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时间:2022-09-16 10:59:01

初中物理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新课改以来,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标准中就提出了“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之后,再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样的教育理念。借此,本文就通过目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塑料大棚中的一些物理知识进行一个总结和梳理,首先就是要从初中学生已经现有掌握的知识点出发,然后结合当地独有的气候、地质、水文等特色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完善,不仅可以达到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们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塑料大棚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尤其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课程资源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优秀课程资源的运用,并且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探讨和分析在初中教学中关于塑料大棚物理知识的有效运用。

一、社会课程资源

1.社会课程资源的定义

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好的学校应该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设备。所以,为了能够让众多的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的学校除了一些主要的教育渠道之外,应该要去充分的开发社会上的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起一套校内、校外课程资源整合的转化、优化机制,从而更好的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在这里的社会课程资源主要指的就是那些学校以外的一些教育资源。其中包括了报刊、广播、公共图书馆、电视、网络、博物馆、科技馆、农村、工厂、社区、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方面的资源[1]。

2.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1)重视度不够。在传统的课程资源观中,很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程度非常的低,经常会出现被弱化的现象。如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一些资历非常高的老师,他们接受知识的时期经济、科技的发展相对比较慢,多媒体、网络、电视、科技馆、图书馆等方面的资源并不是非常的普遍、充足和完备,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往往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弱化课程资源的运用,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教学质量和条件并没有有效性的提升。

(2)师资力量薄弱。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我们的一些老师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和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水平能力比较低,尤其是在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制约作用非常的明显。如学生对于出现的塑料大棚产生众多的疑问,类似于它依靠什么增温?塑料会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它的温度有多高……但是我们的老师对于这些产物的认知度比较低,对于学生的问题解释的时候也是十分的浅显,从而导致学生的认知也存在于表面,在更深层次的探知中困难重重,甚至有的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降低。

(3)客观因素制约。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其空间、环境、资源都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他们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出现严重脱节的局面,从而制约了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只有在冬天寒冷的地区才会有塑料大棚,在热带地区,根本不需要塑料大棚的存在,因为这些塑料大棚主要就是为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存在。塑料大棚的运用中,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的折射、塑料大棚的保温作用等。

3.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社会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将新课改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塑料大棚的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其个人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塑料大棚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进一步提高老师开发课程资源水平的同时,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物理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的活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二、社会课程资源的运用

在农村地区的农田周围都种有很多的塑料大棚。在课堂上学完关于比热容的知识点之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让学生完成一篇调查报告,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塑料大棚中对物理知识的应用”。以下就是同学们此次活动的结论。

1.温室效应

塑料大棚建成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温,所以,其搭建方式就是将塑料(塑料的成分是聚以氯烯)覆盖在大棚的支架上,棚内就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区域,在太阳的辐射之下,可见光波段透过塑料薄膜进入到大棚内部,棚内的土壤、墙壁、植物,以及支架等都逐渐变暖,同时,变暖的物体以辐射的形式将其内部的热量散开,一次次的辐射,积聚的热量越多,棚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正是运用了温室效应这个理论。

2.保温举措

(1)光学方面。白色透明的塑料比较有利于太阳光的辐射,并且将大棚内的墙壁要涂成白色,或者是使用反光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到棚内,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热学方面。一般农家为了防止冬天的冷风,冷气进入室内,或者是室内散热过快,都会采取将墙体加厚的方式。塑料大棚的墙体都采用土夯成,其成本低,地基厚度大约都在1.5米,墙体的平均厚度在1米左右。在晚上,都会在塑料棚膜上覆盖用一层类似于棉被的松软填充物,也就是草帘子,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棚内的热量散失[3]。

3.增温举措

(1)热学方面。给大棚增温一般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第一就是增加棚内的湿度来减小棚内的温差变化;第二就是在大棚内增置火墙,也就是装煤炉,或者是其他的可燃物。

(2)电学方面。一般可以采用铺设电热丝的方式来提高地面的温度。不过一些温室大棚会采用使用大功率的白炽灯照明的同时,增加室内温度,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4.防护举措

在冬天,大棚内部的湿度都比较高,但是,水蒸气容易在棚膜上形成过多的液化小水珠,在太阳光照射时,小水滴会阻碍到大棚内的植物受光不均匀,影响光合作用的效果。在春天,棚内的湿度也非常高,植物蒸腾作用非常明显的情况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会起到滞缓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地域,对该地区的社会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认知。另外,我们的物理教学绝对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正确的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育工作的长久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郑娟.初中物理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塑料大棚中的物理知识[J].学周刊b版,2013(4):15-15.

[2]翁玉华.开展农村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1):18-19.

[3]张晓明.力戒“大棚效应”提高探究能力[J].中学物理,2013,31(10):45-46.

作者简介:

艾海珍(1978~),男,中学一级,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湖坪中学,研究方向:中学物理。

上一篇:枣树生长结果特性及新时期发展管理改革对策 下一篇:加班还是补袜子,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