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向健康化发展的渠道思考

时间:2022-09-16 12:11:38

初中历史向健康化发展的渠道思考

摘要:中华泱泱五千年灿烂光辉历史文化,我们教师必须肩负起传授历史的责任,在我们教师不能改变“大风气”的情况下,从教师本身上着手,改变教学方法老套,教师素质差等弊病,在教学中多运用新教法,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素质,让更多的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愿意主动去学历史,“看”历史,不忘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

关键词:原因分析;渠道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69-01

当前初中历史的教学,我们已经看到,不是那么的如意,学生们学习态度暧昧,处于一种可学可不学的状态。形成这样一种状态,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没有把初中历史等同数学语文一样列入必考科目,学生们处于一种马虎状态。客观原因,来自我们历史教师本身,譬如教学方法老套,教师素质差等。一个不学习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明天的民族,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民族,这个民族也就快消亡了。中华泱泱五千年灿烂光辉历史文化,我们教师必须肩负起传授历史的责任,尽快让历史教学走入一条“健康”化发展的道路。

一、制约当前历史教学走入健康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1、“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学生心目中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至于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这些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的困惑与失落。

2、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从传统上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二、促进历史教学走入健康化发展的渠道分析

1、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

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它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教化和人文精神滋养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因而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为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科。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其尴尬之处在前面的困境探讨中已述及,这里就不再作重复。 历史教育究竟能贡献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但历史教育在今日中国教育体系中“功用”有限,从事历史基础教育者的欢乐亦有限。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愧色。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师生中开展互动的探究性学习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首先,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既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选择内容,如:《人类的起源》、《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小型专题为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由来》、《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演变》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及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其次,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对于教师而言,一般对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其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探究的能力。

3、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历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2)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历史教师应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因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而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力度,不能因教师的知识面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能因教师的历史素养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教师应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历史知识做后盾,那就谈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历史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即教师的教学机智)等。初中历史要步入健康化发展的道路,在我们教师不能改变“大风气”的情况下,只有从教师本身上着手,在教学中多运用新教法,以期让更多的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愿意主动去学历史。

上一篇:小学语文的活力性教学 下一篇:小学作文评改的创新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