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先驱林语堂

时间:2022-09-16 07:32:49

1924年,中国的美学范畴里,从此多了一个词,那就是“幽默”。幽默一词最早由林语堂先生从英文HUMOUR音译而来。不仅如此他还将其广而播之使之普及。在中国文坛中,林先生对幽默理解最为透彻深入,因此也是对幽默运用最得心应手的作家之一。他也把这一词汇当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幽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然而现代人所理解的幽默,往往只看到了“有趣或可笑”,而忽视了 “意味深长的”。单纯的调笑,并不能算作幽默。林语堂认为幽默“是一种人生观的观点,是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 林语堂先生幽默观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密不可分,同直截了当的批判相比,林语堂先生的幽默在劝解中带有希望,温和但不失犀利,形式诙谐而内容严肃。

我认为林语堂先生的幽默,就是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残酷的现实,再用一种诙谐的方式将这现实表达出来,以让人在轻松之余领悟其中深意,继而认清这残酷的现实的一种方法。乐观的心态创作出的诙谐是幽默的表面,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心痛和反思则是幽默的核心。译介幽默进而扬起幽默,他将幽默进行到底,开启了清淡、隽永、甘美的性灵小品文。他持着幽默轻快的笔调写下了畅销世界的《吾国与吾民》,直至后来的《生活艺术》艺术,使其名扬西方各国 。林语堂先生的幽默手法温和,他并不直接的进行毫不留情的讽刺,而是用一种诙谐的笔调去对黑暗进行嘲讽。林语堂先生出生在漳州市的龙溪县板仔村,因为从小生在山区,形成了以山峰之高为标准看待人世的“高地心态”,于是俗世间的万物都变得渺小可笑。以阔达的心态看待万物,便能乐观看待世界上的悲剧,因而能幽默。他曾经写到:“既然人生的本质是悲剧性的,既然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就不能更加悲观下去,而是应该在无意义的人生中创造出有意义的人生来,以博爱、自由、知足、快乐和审美的方式来消解人生的苦难”。因此,他的文章中的幽默大多带有明快的色彩,而不是给人以沉重的压抑的感觉。也许林语堂的小品文与那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格格不入,但他的文字里从来就没有过粉饰现实的色彩,却时时看到抨击时政的影子。如果说鲁迅先生是黑屋子里第一个起来大声呐喊,以地动山摇之势欲唤醒整个麻木民族的先驱者的话,那么林语堂先生则相当于保姆,他并不粗暴的摇醒你,而是温和的唤你起床,再娓娓述说道理。但是,因此就断定林语堂先生对待残酷现实的态度太轻浮,显然有失偏颇。林语堂先生的幽默是使用了一种乐观的方式去揭示问题,他给人更多的在于启发,让对社会失望的人能有放松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虽然现实依然是残酷的,但是能够乐观的对待也不失洒脱。

幽默中蕴含的智慧是其最主要的魅力之一。幽默不同于通俗笑话,笑话适合市井大众,只求让人迅速理解,逗人一笑,博得一时开心。而幽默则需要用智慧去理解,看透表面的文字而深入其中,体悟作者的所感所想,会心一笑,然后渐渐明白个中深意,笑容淡去,感慨作者之良苦用心。这才是完全了解幽默。“绅士的讲演,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这是当时林语堂参加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时发表的演说。学校安排了很多冗长的讲演,上午十一点半才轮到他,他上台就说这么一句话。虽然像个笑话却一针见血。几十年过去了,大家还在笑。正如林先生所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因此所谓幽默,须得是有智慧的人所想,有智慧的人去读,才能理解其中韵味。若是不智慧的人读幽默,要么不知所云,要么不能看透幽默背后的现实,将幽默与笑话混为一谈。

林语堂一生都在贯彻幽默的生活态度。林语堂到东吴大学兼授英文课,开学第一天,他夹了一个皮包,装的咕咕的。学生们以为他带了一包讲课资料。谁知里面竟然是满满一包花生,但学生不敢真吃,只是望着他,林讲课操一口简洁流利的英文,开宗明义,大讲其吃花生之道:“吃花生必选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米越有味道。”接着,他的话锋一转:“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成生不老以后上我的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张性子,不要逃课,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学生们哄堂大笑。林微笑着招呼学生:“请吃,请吃!”教室里响起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林宣布下课,夹起皮包飘然而去。此后,每逢林语堂讲课时,总是座无虚席。他用这样一种林氏幽默化解生活中的尴尬难题,数不胜数。幽默也常常为他的工作和生活添彩。林语堂非常反感严肃与呆板,他曾一语道破一本正经的严肃的外表下掩饰的是其拘谨本质:“严肃终究不过是努力的标记,而努力又只是不熟练的标致。一个严肃的作者在观念的领域里是呆笨而局促的,正如一个暴发户在社交场中那样呆笨而不自然一样,他的严肃,因为他和他的观念相处还不曾达于自然。”

林语堂先生作为中国的幽默先驱,深谙“幽默精神”的精髓,而对于幽默手法的运用则更是炉火纯青,不留痕迹。幽默之于林语堂先生,婉如古代宝剑之于剑客,可以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不仅将幽默呈于纸上,更是将其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让我们深刻了解到幽默不是一种滑稽,一种笑话,而是传承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小议“复盘”思维及对工作开展的启示 下一篇: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