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浅析

时间:2022-09-16 08:07:38

高中数学教学浅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今社会,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正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却很难,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有一个很强的研究心理,否则不可能培养出创新能力,要坚持立足课堂、面向全体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真正把学生带进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培养;学会问;以人为本

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是按照过于死板的方式学习的话,肯定是学不好的,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习,逐渐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并最后发展成为数学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最后的教学成果,更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因为一旦数学思维培养起来,对于以后数学的学习就能游刃有余了,学习数学就会更加轻松了。可以说培养思维的过程就是磨刀的过程,刀磨快了,自然“砍柴”就会轻松许多。数学上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点,数学概念就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心理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不应该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就很难掌握其真正的含义,就算背得滚瓜烂熟,实际解题时还是不会应用,教师应该多从实际出发,举实例,跟大家一起分析,概括总结,让学生从本质上把概念理解到位,这样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才能熟练应用,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数学的世界就是“解”的世界

在数学中,任何问题都需要学生去解答,有时候同一个问题,解是唯一的,但是求解的过程却有很多种。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只是认真记下教师讲的一种方法,换个数字,在出现同一类型的题就又不会解答了,这就是没有掌握解题的本质,在课堂中,作为教师,不是要一一把题目解答出来,关键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去解题,全班几十个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想法,这就为多渠道解题打开了阀门,也许一节课下来,就解决了一道题,但是全班同学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并且有好几种解法,这比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十几道题效果要好很多,学生自己真正体验到了解题的快乐,并且树立了信心,以后遇到问题也有动力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等着教师来解答,学生自己思考解题的过程就是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这样的实践是深刻的。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解题的奥妙,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巩固学过的旧知识,开拓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形成各种各样的解题风格,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才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之所在。

二、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学会“问”

问也是一门学问。只有我们有好奇心,才能发现问题,进而才能有兴趣去探索解决的方法,“问”是数学的心脏,只有学会了“问”,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环节,提问是使用最普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之核心。新课改认为,课堂是教师、学生和书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提问与回答是师生对话的最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课本和学生心理特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找出能引发学生思维兴奋点的问题来问,使问题能问到学生的心坎上,刺激他们求知的欲望。教师的“问”,要在启发上下工夫,富有启发的“问”,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要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指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途径。因为有学者指出,“提问等同于暗示”,所以要在提问中表达能达到目标的线索,从而开启学生思考的不同视角。可见,教师如何问是一门学问,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还是一门艺术。

三、坚持数学课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可见,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相结合,发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科技的日益发展,数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与国防、数学与交通、数学与通讯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等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尽情领略数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中国的“神舟飞船”九号的发射恰恰说明了中国科技的发达是离不开数学的。微观上数学涉及:如何测量学校操场的大小和跑道的长度?到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等等。生活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都说明教育不只是教给人一种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人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更要关注人生意义和价值本身,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健康地成长并成熟!

参考文献:

[1]许成芝.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2]刘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促进山区教师快速成长 下一篇:让学生学会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