰写论文”四段式,并主张将现行职教教师的培训归类为课程本位、教师本位、学校本位、协作式、网络模式等模式。在这当中,由刘曳、胡小桃规整完成的“企业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模式”、“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培训模式”因具有一定程度的系统性而影响最大,普及也最广,也最符合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实际。

2 企业、校本、网络与多媒体、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培训模式有效性分析

如上所言,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中国大陆,对于职教教师的培训都可以归纳为刘曳、胡小桃提出的企业、校本、网络与多媒体和基于学习型组织这四种模式,基本构成了当今中国职教教师培训的模式系统。然而,正如刘曳、胡小桃自己所言,虽然他们尽了较大努力,但是限于学术水平和实地研究存在难以克服的短板等问题,仍旧不能建构起兼容并包、体系完备和运行高效的培训系统;除此之外,即便是就单个模式的阐述,也因为后续研究的中断,而致很多理论层面及其与现实的耦合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谬误。②

2.1 整合模式的图式结构有效性分析

图1给出整合模式的图式。企业是利益实体,其一切活动必然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前提,它其他性质的活动包括慈善的最终目的也必然是向经济利益的回归。因此我们说,以企业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其必培训什么样的职教人才,培训多少,都必然会考虑投入与产出比,而我们知道,对企业经济的决策或是活动不仅并不一定对作为员工的职教人员有利,有时候它甚至是以伤害或是忽略职教是员工的利益为代价的。简单说来,以企业为核心的培训模式,对实体企业而言可能是经济的,但是对个人甚至是国家社会而言却并不一定是经济的,并且短期而言对企业有利,但长期下去对企业自身也是不利的。其次是立足于教育的校本培训模式。③立足教育的校本培训模式,可能更多地会考虑培训工作对于学生以至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情况,但是他们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经济利益,不计算盈亏平衡,并且存在过度培训或培训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是网络培训,网络培训的最大优点是同样的资源可以实现重估利用,从而自高培训资源你的利用效率。而其最大的缺点则是在于由于缺乏监督和自觉性,因此网络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课程的质量也同样令人担忧。接下来是学习型组织,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对待与职业教育培训向光的所有问题,并以相同的思维去处理类似的问题。

图1

2.2 整合四类模式的可能性

正如上文所言,四种模式虽然各有长处,但同时也有不可弥补的缺憾。因此,我们试图将四种类型的模式借助一定的桥梁和理论工具整合起来,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应当是寻找这四大教师培训模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众所周知,人类一切科学技术和经济物质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们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可能最尖端的以医疗器械和药品乃至于最顶级奢华的物质享受不能在所有人之间(尤其是贫与富、贵与贱之间)实现共享,但就最基本的技术和服务而言,以市场经济商品社会而论,却必然是倾向实现共享的,因为只有这样,资本才能更大程度地获得利益的回报,财富才能进一步叠加。因此,我们提出以人为本,正是基于此。由此一切不言自明,人就是联系上述四类模式的线索的桥梁,具体地说,是接受培训的人,也就是我们将在本文着重论述的群体,其次是这些职教老师即将服务的学生群体,以及接受了新技术和新的服务理念的学生们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为多数人提供的可能服务,由此在更高层面上推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最终实现所有人的发展。而上述种种都必须要在与对职业技术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得到。或许我们可以让职教老师在自我的探索中缓慢进步,也毋庸置疑,我们确实可能在他们的自我感悟的过程中慢慢获得进步,然而我们必须牢记,中国的发展必须置身于世界语境下才有价值和意义。④我们不仅要进行纵向的比较,也即是和过去的中国比,同时我们更要和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相比。甚至我们还应该革新我们的观念,我们应该具有做最强者的觉悟。

3 整合、提炼升华后的培训模式

建构学习理论者认为:学习不是传授的过程,而是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与有一个好师父比较,环境对于学习者而言可能更为重要。在实践中学习,面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而自发地寻找解决办法,“百度一下”往往也能找到良方。然而,散手就是散手,练散手的人,甚少成为大家。同理,教育培训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化地接受知识和技术的过程,而且必须指出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不会停止的。妄想一次培训就能够学会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只能遭遇失败;而虽多次学习但是仅仅走马观花湖光掠影也同样成不了行业佼佼者。另外,我们认为培训应该是个性化的。所谓个性化,是分群以后的个性,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教师而独立开展一项培训。我们要做的是把具有某些特征的教师进行群体性划分,然后制定出培训需求表,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培训过程和培训方法。

这里简单地提出两个分类标准。一是以年龄分。一般而言,人们的专业素养和经验才能是与年龄大致相当的,而精力则相反。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年龄对职教老师群体做划分。如青年教师(22~28岁之间)、中年教师(29~50岁之间),老年教师(50岁以上)。毋庸置疑,上述划分确实过于粗糙,然而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对后续研究起到开拓思路的作用。二是以专业发展阶段作为划分标准。教育领域实际上已经有一套基本合理的划分方式,那就是职称。但职教领域的职称划分,应该更多地考虑技术权重。

4 小结

归结起来,我们参照刘曳、胡小桃两位学者提出的“企业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模式”、“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培训模式”四种分散职教老师培训模式,提出了一个融入教师个人、学生还有社会系统发展的培训模式,系统化、持续性是其根本特征,而针对性则是其最大的生命力。更多地考虑培训是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又是为了实现一切人的发展,因此人文关怀可能是我们要提出的最后一个新模式特征,应该加以关注。

注释

① 王全乐,赵晓兵.“导-学-议-访-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15.6:23-26.

② 吴斐,罗胜杰.卓越计划下科技英语教材编写原则探析[J].教育评论,2014(2):103-105.

③ 李强.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教育实习的研究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4.

④ 李飞.多媒体及网络多媒体运用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优势与问题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基于CDIO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下一篇: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在“互联网+”新常态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