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时间:2022-07-26 01:46:06

打造生态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摘 要:生态课堂不是单一的“知识课堂”“智慧课堂”,它是一种追求生命体的发展过程。从生态学的视角,摆脱传统课堂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场所的观念,抛弃视学生为接受知识容器的理念,探索如何激活他们的生命潜能,打造低碳、高质、开放、自由和谐的生态课堂,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生长发展。

关键词:生态课堂;生本;自然和谐;低碳高质

关注课堂的教育生态环境,探索师生与课堂的和谐发展,建设高效低碳的生态课堂,已成为很多学校、教师孜孜以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生态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入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产生民主的、和谐的、合作的、高效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践行“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充盈着和谐的阳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成为学生绽放生命活力的地方。

一、生态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叫学生发现真理。”在生态课堂上,学生不是等待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本人在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学习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的机会,让他们在质疑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要相信学生学习的无限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功。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从容,要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的课堂,这样学生会给你展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二、生态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课堂

在生态课堂上,学生的发展追求是自然的、和谐的、可持续的,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状态为准则,让学生真正成为政治课的主人。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我努力挖掘学生的个性,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轻松、宽容、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此,我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在交流中启发引导学生,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三、生态课堂是低碳高质的课堂

低碳课堂是指能耗要低,既要发挥教师的“精讲”与“引导”的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中的参与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使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高质的课堂表现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和高品质。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整理知识板块和学科知识网络;理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为此,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投入”—“产出”的关系,教学不是追求“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减少教师无效的排放量,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吸纳”的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愉悦,如此来打造高效课堂。

在一次随堂常态课上,课题是必修二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授课教师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得滴水不漏,把该框题的知识点一个不少地讲给学生听,整堂课学生几乎没讲过一句话,所列举的“快乐探究”只是在电脑视频上一闪而过,没有探究的过程,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该老师领着学生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以及优越性等所谓“考点”划出来,并当场记忆。低碳、高质的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运用要精当适度,要把握好“讲点”和“重点”。在教学中贯穿“诱思导学”的基本策略,努力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生态课堂是开放合作的课堂

生态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对外开放的,只有保持对外开放,师生之间才能不断地进行物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才具有生命活力。在生态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手脑并用,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主动参与的乐趣。如,讲“企业和劳动者”一课时,我把学生编制成小组,并提供一系列的研究问题。如,假如你是一名企业老板如何寻找创业项目,如何迈好创业第一步,如何组建好创业团队,让企业走向成功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亲自采访自己身边的企业家或成功人士,去亲身感悟一个合格的生产者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同时,更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因此,合作开放的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使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自研究、归纳、推测、总结,在社会大课堂里亲自感受知识的魅力与思考的乐趣。

生态的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象征,是生命发展的场所。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去打造,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机盎然,课堂的生命活力就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这是我们理想的生态课堂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贡和法.构建《文化生活》教学的生态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4).

[2]曹阳.高耗低效课堂的反思.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

[3]吴鼎福.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

上一篇:从《西游记小小剧场》谈幼儿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优化教师评价语言转化“后进生”