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

时间:2022-09-16 10:17:22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最终教育目的的教育。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既要体现基础工具性又要渗透人文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整体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中学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诗文,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仔细地品位,自由地联想,感受美好的形象,形成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创造了绚丽多彩,辉煌灿烂,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艺术。整个古代经典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塑造着中华民族蕴涵真善美的审美情

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从而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创设人文环境

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教学中,通过课件、音乐、讲述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使他们陶醉于人文精神之中。

三、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学科老师的态度决定学生对该学科的主动性。所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上面带微笑,拉近师生距离。以博学多才让学生敬叹,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以德服人,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语文。

四、生活实践内化人文素养

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更能折射出人文精神的光辉。教师要精心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如:“学会感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尊老爱幼”“吃苦算什么”等,然后以口语交际、习作、表演等形式将具体情况汇报交流,及时鼓励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环保,学会吃苦。学生从一个个生活的实践中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自己的责任,也因此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成长。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作品浩瀚如海,是巨大宝库,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培养人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实施人文教育,能将传统的语文教育从睡梦中唤醒,使语文课程恢复它生机勃勃的本来面目。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教育已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都应该将人文性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熏陶学生的感情、性格和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所有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朝鲜族学校)

上一篇:教育无声 润物无痕 下一篇:浅谈体育高考生的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